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个第一
■郑茂琦
一
绿树葱茏的营区里,一群身着浅绿色衬衫的人,围在一排崭新的枪械面前。他们有的问一旁的战士,这个能装几发弹;有的凑到瞄准孔前观察;有的端起枪来瞄靶。他们都曾是这个连队的兵,专程回来为连队“庆生”。
60年前那个阴雨绵绵的夏天,原沈阳军区某师4连官兵在全军大比武中书写了一段神枪手传奇,被国防部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因为授称时间是那年的7月24日,所以,这一天成为“神枪手四连”的生日。
那时候的连长叫贾洪恩,瘦高个儿、颧骨突出,练得一手好枪法,在抓训练上更是从不含糊,各项成绩都要争第一。
到北京参加全军大比武的消息早就传到部队了。派谁去?4连是全军区的苗子,军长张峰早早地就在4连蹲点了。那天,贾洪恩一大清早守在连部门前,军长一开门他就凑上去问,军长,我们今天练啥?军长摆摆手说,别问我,你来定,我监督。
军长知道贾洪恩点子多、心眼活。别的连队都是老老实实按照大纲施训,他们连却花样百出。最管用的,还要数他和战士们一块研究发明的缩小靶。一个纸做的头靶,十几厘米高,不用像标准的头靶摆得那么远,5米、10米的距离,随时随地可以练瞄准,还便于掌握射击要领。更大的好处是,到了晚上,缩小靶往墙上一贴,战士们趴在宿舍地上也能练。宿舍里两排大通铺,每人床底下一块砖,晚上瞄完缩小靶,临睡前还要举砖头练臂力。哪怕双手发抖,看看旁边的战友还没放下,战士们就继续较着劲咬牙举着……
4连的兵就是不一样。军长都说,4连的兵我知道,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我不用抬头看番号就知道是4连的。4连的兵走路踏步的声音又响又齐。
4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抗美援朝战场上首战云山,这个连就创造了一个班缴获美军4架飞机的奇迹,大伙儿都说在4连当兵就是骄傲。
不过,当4连的兵也苦。战士1个月津贴6块钱,得花2块钱来补衣服。连长家属也争着给战士们补衣服,但是需要补的衣服太多了,胳膊肘、膝盖,全都磨得大窟窿小眼的。晴天趴在地上练据枪就算了,下雨天也练。一天,连长家属看见战士们泡在泥汤里练战术,心疼得直落泪,就跟连长发牢骚。贾洪恩脸一沉,说,你懂什么?敌人过来打你,还要挑个好天吗?
不光如此,就连“八大员”的考核标准也跟战斗班一致。连长常说,“八大员”在战场上就碰不到敌人了吗?都要练好消灭敌人的本事。可“八大员”当时不配枪,只能趁战士们休息的时候,摸过枪来练两把过过瘾。卫生员汤仲文,每天一干完工作,就提着开水到阵地上等着练枪。一直等到战士们吃饭的时候,他才有机会摸枪。理发员也没有枪,他央求老班长给他讲一讲射击原理,老班长从他手里拿过剪刀和推子,一手攥着剪刀,一手倒过来拿着推子,透过推子握柄的岔口瞄剪刀的刀尖,给他演示觇孔和准星的关系。那时候,人人都想当“神射手”。
王廷秀就是连里的种子射手。这天,军长看着所有人打靶,王廷秀屏气凝神,打得很稳,打到最后一枪时,靶子旁边突然蹦出一只兔子,他心思一活络,瞄着兔子就打了一枪。最后查环数,王廷秀的靶子上报90环,一发脱靶。军长把靶子拿过来一看,立刻就明白了,9发90环的射手怎么可能脱靶?他吼着嗓子问王廷秀咋回事。王廷秀不敢撒谎,哆哆嗦嗦地说,刚才好像没打靶,瞄兔子了。军长怒气更大了,全连停止射击,找兔子。果然在远处的山坡上找到一只被打死的兔子。
这天晚点名,军长上来就批评王廷秀。王廷秀冷汗直流,以为要处分他,但军长随后补充说:“不过,要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王廷秀的射击水平,我也就放心了。”
战友们听后也为王廷秀舒了一口气。夜里,班里的战士们又开始比举砖头,非要比过王廷秀。
二
终于挨到了大比武。头几天,战士们参加各个课目的比武,成绩非常优秀。可是到了全连特等射手射击这个课目时,却出了岔子。
那段时间,雨不知疲倦地只是落,瓦口上流下来的水把房前屋后的几条小沟冲刷成一条条溪流。直到大比武那天,天空开始转晴,薄薄的乌云蜷在天边。贾洪恩高兴地跟大伙儿说,咱的运气真好,一定要打出好成绩。连队分组参加打靶,第一组打靶时没下雨,轮到第二组时也没下雨,成绩很理想,全部命中。
到了第三组上场的时候,一阵闷雷突然响彻天空,狂风打得树叶哗哗响,接着铺天盖地的骤雨斜洒下来。坐在主席台上的首长们就问贾洪恩,你们还打不打?贾洪恩立正,向首长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练兵是为了打仗,不分雨天晴天,打!”然后他回头大声问战士们:“敌人来了,你们打不打?”所有的战士站起来,举起拳头高呼:“打!打!打!”
