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我们在路上丨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晓杰 罗中书 杜黎鑫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18 07:16:34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我们在路上”系列文章之十三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通讯员 罗中书 杜黎鑫

舰艇部队出海训练时间长,活动条件相对受限,更加需要基层文化发挥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凝聚人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实践中,如何发挥官兵主体作用、激发基层文化建设活力?如何克服活动内容缺少新意、开展不够持续等问题?海军山东舰创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突出时代感、增强官兵参与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

——编 者

“辣酱乐队”为官兵演出。李  刚摄

深蓝大洋,静谧夜空,战舰伴着“哗哗”的犁浪声,前行在归航途中。

夜里8点多,山东舰中士高妍正在负责区域巡查。走着走着,她听到远处有歌声传来。

循着声音,高妍打开了阻拦机舱的舱门。舱门里,是一番热闹景象。中士魏晶正在唱歌,旁边围坐着几个战友。

山东舰刚结束了一次长时间的远海训练任务,还有一天就要靠港。晚上,各部门接到命令“原地休息”,魏晶等舰员们便自主组织唱歌活动。这样的情景,在这艘入列4年多的年轻航母上,已十分常见。

近年来,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大洋的步伐加快,“以海为家、以舰为家”逐渐成为舰艇部队官兵的常态。远洋航行期间,舰艇作为“移动的国土”、作战的单元,空间相对密闭、信息流动受限。在这种特殊环境里,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更加旺盛迫切。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丰富舰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此前,山东舰积极引导每名官兵精通一项体育运动、分享一本精彩图书、交流一个家乡故事、拍摄一条视频短片,鼓励每个班培养一名文化骨干,建强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以丰富舰员文化生活。

“海星合唱团”“海鸥照相馆”“芷兰书画社”“战浪健身团”……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山东舰上,来自各个战位的年轻官兵,成立了十几个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激发了基层文化建设活力,为官兵展现自我、获得成长提供平台,持续助力官兵放飞青春梦想。

在大洋风浪中诞生、在时代潮流中前进的首艘国产航母,正依托一支支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营造着生机蓬勃、青春活跃的文化氛围,也逐渐形成一种官兵喜闻乐见、具有海军舰艇特色的基层文化建设样式。

“芷兰书画社”社员练习书法。李  刚摄

灯光亮起,彩色光束在舞台中央跳动。伴随动感旋律响起,一场演出在山东舰机库拉开帷幕。演出开场,中士郭家强带着“14°街舞社”表演了歌舞节目《青春战歌》。

13岁开始练习街舞的郭家强,大学毕业后选择入伍。本来,他“已经做好了告别街舞的准备”,觉得“军营肯定是很严肃、很紧张的,估计没有机会跳街舞了”。来到山东舰后,这种认识有了改变——舰上生活的确有严肃、紧张的一面,但更有团结、活泼的一面。

刚上舰时,郭家强还有些腼腆。正值舰上迎“五一”晚会征集节目,他在战友的鼓励下报了名。演出那天,郭家强的一段精彩街舞收获台下战友的热烈掌声,让他倍感欣喜。

后来,在机关部门支持下,他发起成立了“14°街舞社”,现在已有40多个社员。“和战友一起跳舞,特别开心。大家的感情越来越好、越来越团结。”郭家强说,“有社员跟我说,跟随音乐律动跳一跳,会很放松,感觉整个人变得‘能量满格’。”

如今,山东舰上的大型节庆日文艺演出活动,基本上都有“14°街舞社”社员的身影。郭家强觉得“这是特别酷的一件事”。

与“14°街舞社”一样,“辣酱乐队”也是舰上文艺演出的“常客”。

“辣酱乐队”的负责人是炊事员、中士阿拉腾鲁,他也是乐队的吉他手。乐队的名字,起源于深受大家喜欢的炊事班自制辣酱。这几年,阿拉腾鲁送走一批批老成员,又迎来一批批新成员。乐队成员在变,但这支乐队始终活跃在航母的大小舞台上。

