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丨解读一名军士的“逆袭”样本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永飞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19 06:49:21

解读一名军士的“逆袭”样本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从“成绩垫底”到“跻身前列”,他认为——

不怕走得慢,就怕站着看

当兵14年的马湘强,转了军士,入了党,还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他的成长之路可用“逆袭”来形容。

初入军营的马湘强,曾让火箭军某旅一营的带兵骨干有些头疼:起床集合慢半拍,体能训练拖后腿,专业成绩总垫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连队干部主动靠上去,要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他却冷冰冰撂下一句话:“我当兵不想长干,就是待两年体验体验。”

听闻此言,连队干部并不意外,不少新兵入伍时,都曾有这样的想法。干部骨干在一起碰了碰,研究分析马湘强的性格特点,琢磨如何帮他过好“兵之初”。

火箭军某旅一营一级上士马湘强(中)给战友讲解装备维护保养要领。陈俊扬摄

恰在此时,一营即将与兄弟单位进行专业技能打擂。备战阶段考试摸底,马湘强的成绩把全营平均分拉低不少,营长眉头紧锁,官兵颇有微词。连长早就发现,马湘强虽然毛病不少,但脑瓜子灵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便在全连官兵面前用上激将法:“要是你能考个良好,咱们营就能稳拿第一。”

一听这话,马湘强眼珠子一瞪说:“我考个优秀给你们瞧瞧!”立下“军令状”,逼出“加速度”,马湘强一头扎进专业堆里,啃教材、跑电路、练操作,经常熬到半夜。

在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后,马湘强在对抗比拼中“杀出重围”:他以99分的成绩跃居全营第二,他的班长雷永清以满分名列榜首。

马湘强“一战成名”,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陷入深深的反思。以前干啥事,多少有些观望心态,此番经历刷新他的认识:人生之路,不怕走得慢,就怕站着看,只要心中有目标,就会努力奔跑!

脚下划出起跑线,每天进步一点点。马湘强靠着持之以恒,开始了他的“小步快跑”。

他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在同年兵中逐渐脱颖而出。那一次,部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他作为全旅少有的“上等兵号手”,打出了“开门红”。

为做到一专多能,他学习修理专业,不断琢磨抢修方法,参加全旅修理专业比武式集训考核,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马湘强的成长故事,让他和战友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唯有保持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韧劲,才能善作善成,铺就通向明天的成长之路。

●从“畏手畏脚”到“敢拼敢闯”,他懂得——

战胜自卑的,是足够自信

那一年,部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出征名单上,马湘强赫然在列。对让他这个没有打过实弹的义务兵担此重任,不少官兵投来质疑的目光:他能行吗?

马湘强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行”,打破了大家对他的“成见”。

曾经的马湘强,性格孤僻、多疑易怒,这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母亲在他10多岁时就离开人世,家境的贫寒让马湘强的内心深处积攒着太多的“自惭形秽”。高中毕业后,马湘强在外打了一年工,深刻地体会到人情冷暖。

马湘强入伍后,虽然感受到战友们的温暖和关怀,但深藏内心多年的自卑一时难以消散。他的表现令战友犯愁:极度敏感,对干部骨干不点名道姓的批评,他总觉得是在说自己;妄自菲薄,事还没干先讲困难,畏手畏脚。

连队干部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的道理,找了个机会与马湘强谈心。一番长谈后,马湘强打开了心扉:“从小到大总感觉不如别人,骨子里又不甘服输,想干点事情引起大家注意,却往往是‘好事没干成、娄子没少捅’。”

“你能正视自己,就是好的开端!”连队干部趁热打铁跟进引导:“人的心理也讲究‘能量守恒’,自信心越足,自卑感就越少。”

一番谈心交心,让马湘强频频点头。接下来的日子,连队为他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战友也纷纷助力加油——

他体能基础较弱,班长天天拉着他练单双杠、跑五公里,还把自己总结的“诀窍”倾囊相授,让他一步步从“追跑”变成了“领跑”。

他不善言辞,连队有意给他提供发言机会,让他这个曾经的“闷葫芦”渐渐变得能言善道。

在部队开展的谈心交心活动中,马湘强感慨地说,自己虽然有进步,还不够优秀,但有信心赶超先进、争当先进。

●从“讳疾忌医”到“闻过则喜”,他深知——

受表扬是收获,被批评也是成长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成长进步的心路历程不尽相同。马湘强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常掰着手指头给战友“掰扯”。

“有的人自己积极追求进步,有明确目标和方向,收获着‘快乐的成长’。大多数战友是这样。”

“有的人本打算‘混日子’,但干部骨干的帮扶和推动,让他在‘痛并快乐着’中收获成长。我自己就是这样。”

