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我把自己“豁”了出去
■海军某旅指导员 陈岩
写在前面
一年将尽,骋目抒怀。有人叹息时光似水,“逝者如斯夫”;有人感念岁月如歌,“一寸光阴不可轻”。不难看出,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他是徒留遗憾还是心存感激,是错失机遇还是乘势而上。
对致力于强国复兴的三军将士来说,无疑应该属于后者。2024年,我们目睹了一批批铁血战士奋战演兵场、提升打仗本领,见证了一个个新组建部队转型重塑、实现高质量发展,亲历了一支支新型作战力量蹄疾步稳、跑出强军加速度……“奋进”,成为各部队的工作主基调;“成长”,成为官兵们的年度主题词。
从即日起,基层传真版推出“年终策划·我的成长年报”,遴选不同岗位的基层官兵,以自述+访谈的方式,请他们聊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以此激励广大战友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不负韶华,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续写奋斗强军的青春诗行。敬请关注。
实弹射击期间,担任指挥员的陈岩手握秒表,密切注视官兵操作装备。徐明利 摄
“你今年最满意的成绩是什么?”前段时间,机关陈科长来连队调研,问了我这个问题。
其实,今年可圈可点的工作不少,无论我本人,还是连队,都取得了多项荣誉,可谓收获满满。不过,让我最满意的,莫过于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实弹射击——在我的指挥下,各班组协同配合,精准命中目标。
乍听起来好像也没啥,但这是我第一次以指挥员的身份组织实弹射击,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
先说连队情况。连长调整岗位,新连长还没到任,就我一个主官在位。连里专业骨干短缺,一些关键岗位不得不用新兵顶替,把他们培养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我们缺少的恰恰是时间,因为旅里留给各单位准备的时间只有30天。
再说任务难度。旅里明确,此次实弹射击将采取紧急出动的方式,届时把各单位拉到陌生地域,由各连自行组织。如此一来,要想打得快、打得准、打得好,对连一级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
所以,自从实弹射击任务下达后,我的眉头就没舒展过,一直在思考“谁当指挥员”的问题。
其实,我心里明白,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三种。其一,由副连长担任指挥员。他平时分管连队训练,担任指挥员顺理成章。其二,与营里沟通,请副营长担任指挥员。理由也说得过去,连里暂时没有军事主官,而别的连队都是连长“出马”。其三,由我担任指挥员。这也是让我最纠结的一种方案。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而当时,我确实还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但内心总有想去试一试的冲动。
这些年,各级反复要求政治干部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成为“两个行家里手”。新修订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鲜明提出,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和本单位军事主官同为单位首长、同为指挥员。虽然平时工作我与连长各有分工,但我认为指导员的第一身份就是指挥员。如果扛不起指挥员的职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基层主官。
“凡事都有第一次,要勇敢去闯、刻苦去练!”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自己担任指挥员,并征得连队其他干部同意。从他们惊讶的表情看得出来,这一次,我是自断退路、直面挑战,把自己“豁”了出去。
决心易下落实难。提升训练质效、掌握武器装备性能、摸排人员思想、处理日常事务……起初,我一人干着多人的活儿,经常分身乏术、焦头烂额。本想静下心来学专业,但由于不熟悉军事工作,有时就连对上协调,我都不知道找谁。一周很快过去,连队训练不见起色,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直接来问我,前期训练我帮你盯着,你先专心练专业。”“指导员,把日常工作交给我吧。”就在这时,副营长和副连长分别找到我,主动提出帮我分担一些工作,这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众人拾柴火焰高。腾出时间和精力后,我开始在各专业分队轮流跟训,把自己当成一名新兵,认真学习“一招一式”。
其中,最难学的是指挥侦察专业,计算量大、知识点多。眼看时间不够用,我白天铆在训练场,晚上加班加点背记。
同时,我还做了一件事:几乎每天带领全连官兵,全副武装跑到几公里外的训练场,然后立刻展开实装操作、特情处置,最大限度模拟实战。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我像上紧的发条,全靠一股“豁”出去的劲儿在撑着。很多次晚上加完班,我回到宿舍倒头就睡,连衣服都没脱。
终于到了实弹射击这一天。凌晨,警报响起,我“腾”地从床上弹起来,迅速穿戴整齐,进入指挥员角色。此时的我,内心虽仍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志在必得的信心。
在我的组织指挥下,全连官兵奋战10多个小时,勇夺实弹射击第一名。宣布成绩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无以言表,顿时觉得自己的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
