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赛收官——
向山而行 踏雪攀登
■解放军报记者 马 晶
1月30日,选手们在公开组女子短距离比赛中的出发瞬间。新华社发
什么是滑雪登山比赛?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新设立的项目,可能很多冰雪爱好者对其了解也不多。
简单来说,滑雪登山运动是登山和滑雪两个项目结合而来,运动员需要跨越高山攀登至顶峰,再利用滑雪装备快速灵活地从山坡上滑下来。
作为最接近冬季雪山居民传统出行方式的滑雪运动之一,滑雪登山项目甫一亮相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赛场,就吸引了不少冰雪爱好者的注意。
其实,早在100年前的1924年首届冬奥会上,滑雪登山就作为正式项目登上奥运舞台。百年来冬奥会项目设置几经调整,滑雪登山阔别奥运赛场几十年后又重新归来。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滑雪登山成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今年1月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举办的“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赛,是该项目在全国冬季运动会的首次亮相。
“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赛与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项目设置一致,分别是男、女子短距离项目以及混合接力项目,共产生3枚金牌,来自内蒙古、黑龙江、辽宁、西藏等地的16支代表队的49名运动员参赛。
滑雪登山项目是在雪山或冰雪覆盖的山地上进行的个人和集体运动项目,包含雪地行走、攀登、登山器械操作、下滑等多个元素,是一项结合了雪山攀登技术和滑雪技术的综合性冬季山地户外运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完成登山爬坡、设备转换、过旗门下滑等多个过程。登山爬坡又分为止滑带行进、背板行进等环节。其中,在止滑带行进环节,运动员利用滑雪板上的倒刺绒毛为雪坡爬升过程提供抓地力。背板行进是模拟人们在遇到崎岖山路无法穿滑雪板行走时,背板徒步登山的过程;过旗门下滑则是模拟人们下山绕障碍物滑行的过程。
在率先进行的公开组女子短距离决赛中,曾在2023年滑雪登山世界锦标赛上为中国队拿下女子U20组短距离冠军的西藏队小将玉珍拉姆备受关注。赛程前半段,她出现失误摔倒。不过,她在起身后迅速调整状态,并且凭借出色的耐力和爆发力实现反超,最终收获了本项比赛的金牌。
赛后,玉珍拉姆说:“在这次‘十四冬’赛场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滑雪登山运动员水平都在提高,大家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追赶上国际领先的运动员,直至超过他们。”吉林队的任彤和湖南队的卯升梅发挥稳定,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在公开组男子短距离比赛中,吉林队选手张成浩表现不俗,从预赛到半决赛一路领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中,他延续了此前的状态,零失误的完美发挥,最终摘得桂冠。张成浩在赛后表示:“我今天的状态很好,比赛过程也很顺利,没有出现失误。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上升阶段的最后一个坡,这个时候大家都很疲倦,所以就看谁能挺得住。”
最后进行的混合接力决赛,是对一支队伍整体实力的检验。混合接力赛的线路与个人短距离赛线路相似,长度1100米,赛道呈Y字形。线路上有两个上坡和两个下坡,累计爬升130米左右,在第二个上坡时需要设置穿板行走和背板行走两个不同路段。决赛中,按照女—男—女—男的顺序进行接力比赛,每名队员需要完成两次比赛路线。来自西藏、山东、辽宁、内蒙古、湖南、重庆、吉林、青海的8支队伍角逐最后一金。
比赛中,西藏队和吉林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吉林队率先完成接力,并将这一优势保持到终点,收获了这枚混合接力赛金牌。山东队获得银牌,湖南队摘得铜牌。在前半程发挥出色的西藏队在男女交接时出现失误,痛失领先优势,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
2007年中国引入滑雪登山赛事,最初大多是业余运动员参赛;2022年成立国家队以来,已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专业运动队。2023年滑雪登山世锦赛上,中国队摘得3枚金牌,实现该赛事零的突破。
目前,国内很多滑雪登山运动员是从中长跑和越野滑雪项目转项过来的。他们在前半程的爬升过程中具有速度耐力和协调性优势,这在滑雪登山比赛中尤为重要。此外,由于滑雪登山项目的比赛多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因此来自高原和亚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中颇具优势。此次参加“十四冬”滑雪登山比赛的运动员中,藏族运动员占三分之一。
在女子短距离项目中夺魁的20岁小将玉珍拉姆来自平均海拔3600米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爬山去采虫草、松茸的经历让她拥有了出色的身体素质。在“十四冬”的赛场上,玉珍拉姆经过长期针对性训练克服了对陡坡滑降的恐惧,在自己原本并不擅长的下滑过程中超越对手,率先冲线,摘得了该项目冬运会首金。
通过这次“十四冬”的比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队虽然在滑雪登山项目上起步较晚,但运动员具有很大潜力,成绩提升也很明显。接下来,他们将在各个环节加强训练,弥补弱项,强化优势,力争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