马湘强话锋一转:“但我觉得,‘事非经过不知成长’,任何经历都是宝贵财富。包括被批评在内,也是一种成长。”

马湘强进一步解释说:作检查实际就是在自我反思缺点和不足,明确“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只要心态放端正了,被批评就成了另外的一种提醒和帮助……

“我很羡慕那些一直有明确方向和正确方法的战友,时刻不忘记向他们学习。但对那些像我一样犯过错的战友,我愿意分享我的经历,告诉大家要正确对待批评。遇到点困难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轻易就被批评压垮。”

马湘强的这种“语重心长”,缘于和他同年入伍的战友小莫的经历。那年,他俩同一个火车皮来到该旅,入伍不久便开始演绎不一样的人生:马湘强干啥都拖后腿,隔三岔五作检讨;小莫样样优秀,是同年兵的“成长样板”。

一次驻训,小莫因为违规使用手机挨了批评,被责令在全营官兵面前作检查。这种在马湘强看来是“当头棒喝”的事,却让小莫“身心憔悴”。虽然战友纷纷晓之以理,帮小莫化解“心结”,但小莫后来还是选择了退伍。

作了一次检查,“压垮”了一个兵。后来,在和战友探讨过程中,马湘强逐渐琢磨出点“道道”来:一个人在“表扬”的空气里待久了,对“批评”的承受力会慢慢变差,就很难做到“闻过则喜”。

对待批评,是一味地“压力山大”,还是由此而“三省吾身”?马湘强文化程度不高,却在对表扬与批评的辩证思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从“独木行舟”到“众人划桨”,他感恩——

逆境中有人拉,顺境中“被敲打”

对马湘强来说,也有不顺意的日子,也会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但他感到幸运的是,逆境中总有人“拉一把”。

新兵集训结束后,马湘强渴望被分到荣立过集体一等功的“先锋一营”,但成绩不算突出的他,最终还是打起背包来到警卫分队。没承想,报到不到10天,分队干部找到他:“你不太适合站岗,要不换个单位?”

“是不是因为自己这几天的接连‘冒泡’,让分队干部有意见了?”想到这,他心里直发毛:“后面的路何去何从?”好在不久,“先锋一营”的橄榄枝就向他抛了过来:“听说你想来一营,欢迎加入!”

直到踏进了一营大门,马湘强仍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下来的日子,战友“你一把、我一把”,前拉后推地“逼”着马湘强加速成长,虽说他在此期间不时“出糗”,但心理素质越来越过硬,本事也越练越强。

一次演练,营里让马湘强独自驾车。他到场一看就傻眼了,所要驾驶的车辆车型较老,明显是既考驾驶技能,也考维修保障能力。马湘强二话不说,他认真驾驶,有时间就检查维护,演练月余,他所驾驶车辆从来没“趴过窝”。演练结束,营长在全营官兵面前表扬了他。

“逆境中的成长离不开战友的助力。”马湘强告诉记者:“对我有时在顺境中‘翘尾巴’,营连干部则会及时‘敲打’。”

去年底,马湘强盘点了一下年度成绩,觉得还不错,开始有点“飘”了。指导员专门把他带进了荣誉室,站在“百强榜”前连发几问:“看看榜上这些先进,哪一个不比你强?你觉得,自己啥时候能上榜?”一席话,让马湘强冷静了下来,当天调整了自己的新年度计划,开始“提速加码”。

“没有这些雪中送炭似的帮助和关键时刻的‘拉袖子’,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谈到这些,马湘强感触很多:“这也让我更加热爱军营生活,更加珍惜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军旅时光。”

●从“当个好兵”到“带出好兵”,他立志——

受益于“好环境”,更要共建“好环境”

“我享受到了‘好环境’的红利,也要为继续营造‘好环境’贡献力量。”马湘强常说的这句话,并非他的“原创”,而是一营老兵刘贵伟当初找他谈心时的肺腑之言,他不仅记在心里,更是落实在行动中。

那次,部队开展大谈心活动。全营兵龄最长、年龄最大的一级军士长刘贵伟坐在了马湘强的对面。刘贵伟掏心窝子的话讲了很多,马湘强带着敬意听得很认真。“先进营连的‘先进’体现在哪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有着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我身在‘先锋一营’21年,既是‘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好环境’的守护者和建设者。”

这些话让马湘强心头豁然开朗。在一次成长恳谈会上,马湘强道出了自己的心得和心声:“我会努力把这个传统传递下去,带出更多的好兵。”

列兵王帅举第一次参加野外驻训,车辆伪装防护时因“丢三落四”受到批评,顿时感到“压力山大”。马湘强找到连队干部:“对王帅举我没有帮带好,也有责任。给我一周时间,保准能让他跟上大家。”

列出“倒计时”时刻表,拿出具体能力“进阶图”,马湘强带着王帅举展开专攻精练,从力度、角度到程序、要点,他手把手地教,王帅举扎扎实实地学。一周下来,王帅举在演兵场上不仅“按时交卷”,而且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王帅举不知道咋样表达谢意,眼盯着马湘强一时语塞。马湘强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前,班长也是这样带我的,加油!”