新连长到位后,在他熟悉情况期间,我带领连队多次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并在今年年终考核中,取得军事共同课目第一名,打破全旅5公里武装越野纪录。
现在回想,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组织指挥实弹射击的锤炼。经此一役,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有时就需要破釜沉舟、自断退路的勇气。不接几次“烫手的山芋”、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一烤”,就很难破茧成蝶,练强筋骨,实现质的飞跃。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精武强能亦是如此,只要勇敢挑战自我、突破自己,我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会转化为实打实的本领。
年轻官兵要敢于“自找苦吃”
海军某旅指导员陈岩分享了他在2024年的经历与收获,让人欣喜地看到一名基层带兵人的成长和进步。借此机会,基层传真版形象代言人“郝小兵”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这背后还有哪些思考和感悟,以及对即将开启的2025年,有什么展望和期盼。
郝小兵:选择担任实弹射击指挥员,面临那么多现实困难,你不怕搞砸出丑吗?
陈岩:说实话,确实有这样的顾虑,这才是我刚开始时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后来我想,在训练场上搞砸出丑,总比在战场上牺牲失败强。作为军人,早晚都要过“实战”这一关,不妨把自己“豁”出去,来一次“浴火重生”。
我一直认为,年轻官兵要敢于“自找苦吃”,把朝气和闯劲化作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动力,争取一切机会锤炼提升自己,而不是躺在舒适区过日子。
当然,这一决定也不是头脑发热,我对自己和连队官兵有充足的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就看以什么样的决心、方式和力度,将其激发和释放出来。
现在,一些年轻同志很怕接手复杂的、难度大的工作,任务面前总想着能躲则躲。此前,我就因为不主动学习军事,导致能力素质始终有明显的短板。所以,这次实弹射击后,我告诉自己,舒适区也是危险区,要让挑战自我成为习惯。
郝小兵:经历这次任务,你对指导员岗位职责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陈岩:以前,我觉得跟训练有关的工作,是军事干部的分内事,自己作为指导员参与过多,有“越界”之嫌。现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军政主官同是单位的指挥员,分工不分家。为什么各级反复强调政治干部要争当“两个行家里手”?就是因为个别政治干部不注重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在练兵备战工作中“说不上话、插不上手”。经历这次任务,我把自己首先当作指挥员看待,筹划工作、安排任务要有指挥员思维,即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主动用对战斗力的贡献率来衡量把握,看看哪些聚焦中心、服务打仗,哪些脱离中心、另搞一套。
郝小兵:2024年,你和连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哪些遗憾吗?
陈岩:当然有遗憾。就拿这次实弹射击任务来说,事后复盘总结时,我认为有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在射击编组时,由于对部分新兵不放心、不托底,我尽可能多地用老兵担当主力。现在看来,虽然此举更为稳妥,但也让一些新同志错失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其实,这些新兵和我一样,都憋着一股劲,渴望通过重大任务历练实现能力跃升。而我当时,选择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们。
这给我的教训是,在调配连队力量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还应该从战斗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角度长远考虑,多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年轻同志早日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郝小兵:明年你有什么打算或目标吗?
陈岩:我和连队干部骨干商量过了,新的一年还是要勇敢迎接新挑战,不能因为今年取得一些成绩就停下奋进的脚步。
就我个人而言,首先,主动学习新技能。连队前不久列装了新装备,我要抓紧学、刻苦练,争取第一个掌握。其次,主动拓宽新视野。通过不断读书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更新观念,努力保持思想的敏锐和头脑的清醒。第三,主动争取新任务。“有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不断锤炼提升自己。
从单位层面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打造连队特色文化,将过去一年好的经验做法上升到价值观层面,让勇于接受挑战、突破自我成为每名官兵的行为准则。总之一句话,要敢于“自找苦吃”。
(栏头和底图设计:管佳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