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
■杨芸丞 刘 超
习主席在甘肃考察时,详细了解为基层减负情况,强调“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需要上下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如何干好事、能胜任?这不仅涉及“技”的掂量,更要注重“道”的抉择。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彰显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于部队建设而言,“有用的事”是指那些有利于提升战斗力、促进部队建设发展、服务备战打仗的实际行动;“无用功”则是与使命任务无关、耗费精力却无实质效果的行为。例如,有的单位在制订方案时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却忽视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有的官兵为了应付检查,牺牲训练时间加班登记统计、连夜补笔记;有的机关准备材料,几易其稿,最终又回到初稿……这些虚耗空转,令官兵反感、伤基层筋骨、于打仗无益,必须坚决反对和认真整改。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今年是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历史的契机需要我们去把握,光荣的使命需要我们去履行。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当此紧要之时,不干有用事,徒做无用功,是走不好这一程、闯不过这一关的,只会让发展陷入停滞、问题不断积累、矛盾更加尖锐。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工作出发点不同,工作效果也往往大相径庭。坚持干好有用的事能出过硬政绩、“民心政绩”,习惯做无用功就出虚假政绩、“面子工程”。奋斗强军,实现每一项目标任务,都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来不得半点虚功、容不得丝毫马虎。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担责于身,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短期效应的事;履责于行,多干实事务实功,少做出名挂号的无用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茬接着一茬干,这样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有人形象地把形式主义比作“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里有“暴利”,可以走捷径、可以得虚名、可以快出政绩、可以少流汗水。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什么是“有用的事”、什么是“无用功”,要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对号入座、全面衡量。同时,要用好“四下基层”“四不两直”等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扑下身子调查问题发现问题,敢于听取不同声音,凡事多三思而后决策,确保把官兵的时间、基层的精力、部队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把“有用的事”凸显出来。工作要实,就是要精简繁琐程序,清除多余环节,把“无用功”过滤出去,干出经得起实践、官兵、历史检验的实绩。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过硬本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派人筹粮,很长时间没结果。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三句话:成立工作组、下农村、筹粮!很多时候,“有用的事”之所以难干,就难在平衡各种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可以说,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之勇,也考验破解难题之智。只有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才能磨砺出担当成事的真本领,也才能更好地把“有用的事”认准干好。
“千虚不博一实”。干好有用的事是硬本事,少做无用功彰显真功夫。大力倡导实干苦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抵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