阿拉腾鲁说自己有些“社恐”,但是站在表演舞台上的他,却自信潇洒极了。来自内蒙古的他,拉马头琴是一绝。今年年初的表彰晚会上,他的一曲《鸿雁》,将官兵的思绪仿佛一下子带到大草原。

在那次晚会上,“辣酱乐队”的一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将晚会氛围推向高潮。荣立二等功的女兵马旭东在登台接受表彰后,没过多久再次上台。不过,这次她是作为乐队键盘手出现的。

据统计,像“14°街舞社”“辣酱乐队”这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在山东舰上还有十几个。依托这些队伍,山东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舰员们打破部门、专业、年龄、层级的区隔,聚在一起、玩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承载着欢声笑语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培养了官兵团队协作能力,加深了战友之间的情谊,成为山东舰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当下,部队官兵多为“90后”“00后”。他们生长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其文化个性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诸如“打牌、打球、歌咏”的“老三样”,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时候,文化骨干辛苦组织的文化活动,官兵参与度不够高,一些官兵休息时间沉浸在“一人一机一世界”。如何让官兵在现实中增加更多互动与交流?如何提高官兵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些都是部队带兵人和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基层文化工作以官兵为中心,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鼓励官兵参与文化创新创造,让文化发展为了官兵、依靠官兵,成果由官兵共享。”山东舰政工办领导说,“建强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便是我们的积极探索之一。”

“当然,鼓励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理。”舰上宣传干事说。在山东舰上,每一个新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成立,都需要向宣传部门报备,而且要经过“观察期”的考验:一方面,看参加的舰员多不多、反馈如何;另一方面,看现实操作性如何,可不可持续。要是通过了“观察期”,相关部门就会给予全面扶持,并跟进队伍发展情况。对于人数较多的队伍活动,宣传部门会从器材保障、场地协调、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支持;每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召集各个队伍负责人开座谈会,对队伍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群众性文化活动就要体现‘群众性’‘自主性’。”山东舰政工办领导说,“在基层文化这片广阔天地里,一个个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就像一棵棵幼苗。我们的工作便是作为守护者,去‘补苗’‘育苗’、施肥浇水,帮助它们长高长壮、开花结果。”

中士高妍是山东舰“海燕文艺社”的负责人,存有一本很大、很厚的相册。相册里面是一张张签名海报。

每次“海燕文艺社”组织完活动,高妍都会把到场舰员签名的活动海报收集起来。两年多时间,她已积攒了厚厚一册。

这些海报见证着“海燕文艺社”一场场主题多样、面向所有舰员开放的分享会: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者有普通战士,也有舰领导、部门领导;红色故事分享会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分享家乡红色故事;专题分享会上,航海部门舰员给大家介绍如何观看云层、辨别天气……

高妍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航母有一个路口到另一个路口那么长”,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到航母上当兵。现在,因岗位需要,她的足迹遍布全舰通道。航母到底有多长,她已经用脚步丈量了很多遍。

“海燕文艺社”是舰员们展现自己、学习收获的平台,也是高妍在战位之外,进一步展现价值的舞台。每一次活动的组织策划,对于高妍等“海燕文艺社”骨干来说,“是挑战考验,也是成长机会”。那一年,为庆祝山东舰入列3周年,他们组织了“我的青春我作诗”活动。从征集诗歌作品,到设计排版,再到举办诗歌作品展、诗歌分享会,活动持续了1个多月,赢得大家广泛好评,也让高妍等人特别有成就感。

海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对官兵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依托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以打造特色舰艇文化为平台,不断提升官兵的全方位能力素质。在这些活动中,很多舰员学到了新的技能,而且通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起到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舰领导告诉记者。

以文化人,需要兼顾文化活动的娱乐与育人功能,这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经验规律。山东舰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满足了官兵不同方向的学习兴趣,为官兵全面成长提供了沃土,帮助官兵挖掘自身价值、提升能力素质,让官兵在丰富文化生活中,有所乐、有所悟、有所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芷兰书画社”的社员们便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