听到这个回答,主席台上的首长们带头鼓起了掌。枪声又回响在大雨之中。
雨越下越大,轮到第三组战士上场的时候,他们已经浑身湿透了。地上一片泥泞,机枪手打得最吃力,机枪架在泥滩上立都立不稳。战士们卧倒后,抹一把脸上的雨,吹一吹觇孔的水珠,隔着浓重的雾气,凭着感觉射击。
战士们冒雨射击,一组组成绩通过无线电台传回。首长们看了4连接连打出的好成绩后,掌声不断。但是,特等射手射击考核,本身就要求有良好的天候条件。那天4连的比武成绩稍逊于平时成绩。当时,师里的一些领导就向上反映,这不是4连的真实水平。如果不下雨,4连肯定能打得更好!
也许是要弥补一下4连在雨中射击的不足,又一轮较量开始了。几个连队,每个连队抽5人:一名连队主官、一名排长、一名班长、一名战士,还要在“八大员”之中任选一人参加射击比武。一阵急促的枪声过后,成绩被送到了首长们面前:4连射击成绩全部优秀,位居第一。
首长们说,4连在射击上是有真功夫的。比武结束,4连取得射击和综合成绩第一名,被国防部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命令中称赞4连,从实战要求出发,苦练射击技术,成绩突出。从此,4连在全军大比武中打出了威名……
“神枪手四连”创造的这份厚重的荣誉,也成为后来4连官兵奋勇拼搏的动力,激励着一代代官兵从实战出发,勇争第一。
三
穿过蒙蒙细雨,老兵们相互搀扶着走进官兵的驻训场。门口的石墙上写着火红的标语:“扛红旗,争第一。”整洁的宿舍区里,他们摸着高低床的床脚,啧啧称叹,营房里处处换上了现代化的设施。电视上播放着战士们平时的训练纪录片,老兵们看得出了神。
一段视频里,一个身材魁梧的战士正在挖掩体,只见他抡圆了胳膊高高举起镐头,猛地砸进土里,却只砸进半指深,往外一钩,只刨出几块土坷垃。旁边的班长过来给他做示范。班长手臂抬得并不高,用寸劲手一抖,就砸了一个深坑。但这个战士挖掩体不惜力,一直跟战友较着劲地挖,不一会儿就累得脸色煞白,但他不肯休息,一只手抹着汗,另一只手仍然一下不停地抡着镐……老兵们纷纷朝着电视里的战士竖起大拇指。
床边依旧放着当年战士们用来夹豆子、练耐心的箱子,箱子上写着“传家宝”。老兵打开一看,里面不再只有豆子了,箱子被分成四个格子,依次放着大豆、钢珠、绿豆、大米,一个比一个难;筷子也从原来方形的竹筷换成了溜光的钢筷。这时,人群中钻出一个孩子,拿着筷子试着夹豆子,结果筷子头并不拢,一个也夹不起来,急得直哭。一个老兵过来,拿起筷子,中间一根手指往筷子中间一担,筷子尖乖乖地并在一起,一下就夹起来一个米粒。孩子高兴地拍着手,又试着去夹。
老兵们还参观了战术研究室,堆叠的沙盘上摆着密密麻麻的装备模型。这是连队战术推演的地方。指导员彭达跟老兵们说,现在连队的装备是装甲车,他们还摸索组建了一个蓝军班,4连的兵,就要做到心中始终有敌人。
一个老兵走到指导员跟前,悄悄地问,4连的训练抓得怎么样?几个老兵听到这话,也凑拢过来。彭达握着老兵的手,说:我们的战士是好样的,连队是战区陆军的“备战打仗标兵单位”,在最近一次全旅组织的整建制连队比武中,又获得了第一。近10年参加上级比武,我们取得527个第一,4连的精神永远在……指导员指着整面墙上的锦旗,一一向老兵们介绍着连队近年取得的荣誉。
老兵们听后激动地流下泪水,个个开心得像孩子。
饭前,老兵们聚在单杠旁边,一个老兵下意识地走上去拉了几个。周围的老兵,还有家属跟孩子都在一旁鼓掌。老兵拉了几个就下来了,笑着对旁边的老兵说,当年你们班拉得可不如我们多。
这时,人群中一个老兵拖着还打着弹力绷带的手臂,朝几位同年兵高喊:“敌人来了,你们打不打?”老兵们一起像当年那样高呼:“打!打!打!”年轻的战士们也不自觉地跟着高声喊起来。天空又飘起阵阵细雨。
参观活动结束,走出营区的时候,老兵们自发地唱起连歌:“神枪手,为什么神?神枪手神在心中有敌人……神在心中有责任……”营区里歌声乍起,不远处训练场上轰然驶过的装甲车车轮碾碎了所有的声响,只剩下那支连歌在所有人膨胀的胸腔里,热烈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