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拉进教室与战场距离,这是一份演兵场上的毕业“考卷”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上海 张少波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4-02-20 07:05:29

演兵场上的毕业“考卷”

■刘上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数九寒天,呵气成霜。甘露山下,激战正酣。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某学院的200多名初中级指挥教育培训学员,围绕信息通信保障课题,展开毕业综合演练。

通信指挥车内,初培学员、模拟信息通信保障队队长孙英琪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电脑显示屏,时刻准备接收上级指令。

模拟指挥所里,中培学员、模拟作战集群信息保障要素负责人,接收导调文书后,利用兵棋系统进行对抗推演,随即向保障队下发战斗指示。

一时间,荧屏闪烁,信息飞传,无形空间电波交织。

受领作战任务后,多个要素迅速展开行动。通信、指控、频管等要素共织“一张网”,一条条信息流直抵终端。

“每个要素不只是多出来的‘手’,更是多出来的‘大脑’。”该院信息指挥系副主任佘磊说,演练中,他们通过加强多专业一体联动训练、互为条件对抗性训练等,不断推进各专业要素的加速融合,推动实现从单要素“一杆枪”到全网系“一张网”的转变。

“此次演练重点检验学员组织筹划、装备组网运用和分队指挥能力。”该学院领导介绍,他们按照“演、训、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在实战背景下组织全要素、全流程信息保障作业,在真打实抗中强化任职本领。

“这样的演练,过瘾!”中培学员李光的脸上写满兴奋。作为通信保障群指挥员,他不仅要进入角色积极应对,还要对培训期间一直研究的典型作战行动方案进行验证。

“指挥所演练中运用多个对抗系统平台,实现了方案可验、行动可见、效果可视。”演练间隙,李光告诉记者,通过系统平台对抗,在校培训期间研究的理论、通信战法得以验证和完善,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教室与战场的距离。

“带着问题来,捧着成果回。”这是该院各类任职培训的一贯做法。

该院教务处领导说,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们注重收集学员所在部队演训中的难点问题,入校后采取“导师制”由专家教授与学员共同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在毕业演练的实战环境下验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结合参演学员大都来自全军信息通信指挥岗位的特点,采取指挥所演练与实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将初中培学员一体联合编组,实现演训角色的“量身定制”:中培学员担任联合作战背景下的军种作战集群通信保障要素负责人;初培学员担任指挥所信息通信保障队各要素负责人。

“遭‘敌’电磁压制,信号中断!”训练场上,信息保障队刚构设好指挥所阵地,导演部便派出蓝军分队实施精准干扰。参演学员迅速做出判断、采取办法,成功规避对手电磁干扰,指挥通信网络迅即恢复。

随着演练进入胶着状态,蓝军分队展开不间断、多类型干扰,参演学员见招拆招、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