从零基础开始学起的中士杜新雨说:“没想到,自己是在航母上接近了书法艺术。”如今,一批像杜新雨一样的舰员,一笔一画已经练得有模有样。去年,山东舰和山东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举行书法比赛。“芷兰书画社”社员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参赛,有两名社员获了奖,让大家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长期关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干部王龙说:“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官兵对外交往、彰显价值的心理需求,对培养官兵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发挥着价值传递和思想引领的作用。当一个队伍的价值观念被成员认同后,就会产生凝聚力,激发他们为共同目标奋发进取,从而打造出舰上暖心聚力的精神家园。”

基层文化骨干参与舰上的文艺演出。李  刚摄

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周末时间山东舰很多舰员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同志们,周六甲板‘半马’跑起来!”二级军士长梁华栋乐呵呵地给“老梁跑团”成员发出了通知。

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到现在的200多人,梁华栋负责的“老梁跑团”是成立较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也是人员规模较大的队伍之一。平时一有休息时间,梁华栋就会带着跑团成员开跑。他还和随舰医生合作制作《运动与健康》海报,贴在通道里,教大家怎样预防训练伤、进行科学锻炼。一起跑步时,大家也会跟梁班长分享一些心事。梁华栋说:“常常一个5公里、10公里跑完,年轻战友的心结也打开了。”

每当他们在甲板上跑起“半马”,都会有不少战友前来加油。那浩浩荡荡的跑团队伍,成为山东舰上一道别样风景。

舰艇上,官兵活动空间相对较小、条件受限制,“因地制宜”是舰艇部队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采访中,记者发现,山东舰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都是根据航母实际条件,在官兵日常训练、工作间隙插空开展。像“老梁跑团”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效缓解了官兵训练的紧张压力、强健了官兵体魄,所以颇受欢迎。

要说起小空间锻炼,就不得不提一级上士芦赫菲发起的“战浪健身团”。

身为甲板保障小组成员,芦赫菲很清楚“自己必须得有好体力”。于是,兼顾任务需要和兴趣爱好,芦赫菲开始了健身之路。训练空间有限,芦赫菲便选择徒手健身,还拍了一些徒手健身视频,发到舰上内网,供大家一起学习锻炼。如今,他自己变成“健身达人”,还带动了大家一起练习。

下午体能训练时间,记者走进一处通道,只见“战浪健身团”的几名骨干正带着大家做燃脂运动。热火朝天的场景,让人很受感染。

“那一年,我们参加航母‘春晚’,表演了舞台秀,那是真‘燃’。”芦赫菲回忆道,“上台前,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战友们会不会喜欢这个节目。没想到,卡点俯卧撑、单杠‘太空漫步’……一场表演下来,阵阵叫好声、掌声让现场气氛特别热烈。舰领导都说,以后我们要常登台展现健身成果。”

那次晚会之后,很多以前不太爱运动的战友也加入“战浪健身团”。当年的迎国庆晚会上,“战浪健身团”的20个成员大方“秀肌肉”,又一次点燃了现场气氛。

“海鸥照相馆”成员学习摄影技术。李  刚摄

在一系列实践中,舰上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形成一种共识:在航母这个独特空间里,要想把基层文化工作抓出成效,就必须立足使命任务需要,深入了解官兵诉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增强文化活动的群众性、针对性、创新性,让官兵人人想参与、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收获。

青春的官兵,创造着青春的文化。“创新开展舰艇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官兵文化需求,服务了备战打仗、提高战斗力的根本任务。”山东舰领导说,“我们更新理念、开阔思维、积极作为,尊重和释放官兵个性,为他们搭建舞台,把工作做细做实,相信终会结出累累硕果。”

文化有力量,润物细无声。在这艘驰骋大洋的战舰上,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官兵和谐的“黏合剂”、增添动力的“加油站”、战斗力提升的“助推器”。像高妍、芦赫菲等文化活动队伍骨干,经过组织、管理队伍活动的锻炼,在各自岗位上干得更加得心应手,逐渐成长为部门业务骨干。

一天清晨,记者走上甲板,参加了一场升旗仪式。朝阳下,舰员们朝向国旗一侧笔直站立,身影格外挺拔。山东舰上,年轻官兵充满着蓬勃朝气、迸发着如火热情,正在文化沃土滋养下,勇敢放飞着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