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韩庆年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指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这一重要部署,为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路径。我们应深入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督、靶向监督、智慧监督。
近年来,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手段花样翻新、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伪装性、迷惑性。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有迹可循。数字时代,数据是反腐新利器,用好数字技术能有效提升监督执纪效能,让这些藏在暗处的违纪违法分子无所遁形。近期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中,披露了多起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抽丝剥茧、穿透障眼法,锁定关键证据后顺利侦破的案件。这启示我们,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监督执纪质效的重要途径。
杜黑说过:“固守过去不会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教益,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传统监督执纪方式大多依靠人力巡查、经验研判,面对新型腐败手段和隐性贪腐行为,容易存在监督盲区和死角。大数据信息化在正风反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比如,借助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能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勾勒权力运行的异常轨迹,有效分析和预测违法犯罪;通过构建算法识别和预警系统,能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筛选,快速锁定违法犯罪目标;依托数字技术,还能提升反腐透明度,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等等。实践证明,善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就能更好地织起一张监督“天网”,从数据汪洋中发现违纪违法的蛛丝马迹,实现由“人工抽查”向“智能监测”、由“事后追查”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加强顶层设计。“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制度是让大数据信息化长久赋能正风反腐工作的关键。应注重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统筹推进,既考虑当前需求,又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技术应用、安全保护等制度规范,确保方向正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应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特点,设置合理的监测指标,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模型,健全完善分析、研判、运用等工作机制,构建常态化监督、精准化预警、智能化处置的工作闭环,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通堵点痛点。当前,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还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等困难挑战。应当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为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应搭建好大数据监督平台,整合各类监督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横向贯通、纵向联通的共享机制,把分散的数据“聚沙成塔”,把零散的信息“编绳成网”,放大大数据的“乘数效应”,让数据“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
当然,技术再先进也要靠人操作。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作用,又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防止过分依赖技术。让我们以心中有“数”的理念、眼中有“数”的视角、脑中有“数”的底气,不断提升监督执纪能力和水平,推动军队正风反腐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