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75集团军某旅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典宏 周宇鹏 冯邓亚 责任编辑:孙悦
2024-10-07 06:25:24

编者按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近年来,部队练兵备战各项任务更加繁重,有些外出执行任务的党员骨干长期处于动态分散状态。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第75集团军某旅从组织管理、学习教育、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引导激励他们始终保持奋进状态,在各自战位上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实现工作的提质增效。

人撒千里外 组织不断线

——第75集团军某旅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宇鹏  特约通讯员  冯邓亚

“一人一档”,延伸“管理链”

前不久,刚刚到某综合训练基地参加新训骨干集训的该旅排长吕雯茜,很快就接到通知,要求她登录强军网填写“流动党员信息表”。

点开网页,记者见到,信息表详细记录着每名党员外出的原因、任务时间、所在地点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为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到位,该旅依托强军网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机关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实行“一人一档”,按照个人填报、组织审核的方式,明确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动原因、流入地、联系方式等,并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资料,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随后的时间里,吕排长能定期收到连队党支部书记的短信或电话,既有相关纪律的提醒,也有对她思想状况的关心关注。吕排长告诉记者,旅队厘清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责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定期由党组织负责人联络流动党员,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关心任务进展等情况。

除以上这些工作,该旅要求各级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战士党员景洪参加士兵职业技能学习培训,入学报到时,他带了一封旅机关开具的特殊“介绍信”,信上既有对他基本情况的介绍,也有和流入地党组织结对抓好“双向共管”的建议和措施。

“双向共管”是该旅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一个有效抓手。党员外出后,所在党组织积极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在任务期间共同加强教育管理,督导流动党员及时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实现教育管理全过程、无盲区。

如今,某高炮营陈排长每周都会与在空军某旅执行某型装备性能检测认证任务的其他单位党员一起,按时参加该旅组织的党团生活。陈排长与其他7名战友前来执行任务时,只有两名党员,无法单独成立临时党组织。该旅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任务单位沟通,让这两名党员与其他单位流动党员一起,组建临时党小组,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着眼党员外出时间长、任务点位不同、不便于集中等情况,‌该旅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对接,对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实行差异化管理,确保党员到哪里,‌组织管理就覆盖到那里,帮助流动党员增强归属感,强化了组织凝聚力。‌

创新形式,拓宽“教育链”

“你的包裹到了。”今年初,正在军校读研的该旅排长毕浩鑫,收到了一份来自组织的关怀。打开一看,里面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学习资料,以及一些推荐学习书目。手捧资料,毕浩鑫说:“党员走到哪里,组织关怀跟进到哪里。这份学习套餐,既能帮我加强理论武装,也能督促我在外也要加油奋进。”

这是该旅加强流动党员理论学习的一项具体举措。旅组织科刘科长向记者介绍,每年初,他们会指导党员制订详细学习计划和必读理论书籍清单,统一购置书籍和学习资料,通过快递邮寄、送学上门等方式向流动党员赠阅,让他们及时学习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今年,旅队开展“送书上门”行动,向流动党员寄送学习书籍500余本,引导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人员在流动,教育不断线。该旅要求各级党组织拓展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让流动党员实时获取学习资源,做到异地同步学习不间断。任务期间,毕排长经常会收到连队支委和党小组长推送的学习链接,内容涵盖了党建新动态、理论学习、党员教育影像资料等。比如近段时间,他多次收到单位发送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相关学习要点、研读资料等内容,这让他在外执行任务也能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党组织还督导他利用执行任务的“碎片时间”开展常态化自学,提升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并定期向流入单位党支部反馈学习成果心得。‌

为充分满足流动党员学习需求,该旅各级党组织精心打造更新线上优质课程,运用“指尖课堂”,让教育触角延伸至每名流动党员。

前段时间,执行装备送修任务的某导弹营助理工程师叶利民,参加了一堂线上党课。小叶所在单位党组织利用视频软件,让流动党员“线上”同步参加组织生活,让在位党员与流动党员共上一堂课。课后,叶利民在视频中与战友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今年以来,该旅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线上学习,推送学习资料600余篇,开展线上党课60余次,提升了流动党员学习主动性、实效性。

关心关爱,完善“服务链”

“没想到在外学习期间,孩子入学问题在组织的帮助下很快解决了。”8月下旬,该旅教导队队长张振波心中挂念的事,在组织帮助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此前,张振波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由于办理程序较为复杂,所需材料多,一直在外地学习的张振波和家人一度担心孩子不能按时入学。旅党委了解他的情况后,及时安排“流动党员暖心服务站”人员与他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很快帮孩子办完相关手续。

无独有偶。正在某学院参加培训的某营教导员唐承畅告诉记者,此前他的家人与某地方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协议后,对方并未按协议动工,还拖欠归还他家人预付的数万元装修款。前不久,在“流动党员暖心服务站”帮助下,单位积极与驻地法律援助中心沟通,帮他追回钱款并维护了权益。“原想自己在外学习,处理家庭事务精力有限,维权难度大,没想到党组织把每名官兵的事放在心上,用心用情为我们提供了暖心服务。”

据了解,该旅每月都会由机关相关部门牵头,收集汇总流动党员的现实需求,掌握生活工作情况、了解所忧所盼、听取意见建议。专门设立“流动党员暖心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法律援助等便捷服务,提供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看病就医等针对性帮助,为家庭困难的流动党员申请困难党员补助,真正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前不久,正在异国他乡执行任务的党员胡浩,在自己“政治生日”那天收到了党组织发来的一条关怀短信:“今天是你入党第16个年头,祝你再接再厉,早日完成任务归来……”看到信息的那一刻,胡浩说,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去年以来,该旅在重大任务、党员“政治生日”等关键节点,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关怀活动,尤其是关注流动党员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注重帮助解决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持续增强流动党员的获得感、归属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任务中全心全力“亮身份、作表率、比贡献”,靠奋勇拼搏收获更多成绩。

■相关链接

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6个月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

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对具备转移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衔接做好转接工作。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