上等兵唐国豪军事体能不差,唯有单杠是“短板”,结对帮扶的人换了好几茬,唐国豪的成绩起色仍然不大。最后,连队“单杠王”马湘强接了手,一有时间就带着唐国豪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唐国豪终于在年终考核时突破及格线。看着唐国豪的进步,马湘强比自个儿进步还高兴,感觉“风都是甜的”。

去年,在“在一营成长·我的奋斗故事”宣讲活动中,马湘强的话引发大家共鸣:“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塑造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用心读懂士兵这本书

■李永飞

到基层当兵蹲连,与官兵谈心交心,马湘强的成长故事,令人感触颇深。马湘强的成长很有代表性,既有时代带给他的深深烙印,也有家庭赋予他的个性特质。他十多年的军旅岁月,如同一本书,成长故事既生动又“有味”,成长感悟既具体又深刻。基层士兵千千万,人人都是一本书,带兵人要用心读懂士兵这本书,这既是职责使然,也是带兵艺术。

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官兵谈心交心,就要在聆听兵言兵语中知晓兵情兵事、破解兵难兵忧,了解他们奋斗强军的感人事迹,总结他们勇于牺牲奉献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与兵相伴“身入更心入”、拜兵为师“用心更走心”,在读懂士兵这本书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升境界与追求。

要涵养欣赏的眼光。人的眼界有宽窄之分、眼光有高低之别,用欣赏的眼光读书,便能在包容其全部观点的同时,明辨其中良莠,启发更多思考。用欣赏的眼光知兵带兵,折射的是一种信任和肯定,传递的是一种包容和尊重。事实证明,给予欣赏的眼光,会照亮兵的内心、激发兵的潜能,为他们注入向上向好的自信和勇气,让部队始终正气充盈、志气坚毅、战气升腾、士气高昂。

要扛起雕琢的重任。著书立说之人,在这一点上有着共同感受:好书是“改”出来的,一些传世经典更是经历过千百次反复雕琢。军营如炉、锻造好兵,但“天生好兵”并不常见,需要带兵人在读懂士兵这本书的过程中,“逐篇逐段校勘错误、逐字逐句修改润色”,还要练就“点石成金”的硬功夫,最终让每一本书都出色,让每一名士兵都出彩。

敢讲“糗事”的马湘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追踪一个营,因为它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是响当当的“一等功营”;

记住一个兵,因为他在这个营里摸爬滚打蜕变成长,他的故事精彩如戏、耐人寻味。

这个营,就是火箭军某旅一营;这个兵,就是该营一级上士马湘强。火箭军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有人爱说成绩谈荣誉,有人善比专业论本领,唯有马湘强一张嘴先说自己的“糗事”:

“我爸五十岁有的我,都说‘百姓爱幺儿’,何况是老来得子……入伍前我身上的社会习气可不少,到了部队还有些毛病没彻底改掉。”

“我从小就是淘气包,不爱看书学习,所以到了部队专业成绩总是不理想,第一次考试只得了9分,拖了全营的后腿。”

“刚入伍那会儿‘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少给连队捅娄子,当义务兵两年大大小小作了13次检讨。”

听了这些事,记者对眼前这个中等身材、浓眉阔目的湖南小伙,“好感值”一下拉低,脑海里不由冒出好多个问号。

“那都是过去时了,现在的马湘强可不一样。”教导员看他“报劣藏优”,及时打断了他的话,身边的一帮战士也争先恐后讲起他们眼中的马湘强:

“首次考试是只得了9分,但他知耻后勇玩命地学,最终以99分跃居全营第二。”

“执行发射任务,他通过严格考核成为全旅少有的‘上等兵号手’,圆满完成任务。”

“全旅军事技能大比武,他刚完成单杠比赛,发现装卸轮胎课目一名号手缺席,便毫不犹豫地顶了上去,结果一下扭伤了腰,硬是咬牙完成比赛,夺得全旅第四名,他被抬出比武场。”

这个兵,有点意思。听大家聊到这里,马湘强吐露初衷:“我为啥愿意把自己的‘糗事’都讲出来,就是想告诉更多的战友,连我这样一个兵都能成长出彩,他们就更会有一番作为。”

入夜,万籁俱寂,记者仍心潮澎湃。缓缓展开谈心记录本,细细品味马湘强的成长感悟,“兵言兵事”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