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已在基层部队展开。作为军队建设的新生力量,文职人员也要注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学深悟、自查自省、实干实践中凝心铸魂,担当作为。
文职人员大都分布在教学科研机构、国防动员系统等单位,其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各级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结合本单位特点细化标准要求,找准各自开展主题教育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充分发挥文职人员在理论授课中的作用——
互教共育实现共同进步
■密莉伟 李雪娅
夜色深沉,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学习室内灯火通明。随着一个个知识点被梳理清楚,在该旅当兵锻炼的某军校军政基础系教员、文职人员徐永祥结束了理论授课前的备讲工作。
第二天教学时,一堂“同课双师”的教育课让官兵耳目一新:徐永祥登台进行理论阐述并设置交流情境,随后由该旅理论宣讲服务队成员进行精讲例证。
“教员理论基础扎实,官兵贴近实战一线,让他们互教共育,发挥好各自作用,是我们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一个有效做法。”该旅领导介绍,他们抓住文职人员到基层当兵锻炼的契机,按照“分类进行思想调查、分头组织备课试讲、分层实施教育授课、分组开展配合活动”的思路,综合官兵和文职人员岗位、年龄、教育背景等因素,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几周前,徐永祥来到该旅当兵锻炼。与指挥通信连理论宣讲服务队交流时,他发现,自己虽有党校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但对部队基层了解不多,一时找不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宣讲上,还需要落于行动。”听到“倾心学习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团队”成员、指挥通信连干部雷竹慧讲述成长经历后,徐永祥感触颇深:“军校政治理论教员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视野,也要善于深入浅出地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用朴素的语言和情感使理论更加具体生动。”他对照反思,深入一个个演训场,主动参与演训任务,积极从基层沃土汲取养分,探索增强理论课程亲和力、针对性的方法。
学习的课堂在一线,实践的战场在基层。某军校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教员、文职人员计云萍到旅队当兵锻炼前,参与的某课题攻关进入瓶颈期,一度信心不足。当兵锻炼期间,上级组织了一次通信通联拉动演练,计云萍被安排在信息服务队观摩官兵操作。
演练中,计云萍发现,基层官兵存在专业知识与战位需求链接不够等问题,于是她主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基层网络管理员补短板、强弱项。为官兵授课过程中,她对科技强军、科技强训等内容有了进一步思考,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要求理解更加深刻,立足本职攻坚克难的决心更加坚定。近段时间,她与理论宣讲服务队一起,为官兵讲授了一堂以科技强军为主题的“战地微课”,赢得官兵好评。
在“学”上下功夫,才能在“干”上出实效。日前,该旅受领某演训任务,正在当兵锻炼的文职人员纷纷请战,到火热的实战化演训一线接受历练。
南部战区海军某修理厂引导官兵和文职人员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任务加深理解感悟
■张 毅 张 昀
金秋的军港,来往战舰练兵繁忙。某修理任务接近尾声,南部战区海军某修理厂无线车间文职人员张晨曦跟随车间主任,对通信设备进行最后一次信号检测。
“传输正常。”短波信号检测任务结束后,主任根据前期划出的重点精学篇目、明确的学习标准要求,结合新型舰艇的发展变化,为官兵和文职人员讲授了一堂“微党课”。党员干部担起领学带学促学之责,结合个人学习成果开展的“理论翻译”,把虚的变实、远的拉近、繁的化简,让大家听得懂、学得进、悟得透。
“把理论学习的场地设置在保障一线,有利于把学习落实到本职工作中,防止学用‘两张皮’现象发生。”该修理厂领导介绍,单位人员分散、任务多样,文职人员队伍逐年壮大,个别新入职文职人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知之不多,自主学习容易浅尝辄止。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通过理论武装凝魂聚气;越是价值多元、思想多样,越要通过理论武装强基固本。着眼现状,他们把理论学习作为主题教育的首要任务,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利用任务间隙进行理论宣讲,在常态交流思想、分享心得、查摆问题中激发官兵和文职人员岗位建功动力。
文职人员丁文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丁文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对党和军队有一种淳朴感情。大学毕业后他来到部队,在多个保障岗位历练的同时,坚持研读理论书籍,撰写心得感悟,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志愿军战士在冰雪中岿然不动、坚守阵地,正是源于心中那份对党忠诚、永不变质的信仰信念。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这次学习讨论,丁文的发言让大家印象深刻。
党的创新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工作实践、破解矛盾问题的“金钥匙”。工程师、文职人员吴宏福曾多次参与舰艇远航伴随保障任务,在维修各型装备过程中锤炼本领。此前,他参与攻关某维修技术创新项目时遇到难题,迟迟测算不出关键数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单位组织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中,吴宏福写下不少学习笔记。“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自主创新这口气一定要争,这场仗一定要打赢。”学习越深入,吴宏福破解难题的动力越高涨。前段时间,好消息终于传来:该项目取得新进展。吴宏福和战友们登上舰艇开展某系统标校工作——该系统的精度和灵敏度影响舰艇装备对目标的判断,关系着战斗力质效。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助力下,吴宏福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任务的时间大大提前。
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该修理厂官兵和文职人员不断将学习成果向任务聚焦、向岗位延伸,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练本领、强担当,使维修保障能力得到淬火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