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花开英雄城
——广东省广州市开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新闻观察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李浩然 通讯员 涂良红
“木棉花开满城红,浓须大面好英雄。”木棉,又称红棉,是广州市市花。因盛开时浓艳而热烈,落英时灿烂而不萎靡,得名“英雄花”。
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3月份以来,广州市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并将持续至年底。该活动将全民国防教育融入其中,整体统筹全域联动、打造“红棉”品牌释放聚合效应、因地制宜融入城市空间,有效增强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营造出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一根“指挥棒”,引领“大合唱”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伴随《祖国不会忘记》的歌声,现场人员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2024年“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启动展演近日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
“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八六”海战一等功臣彭德才齐聚现场,畅谈爱国主义精神和永不褪色的英雄情怀,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举办系列活动是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有力抓手,也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创新举措。”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介绍。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一片红色热土,教育资源丰富。他们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成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活动组委会,整合各区力量,以核心片区和20个核心场馆,带动全市9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个国防教育基地、图书馆与文化馆等场馆,以及大中小学校共同参与。在20个核心场馆中,有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等多个国防教育基地。
“国防教育不是哪个部门的‘独角戏’,需要整体统筹、齐抓共管。”陈晓丹告诉记者,他们在“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中一体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通过通盘筹划、整合资源,达到全域联动、全民覆盖的目的。同时,对重点活动进行直接指导,提供资金、场地、人员等各方面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以红色文化城市定向越野活动为例,活动由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联合承办,从活动策划、筹备,到下发通知号召各市直单位机关干部踊跃参与,全程由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全民国防教育处)指导和支持,获得良好反响。
在红棉诗会上,除了受邀观众,许多市民慕名前来。“我们作为协办单位,重点筹划了这次诗会。同时,依托规范化建设的武装阵地,专武干部成为相关市直机关部门、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的骨干力量。”广州警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根“指挥棒”,引领“大合唱”。“如今各单位指派固定负责人参与系列活动,形成了全市国防教育工作联络机制,避免了以往开展活动跨单位层层联系、跨领域层层沟通的情况。”陈晓丹介绍,平时这个联络机制也在发挥作用,促进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有效衔接、高效推进。
市委宣传部搭建舞台,各区各单位全域联动、各司其责,共同奏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红色文化交响曲。据统计,此次贯穿全年的“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仅在3月开展的十大红棉行动、百个重点红棉项目、千场红棉主题活动,就吸引了线上线下8000多万人次参与。
以“红棉”为名,树特色品牌
春日的一个午后,阳光正好。红色文化城市定向越野终点站——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热闹非凡。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队队员们历经3个多小时的奔跑角逐,仍然热情高涨,纷纷在红棉展板前拍照留念。
“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每个打卡点都要答题或完成任务,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广州市民政局代表队获得此次比赛第六名,一名队员表示,整个比赛像一场“奔跑中的国防教育课”,让他对广州的革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了解,本次比赛在17个红色文化场馆、景点设置了5条比赛路线和打卡点。比赛采取“答题+任务挑战+模拟射击”的形式,队员到达地图指定位置后需要回答问题,或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国防教育主题诗词朗诵、唱军歌、模拟自动步枪分解结合、讲英雄故事等任务。来自全市的42支队伍共210名队员参加了比赛,他们在比赛中了解英雄城市、学习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在行动体验中锤炼国防技能,提高国防素养。比赛期间,线上线下有近20万名观众“围观”。
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有着完备的设施保障条件,因此被选定为此次定向越野的终点站,并承办了模拟射击等项目。在今年“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中,该中心是国防教育活动主阵地,仅3月份就举办了20个场次红棉主题活动。红棉研习、红棉舞台、红棉诗会、红棉学堂……该中心组织英雄故事分享会、青少年国防技能展演、国防主题诗词朗诵会等系列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积极参与。
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红棉舞台,学生展示军训成果。丘雪梅 摄
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武器装备模型展示区,学生观察歼-20战机模型。林思艺 摄
“作为核心场馆,活动的密集开展促进我们完善硬件设施,同时增强了中心对全市国防教育的辐射作用。”该中心负责人余敬生告诉记者,他们精心打造千余平方米的互动体验区,策划国防教育嘉年华等主题活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置模拟跳伞、“爱国者号军舰”等互动项目,受到广大参观者的青睐,参观人数明显增多。
