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用腕,警惕“鼠标手”
■卢昌波 李晓雯
在门诊接诊时,我们经常遇到因手腕疼痛或手指麻木前来就诊的患者。这些患者基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经常使用鼠标或频繁活动腕关节。这种情况引起的手部疼痛或麻木症状,被称为“鼠标手”。
“鼠标手”在医学上又称腕管综合征,是手腕关节长期过度活动,导致腕部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挤压,而引起手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感觉异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无力。夜间症状加重,抖动手腕后症状可缓解。工作中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司机、教师、音乐家、建筑工人等频繁活动腕关节者,是腕管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如果出现“鼠标手”症状后不及时干预,手指会出现持续疼痛、麻木症状,并伴随感觉减退,手掌大鱼际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的情况。因此,如果使用电脑后出现手指僵硬、腕部疼痛等“鼠标手”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鼠标手”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得到有效缓解。若仅有手指麻木等轻微症状,可尝试手腕运动疗法。手腕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屈腕和握拳两个动作。屈腕动作:伸出一只手,朝向身体正前方,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另一只手按压掌背,向内施力。握拳动作:手指自然展开,慢慢握成拳头,动作不要过快,可重复多次。
如果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手腕肿胀、手指关节不灵活等症状,可通过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急性期(发病1周内)每天局部冷敷手腕2~3次,每次15~20分钟。慢性期(发病1周后)可热敷和按摩手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组织水肿。如果疼痛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半年后,疼痛症状仍然严重,可遵医嘱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微创内镜下的腕管松解,可解除神经外膜对神经纤维的压迫因素,是治疗“鼠标手”的主要手段。
如何预防“鼠标手”?建议战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两点:适当休息手腕。敲击键盘或使用鼠标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使用电脑时可经常伸展双手,也可做屈腕或握拳动作。保持正确姿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手腕姿势,尽量使掌腕部放松,避免过度紧张。使用电脑时,手的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手腕尽可能以平放姿势操作键盘;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尽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