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小岛纪事 | 浪花深处某座小岛上的动人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鼎 王浩权 责任编辑:张硕
2023-12-15 08:45:42

小岛纪事

■杨 鼎 王浩权

岛是海之眼,兵是岛之眸。

绵延的海防线上,数不清的岛屿和礁石如同一颗颗珍珠。翻卷的浪花将这些珍珠连成一串,装点着大海。

一路走向深蓝,鸥鸟点点、海浪声声。这里有苍凉荒寂的别样画卷,也有战天斗地的动人故事。

12月份,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暑热退去。受纬度和海洋气候影响,浪花深处的某座小岛上,依旧满眼青绿。

环岛路在茂密的马尾松林里时隐时现。向高处望去,哨所就矗立于岛上的最高点。远眺,海天一色;近处,礁石嶙峋,浪花细碎。

清晨,海面的云层中,一轮红日缓缓升起。追逐着几只海鸟的身影,阳光缓缓掠过静谧的小岛,驱散了弥漫的浓雾。

吃过早饭,一级上士曹良手提餐盒,顺着石阶小路,快步向哨所走去。

“昨晚雷达没再出什么问题吧?”

中士谷延威回答:“目前一切正常。班长,要不你回去补个觉?”

听见战友这样说,曹良才松了一口气。他一边摆摆手说不用,一边把带着热气的保温餐盒放到桌上。

昨天后半夜,雷达显示屏突发故障,从睡梦中惊醒的曹良急忙披上大衣返回值班室处置。好在问题并不复杂,凭借十几年的丰富经验,曹良迅速将故障排除。

曹良对谷延威说:“趁着换季保养,明天我们一起把雷达彻底检修一遍,有些地方我要给你演示一下。”

今年是曹良上岛的第12个年头。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观察班班长兼雷达技师,“青春献给海防”这句话无疑是对曹良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如今,距离他脱下军装的日子还有不到一周。

想到这里,谷延威明白了班长话语里的深意——我走了,以后靠你了。

深夜的值班室里,曹良坐在雷达操作台前,在笔记本上快速写下留给战友的工作笔记和经验总结。他时不时抬头,关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

几千个日夜的陪伴,上万个小时的值勤,让他能迅速判定某个光标代表的船只种类、航向航速等信息。12年来,无论日常战备值班,还是参加大大小小的演训任务,曹良没有出现过一次错情漏情。

雷达是哨所的眼睛,而曹良就是擦亮眼睛的那个人。

“其实两个小时之前,我就看到你了。”看着一脸不解的妻子,谷延威笑着伸手一指,“在雷达里!”

在这座偏远的小岛上,家属来队探亲可以说非常少见。路遥水远,上岛本就不易,何况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战士们也不忍心家属经历这一路颠簸。

那年,谷延威日思夜想的妻子晓晓,终于踏上了去往小岛的旅程。飞机、高铁、汽车、轮渡,一路辗转上千公里,可等她登上码头,却迟迟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晓晓一边强忍着晕船反应,一边回应身旁战士热情的问好。害羞、新奇、思念、委屈一起涌上心头。

原来,晓晓比预计时间来早了,恰好赶上谷延威值班。思念已久的妻子近在咫尺,战士的责任却不允许谷延威擅自离岗一分一秒。战友们一边七嘴八舌地向晓晓解释,一边带领着她登上了山顶的哨所。

“从你坐上船出发,其实就已经被我的雷达‘锁定’啦。我提前了好几个小时见到你呢。”

“哼,说得挺浪漫,还不是没来接我。”

面对丈夫的解释安抚,晓晓心里的气其实早已消散了,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而在谷延威心里,守望蓝海的浪漫不止于此。

入伍前学习绘画的他,来到岛上后很快成了连队的“绘画达人”。哨所的走廊、宿舍都挂着他的画作。不久前,他更是利用休息时间到海边收集形态各异的石头和贝壳,创作了极富特色的“前哨”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深受连队官兵喜爱。

深夜的值班室里,只剩仪器有节奏地“滴答”轻响,雷达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光标,清晰展现在谷延威脑海中。窗外这片广阔大海,此时化作一张肆意延展的画布,轻轻拾起想象的画笔,便足够他在寂静漫长的深夜里自由挥洒——

远处的采砂船上,船工操作的机器隆隆作响。渔船上的渔民,或许刚刚有了收获,网中的鱼儿溅起朵朵浪花。海浪拍打船身的涛声,惊醒了正在舱顶休憩的海鸟……

“我爸守边防,我守海防,我觉得非常光荣。”这是刚入伍时潘洋第一次与班长谈心所说的话。

潘洋的曾祖父潘德芳,在1939年的长沙会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的祖父潘玉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的父亲潘兴忠,曾服役于西藏高原某部,多次获得表彰……

潘洋从小就将参军入伍作为自己的梦想。上岛之前,他在入伍愿望一栏填写的是:保家卫国。

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新兵,班长曹良打心眼里高兴。可他也有些担心,在这个远离大陆、远离城市的小岛上,激情是短暂的,平淡枯燥的坚守才是常态。潘洋是否真的能适应这份平淡枯燥,在岛上深深扎根呢?

曹良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上岛的第3个月,新鲜感渐渐消失了,潘洋开始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这里。守岛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面对着相同的工作、相同的战友,一切都像是永恒不变的。就连不断冲刷海滩的浪花,似乎也唱着亘古不变的歌。

潘洋终于明白,他只看到了先辈们坚守边关冷月的豪迈,却没有看到背后的寂寥与孤独。军人真正的奉献,不仅在于战场上的热血拼搏,更在于无人知晓处的默默付出。

一天下哨途中,曹良指着石阶路两旁茂盛的剑麻,对潘洋说:“你看,这些剑麻是咱们种的。刚种下的时候还是小苗苗,现在已经快有一人高了,每年夏天都会开出美丽的花。虽然远处的风景很美,但一直望着远方,就会忽视身边的美丽。”

潘洋明白,班长是在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难以入眠,脑海里光影闪动:荣誉室里,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如火焰般热烈;小路旁,挺拔的剑麻开出串串花朵;赶海途中,张牙舞爪的螃蟹伴着战友欢乐的笑声从脚边爬过……

时光匆匆流逝,门口剑麻又抽新叶,天边月盈了又缺。转眼,潘洋从一名懵懂的新兵变成了坚定的老兵。

这天清晨,在值班记录本上签下名字后,潘洋走出了值班室。略带海盐味道的空气,让潘洋感觉分外清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将小岛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朝阳在海面上投下点点金辉,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从远处传来,伴随阵阵涛声,奏响熟悉而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