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武部积极征集少数民族青年参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柯 穴 杜 辉 责任编辑:孙悦
2024-05-11 06:58:04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武部积极征集少数民族青年参军——

阿佤青年唱新歌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柯 穴 通讯员 杜 辉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毗邻缅甸,县内共有佤族、傣族、拉祜族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约94%。长期以来,沧源县人武部积极向少数民族群众宣扬党的创新理论、坚决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6年来先后输送251名少数民族青年参军入伍。2024年1月,沧源县人武部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沧源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开展役前教育,坚定少数民族青年从军报国志向。吴 浩摄

春日暖融,云南省沧源县人武部政委杨进鸿来到勐董镇芒弄村走访军属,正遇上今年上半年入伍新兵李林林的父亲李金春坐在家门口,手里握着一张照片。

走近一看,他手中的正是儿子李林林在上半年送兵仪式上的照片。照片上,李林林披红戴花,和其他几位新兵站在一起。

“想儿子不?”

“想。”李金春笑着说,“不是想他回来,是想他在部队好好干。”

今年上半年,沧源县共有30名新兵入伍,其中29名是少数民族。

“沧源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优先征集少数民族士兵是我们‘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杨进鸿说。

沧源县位于边境地区,过去,许多村镇由于山高水阻、交通闭塞,发展相对滞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脱贫攻坚,到2019年底,沧源县67个贫困村、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主席写信,汇报沧源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2021年8月19日,习主席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小康生活编织梦想,领袖回信指引方向。近几年,沧源县报名参军的少数民族青年稳步增加。

“这个佤族小伙子是第4次报名应征。”翻开人武部的入伍新兵名簿,杨进鸿指着赵江星的名字说。赵江星2022年毕业于昆明市体育学校,一毕业就报名登记,可前3次应征都因个别指标未达标,没能通过体检。今年他加强锻炼和科学调整身体,终于圆梦军营。定兵的时候,赵江星坚定地说:“我们这里就是边境,我最知道是谁在守护着边境和我们的生活。到部队以后,我也愿到边疆去,守好我们的神圣国土。”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20世纪60年代,一曲表现佤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过上新生活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广为传唱,而今,许多像赵江星一样的佤族青年投身军旅,唱响了佤族人民新时代的歌谣。

沧源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征兵,沧源县报名应征人数近300人,93%是佤族青年,其中大学生占比达75%。

“现在送走一个合格兵,将来就可能迎回一位兴边富民的带头人。”这位领导高兴地说。

除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开展征兵宣传、鼓励他们参军入伍外,沧源县军地还积极引导优秀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稳边固防。目前,沧源县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共有97名退役军人,一大批经过部队历练的少数民族“兵支书”成为新农村建设领头人、产业项目发展带头人、脱贫致富示范者。

退役军人田忠明2000年退役,从2015年起担任沧源县勐来乡班列村村支书。最近,他正在考察村子附近的古茶树,准备给村里的茶厂打造品牌。“班列村有种植茶树的传统,村外山林里还有不少价值很高的古茶树,这是我们的资源优势。”田忠明说。担任村支书9年来,田忠明带领群众修路建房、发展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最近两年,班列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接近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