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邻五子”话选人用人
■王 鹏
●准确识才辨才,做到用得其所,耐心助力成才
近日读书,看到一个关于“西邻五子”的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西邻公让朴实的务农、聪敏的经商、瞎眼的算卦、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如此,五人扬长避短、各有所成,都不再为生计发愁。故事中,西邻公的做法值得称道,对于如何选人用人,也颇具启示意义。
准确识才辨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通过细致考察,对人才准确分类、定位,才能在用人时,更好地扬长避短,用当其位。考察识别人才,应当注重全方位、多角度量才、选才。善于用辩证思维看,注重把一时与一贯、对上与对下、顺境与逆境的表现等,联系起来看、对比着看,从而更好把握其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善于从实践角度看,把考察对象放到任务一线锻炼,检验其思想是否成熟、能力是否过硬、作风是否顽强等;善于从群众角度看,注重从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圈、朋友圈,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做到用得其所。客观来看,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绝对的,一些所谓的短处在特定时机场合,也能发挥积极作用。西邻公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才让五子找到错位发展的优势。当下,在发掘和使用人才过程中,我们同样须积极转换脑筋,面对一些官兵身上存在的缺点、短板,始终以“良匠无弃材”的眼界和胸怀,帮助他们最大程度规避短板、发扬长处,或者立足短板反向思考,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同时,也要站在全局高度、团队角度,通过性格搭配、专业互补等方式,让官兵相互补台、彼此助力,努力释放团队效能。
耐心助力成才。西邻公对五子的用心培养,源自父亲对孩子们的责任和亲情。带兵育人也应怀有父母心,真心真意为官兵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闪光点、成才点。要多加鼓励,坚信每名官兵都能成才,对那些进步慢的官兵,多一分耐心包容、多一些鼓励引导,让他们满怀信心地提升自己、迎头赶上;要以老带新,安排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开展帮带,既带业务也抓思想,努力不让一个人掉队;要敢压担子,对那些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官兵,让他们多挑重担,在干事历练中尽快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之获得认同感、增强内动力,进而形成正向循环,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