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着想,也要善听所想
■陈游峰 冯 杨
看着正在专注训练的新兵王飞样,第73集团军新兵团班长沈文浩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主动倾听他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了问题。
前段时间,沈文浩接到老连队指导员的电话,让他物色一名有发展潜力的新兵,纳入连队人才库,作为文书岗位的后备人才培养。
挂断电话,沈文浩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人选——新兵王飞样。王飞样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平日做事细心沉稳,本人也有在部队长期服役的意愿。
越想越觉得合适,沈文浩在一次班务会后找到王飞样,问他愿不愿意当文书。听完,王飞样陷入了沉思。见状,沈文浩耐心解释:“文书主要负责一些行政工作,你细心沉稳,绝对可以胜任……”在沈文浩一个劲儿的劝说下,王飞样只能答应。
完成指导员交代的任务,沈文浩感到一身轻松,但他很快发现王飞样有些不对劲:参加教育心不在焉,训练中时常“开小差”,成绩更是出现了明显下滑。然而,无论怎么教育和帮带,王飞样的状态始终不见好转,这让沈文浩感到很受挫。
静下心来回想,沈文浩突然意识到,好像就是那次关于想不想当文书的谈话后,王飞样才出现异样。
“飞样,你是不是不喜欢文书这个岗位?”为了弄清缘由,沈文浩再次找王飞样谈心。沈文浩的开门见山,让王飞样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话:“班长,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其实还有别的想法……”
事情还得回溯到新兵团组织的一次政策宣讲会。王飞样发现,成为上等兵后,他就能参加士兵提干考试了。他原本打算下连后,一边抓好训练,一边为考试做准备,但沈文浩的提议打乱了他的计划。碍于情面,他始终没有勇气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致烦恼郁结在心,背上了“思想包袱”。
了解到前因后果,沈文浩连忙解释,纳入连队人才库只是给未来发展多一个选项,连里会尊重战士的选择,而且即使当了文书,也不会对准备提干考试产生多大影响。
至此,王飞样心中的疙瘩总算解开,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训练状态。不过,这件事让沈文浩陷入了反思:到底应该如何帮助新兵规划个人成长路径?
这几年,沈文浩亲身感受到,连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新兵一下连,就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性格作了规划。在此过程中,作为“见多识广”的过来人,基层带兵人很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为新兵设计成长路线,却很少征求新兵的意见。新兵初来乍到,服从意识强,即便自己不愿意也只能闷在心里。
“新兵怎么培养,应该先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后来,在新兵团组织的带兵交流会上,沈文浩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引发新训骨干们热烈讨论,大家深以为然。
再过几天,新兵就要下连了,新训工作也将结束。但沈文浩有了新的打算:“等新兵定岗后,我再找他们深谈一次,听听他们对自己未来发展到底还有哪些想法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