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互动体验区,学生体验VR设备。唐盛桉 摄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系列活动中,许多红色场馆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热门打卡地。
一位红色场馆负责人表示,在广州,缺的不是红色资源,而是统一包装和创新展示。以往各大红色场馆都是各自推广、各自举办活动,“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开展以来,以花为媒,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景观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以品牌的聚合力,大大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红棉”品牌,统一活动主题、统一视觉标识、统筹重点活动、统筹全媒宣传,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跨领域,最大程度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开展的“红棉”主题活动,调动社会各界群众参与,让红色历史、红色故事通过熟悉的红棉与人们产生联结,抽象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有了具象的载体。随着活动的开展,“红棉”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产生巨大辐射效应。
流动“木棉红”,满城英雄花
3月份以来,一辆绘有火红木棉的大篷车在广州各区“次第盛开”。
大篷车展开后宛如一朵盛开的木棉,每到一处都会吸引众多市民拍照打卡。流动的“木棉红”,通过舞台展演、展厅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为台下的青年学子、社区群众送上一场红色文化盛宴。
在白云区,大篷车宣讲环节,来自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讲解员余碧仪、陈胡月生动讲述农民运动先驱的革命故事,带领台下观众一起体悟革命精神。
在番禺区,大篷车舞台附近就是禺南武工队旧址。曾参与挖掘相关历史的村民区炳甜上台分享了武工队的斗争,让现场党员群众了解家门口的革命旧址和家乡红色故事。
大篷车就像一个“流动的课堂”,融入城市空间,延伸到社区、村居,将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带到群众身边,将传承不息的革命精神贯注人们心中。
“去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乘客请准备……”当广州地铁一号线列车即将停靠烈士陵园站时,语音播报提示道。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棉怒放。陈耀荣 摄
全民国防教育日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融入日常、化为平常。如今,广州地铁在邻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站点统一增加了文字指引和语音播报,市民日常搭乘地铁寻访红色景点更便捷、指引更清晰。据悉,这些站点涵盖了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24个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不乏同为国防教育基地的地标。
“当年英雄今何在,遍地红棉带血开。”列车到达烈士陵园站,一片红色“花海”映入眼帘。这是该站推出的“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绘画摄影展,集中展示了41幅摄影、绘画、非遗广绣等作品,将红色文化植入市民出行场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润心无痕,风化于成。广州公交开设了12条红色公交专线,在途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42条线路、3143台公交车上增设红色站点语音播报,将公交打造成赓续红色血脉的城市载体。市民游客在搭乘地铁公交的过程中,可以沉浸式感受广州英雄花之美、英雄文化之美、英雄城市之美。
在全市交通要道、核心商圈户外大屏,“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公益广告轮番播放。红棉主题灯箱海报遍布全市地铁车站。城市公共空间成为红色文化公益宣传的载体,形成了“漫山遍野木棉红”的生动景象。当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就自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留在市民心间。
系列活动以全城为舞台如火如荼开展,逐步延伸至网络空间。广州结合活动上线“英雄花开英雄城云平台”,整合全市红色资源,打造集阅读、展览、展演、研究、文创等内容资讯和互动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助力活动长效化开展。
记者了解到,现在“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已转入常态化开展阶段,后续将集中组织红色文化宣传月、“红色九月”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活动效果。
版式设计:扈 硕
擦亮特色品牌 释放聚合效应
■严贵旺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华开……”一首《木棉花歌》,传神描绘了岭南人民对木棉这一“英雄花”的喜爱。
以红棉为引,自花开为始,广州市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利用域内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动,将英雄情怀深深根植人们心中。
十大红棉行动、百个重点红棉项目、千场红棉主题活动……系列活动中,广州市将国防教育元素全程融入,借助“红棉”品牌释放聚合效应,产生了可观的教育效果。
经济学认为,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借助城市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防教育通过品牌化打造,也能增加附加值,将注意力的“流量”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留量”。
爱默生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换言之,城市国防教育也需要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塑造独特记忆符号。一朵花一座城,“红棉”品牌让英雄花绽放全城,英雄精神深入人心。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国防教育品牌,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中,广州市完善国防教育工作联络机制,坚持党委负总责、宣传牵头抓、军地协同推、各级分工干,擦亮国防教育特色品牌,释放“大能量”。
形成特色品牌,推出“爆款”产品,不能靠一家单位、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需要通过一体筹划、统筹推进,让各自的“声部”汇成全城“大合唱”,营造全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
创新是品牌的源泉,品牌的活力来自创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国防教育品牌,不妨重新审视现有国防教育资源,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度挖掘城市与国防的故事,嵌入城市文化符号,拓展教育新平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全民国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