搜索 解放军报

万里长江千帆竞发——从4次座谈会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0-26 07:36:53

万里长江千帆竞发

——从4次座谈会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写在前面

2016—2023,近8年时间里,4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先后召开,持续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重庆、湖北、江苏、江西,会议地点覆盖长江上中下游;“推动”“深入推动”“全面推动”“进一步推动”,会议主题随时代发展步步深入,长江经济带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船舶行驶在三峡大坝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新华社发

河流湖泊水生态有了“打分表”

“一江碧水”重现美好图景

清晨,西洞庭湖平静如镜。一条摆满各类打捞工具的铁皮船由远及近,慢慢向湖心划去。划船的人名为刘克欢,是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也是周边有名的“护鸟队长”。然而9年前,他还因“能捕鱼、会抓鸟”而出名。

刘克欢的家位于湖南省汉寿县岩汪湖社区,出门便是西洞庭湖。“10多年前,西洞庭湖养殖大闸蟹收益可观,我就和同乡合伙围了近3万亩湖面养螃蟹。”刘克欢回忆,没等到大闸蟹出效益,当地便开展整治,他只能忍痛拆围。当时的他还想不明白,祖祖辈辈都靠打鱼为生,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养殖大闸蟹的半边湖,两三年内水草都没有恢复。”刘克欢直观地看到围网养殖给这片湖区造成的巨大伤害,“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砸子孙后代的饭碗。”

曾经,长江一度水质持续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敲响警钟。2018年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纵观4次座谈会,“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以贯之的主旨。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划定长江沿岸的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条横贯东西的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进入关键阶段。

根据新规,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截至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鱼类比2020年增加25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1249头,实现有调查统计以来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制定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暖心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进入收官阶段,日前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但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两个等级。”

长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水生态保护修复依旧任重道远。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提出2022至2024年聚焦长江流域17省区市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

长江干流、重要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的水生态有了“打分表”,“一江碧水,鱼翔浅底”的美好图景有望重现。

火车与轮船汽笛在港口齐鸣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随着汽笛声响,在南京龙潭港码头,一列火车拉着集装箱沿专用铁路驶向上海。火车与轮船汽笛齐鸣,正成为龙潭港的新景象。从这里出发的铁路列车,将水运来的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光伏材料等高附加值货物运往上海,再发往世界各地。

目前,沿江15个主要港口已实现铁路进港。“铁水联运打通了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南京一家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时青松算了一笔账:联运后,货物周转效率提高近2倍,综合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近一半。

古老的水运,曾给人以效率低下等印象。随着航运高质量发展,其占地少、能耗小、排放低等生态优势愈发凸显。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如今的长江,已成为世界上最忙碌的内陆水上“高速公路”——2022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9亿吨,连续18年位列世界内河航运第一。

“一寸水深一寸金。水深增加0.1米,意味着5000吨的船舶就能多装货200吨。”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工程师曹树青介绍道,他们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便是航道监测。

经过航道整治,12.5米的深水航道已贯通南京至长江出海口,5万吨级船舶可直达南京;6米水深的航道贯通至武汉,万吨级船舶可常年直达;云南水富港登顶“万里长江第一港”,不仅为长江干流航道增加了28公里,更让地处内陆高原的云南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的梦想。

信息技术加速赋能,长江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走进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技术研发团队紧张忙碌,电脑屏幕上的编程代码密密麻麻。墙上的宣传图,展示着数字航道建设阶段性成果:长江电子航道图APP用户近20万,应用于2万艘内河船舶,500艘“进江海轮”电子海图终端兼容应用……“数字航道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切实掀起了一场长江航道数字化革命!”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主任朱剑华表示。

江海联动,陆海呼应。“黄金水道”运送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发展动力。

2020年,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赋予长江经济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重要使命。今年召开的座谈会进一步强调,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在四川宜宾港,一个个集装箱从码头吊装至船舱。“这批集装箱装载的是汽车成套散装件。”港口相关负责人罗宇锌说,它们将搭乘“川渝沪”快线顺长江而下抵达上海,随后换乘海船出口国外。“宜宾港作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外贸箱可以‘一箱到底’,直接在宜宾港实现货物清关交接。”

生产这批汽车成套散装件的企业负责人隆兴银说,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他们不仅可以顺利对接安徽芜湖等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供应链,还能搭船出海,产品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长江航运承担着沿线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80%以上的运输量,成为“双循环”的战略要道,“黄金水道”逐步释放“黄金效益”。

“中国光谷”高端论坛在智造车间开幕

“科创走廊”联通发展动脉

前机身大部段由江西南昌制造,起落架系统在湖南长沙整体装配,湖北武汉一家航空科技企业研制供应百余零部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顶尖创新成果,合力“托举”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

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之后,第5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花落武汉。至此,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长江科技创新走廊”的新蓝图呼之欲出。

2018年4月,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2020年的座谈会上,“生力军”升级成为“主力军”。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无疑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参加过很多场大型会议,但在车间内举行这么大规模的会议,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光谷”的厂房车间内,一场超过1000人的行业论坛召开,引发与会者感慨。

今年5月,首届“中国光谷”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长江电气数字化智造中心智造车间拉开帷幕。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智慧能源产业的科技前沿、产业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推动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武汉“光谷”到贵州“数谷”,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长江沿岸加速成长。一条联通上中下游的“科创走廊”加速形成,宛如横贯我国东西的一条“巨龙”,迸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龙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打造以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集群。目前,上海张江科学城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与建设进度均处于领先地位。

“龙腰”——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如火如荼,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目前,国家在武汉东湖科学城已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大科学设施,并有3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

“龙尾”——成渝科创走廊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西部科学城推进创新资源共享。目前,西部科学城正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建设,40个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超千亿元。

创新引领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域高质量发展装上一台科技创新“新引擎”。

(综合各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