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瞬间:晒晒代职纪念册
■郭杰峰 罗 印 李泽平
前不久,某部文职人员黄子殷和几名同事先后收到一份“神秘快递”。“这是旅队为代职锻炼的文职人员专门制作的纪念册。”很快,他们接到了第82集团军某旅田指导员打来的电话。
基层回忆依旧滚烫,难忘瞬间犹在眼前。翻开纪念册,一帧帧、一幕幕代职锻炼时的生动场景,在大家脑海中重新浮现——
场景:党旗与长城交相辉映,誓言在崇山峻岭间回荡
练就过硬的铁脚板铁肩膀
“看,咱们当时那股昂扬劲头!”一张文职人员在长城上向党旗宣誓的照片,引发大家热烈讨论。
文职人员李占岳还记得,刚到连队没几天,他们就要跟随官兵开展30公里行军拉练。他穿好装具站在队伍中,感觉还没出发就被沉重的背包压出了一身汗。
起初的10公里,李占岳体力还跟得上,但路越走越荒、腿越走越沉、汗越流越多,随身携带的水壶也见了底。他想过就此放弃坐上收容车,但队伍里没一个人掉队,他实在张不开口。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文职人员朱子文回忆,途中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有位大娘拿着水壶热情招呼大家歇歇脚。虽然队伍并未停留,但群众的笑容让大家感到很亲切,也让朱子文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我不能辜负这身迷彩服带给我的使命和荣光。”他说。
队伍拐进山林后,更加人烟稀少、崎岖难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当时,班长起头,大家唱起了歌。苍劲的松树像一个个挺拔的哨兵,嘹亮的歌声顺着微风穿过山林,为有些疲惫的大家带来新的力量。
“前方发现‘染毒地带’!”走出山林腹地,有的文职人员刚准备喘口气,周围浓烟四起,“敌情”突现。那次拉练途中,设置了通过“染毒地带”、隐蔽疏散、奔袭等课目。接到指令,大家迅速屈身、屏气穿戴防护装备,快速通过“染毒地带”。解除防护后,朱子文已全身湿透,汗水顺着额头不停滴落。
队伍朝着目标点继续行进。转过一个山坳,巍峨的长城一下映入眼帘。登上长城,班长展开鲜红的党旗,文职人员随官兵整齐列队、庄严宣誓。日落黄昏,红霞在云雾吞吐中时隐时现,霞光映着官兵和文职人员的坚毅神情。大家信念更加坚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永不过时;坚韧不拔、敢于亮剑才能取得胜利。
“党旗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交相辉映,誓言在崇山峻岭间回荡。每当回忆这一幕场景,都感觉太有冲击力了。如果咱们能一直保持拉练时的劲头,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翻看照片,文职人员小孙有感而发,最近他参与制订某项目方案,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心理压力较大。他决定拿出代职锻炼时的那股精气神,更积极主动磨砺自己,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练就过硬的铁脚板铁肩膀。
场景:分工合作展开侦察采样、侦测毒剂、取样比色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卫国快看——还记得刚开始进行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训练,你经常手忙脚乱,还好有丁班长帮带”“不只有丁班长,很多战友都帮过我,让我感受到了同甘共苦的情谊”……纪念册里的一组照片,让大家想起了文职人员韩卫国训练时的情景。
起初,韩卫国偏好训练场上的虎气英姿,对穿防毒衣后的臃肿模样有些抵触。展开裤腿、粘好三襟,双手下拉将面具贴合面颊……班长丁文闯认真为大家进行示范,韩卫国有些不以为意,没有严格落实动作要领,结果一走进气密性检查室,就被模拟毒气刺激得泪水直流。
回忆点点滴滴,韩卫国有些惭愧,更多的还是感恩。“防化兵需要和看不见的敌人战斗。在战场上,穿戴好防护装备是保存自己、战胜敌人的前提。”丁班长的叮嘱,让韩卫国对防化专业有了更多认识。训练补短时,身边战友纷纷主动帮带,有的演示叠放防毒衣的步骤要领,有的讲解如何让肢体动作更协调,有的帮他纠正细节偏差。
经过刻苦训练,韩卫国终于熟练掌握了穿脱防毒衣的技巧。一次专业考核,他和战友们各司其职、熟练操作,展开侦察采样、侦测毒剂、取样比色,快速标定受染区,并和洗消组的战友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任务。
纪念册里的每一张照片,都蕴含着一段深情的回忆。阳光下,大家满头大汗仍奋力奔跑,相互鼓励冲过终点;炊事班里,文职人员申梦曼与战友分工合作,制作出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饭菜;文艺活动中,文职人员黄子殷与文艺骨干默契配合,完成了一场精彩演出……
“战友同事之间要互相支撑、团结奋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基层锻炼结束,韩卫国回到单位,很快受领了某方案研究论证任务。他组织团队展开讨论,起初,大家思路各不相同——有人提出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案,有人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进行论证。韩卫国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带领大家开展方案推演,从不同角度分析合理性与潜在风险。
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在方案具体设计阶段,他们又遇到不少技术难题。大家集思广益,定期分享研究进展,互指问题、互提意见,最终在某关键模块的设计上提出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场景:结合常见训练伤开展业务指导
用在基层的收获反哺官兵
凝神细看纪念册中一张照片,文职人员许理华的记忆变得清晰生动。照片里,她正站在第82集团军某旅卫生连康复理疗师张乃武旁边,进行针灸技术指导。
代职锻炼期间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源于一次诊疗经历。那天,有名战士在训练时脚部扭伤,被战友送到门诊部,许理华闻讯立刻赶到进行诊治。经过望闻问切,许理华开始行针,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十几分钟后,战士原本肿得像馒头的脚踝逐渐消肿,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
见针灸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张乃武很是惊喜,忙上前请教。此前,有名骨干在临近比武时不慎肌肉拉伤,张乃武采取常用的冰敷、静养等治疗方式,但效果不佳,那名骨干最终错失比武机会。这不仅是战士的遗憾,也成为张乃武心中一个“疙瘩”。
“我用的是针灸里的泄法治疗,能够在软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许理华了解到,拉伤、挫伤、扭伤等是较为常见的训练伤,采用中医康复疗法可以有效缩短恢复期,减少受伤官兵痛苦,而基层部分卫生员缺乏这方面知识。因此,她决定在锻炼期间结合常见训练伤开展业务指导,用自己在基层的收获反哺官兵。
许理华的想法得到连队和官兵的大力支持。第一次开展讲座,学习室早早就坐满了人。许理华在黑板上画出人体经络图和穴位图,指着几处关键部位,为大家讲授通过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和方法。讲完理论,她走到模拟伤员身边,演示着各种手法。“推拿按摩讲究刚柔并济、力度适中。”许理华边说边在关键穴位上按压示范。她时不时停下,让卫生员上手尝试,耐心纠正他们的手法和姿势。现场讨论互动热烈,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后来,许理华针对膝关节损伤等高强度训练常见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她查阅大量资料,从中医角度分析病因,制订了一套训练指导方案,不仅包含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的方法,还教会官兵运用自治互治技术进行治疗。在她的倾心指导下,连队中医康复理疗水平大幅提升。
“在您的耐心指导和精准点拨下,我们进步很多。在此,连队全体官兵向您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照片下方,一段文字让许理华红了眼眶。
“这本纪念册记录了过去的收获,也是对未来的勉励。我们要时时心系基层、心系打赢,永远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许理华的感慨,道出了文职人员的心声。合上册子,将回忆和收获珍藏,大家斗志满满投入到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