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集团军某旅“红三连”官兵高效利用时间完成各项工作——
他们脑袋里好像装着一块表
■郭在兴 刘小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姜 帅
“红三连”官兵正在进行战术训练。吴昊松摄
燕山山麓,夜色如黛。第82集团军某旅“红三连”一场夜间战备拉动检验正在进行。武器物资领取、车辆装备发动、通信联络组网……整个过程,各排同步展开、交叉进行,节奏紧凑、有条不紊。
拉动结束,现场指挥员、该连连长赵普按下秒表——用时与白天接近,武器入库、物资收拢也比其他连队快了不少。
其实在“红三连”,速度快不仅体现在战备拉动:野外驻训安营扎寨,他们第一个搭好帐篷;营区库室规范整治,他们最早拿出样板;参加重大演习,他们率先开辟通路……
“为何‘红三连’官兵总能这么快?”记者问。
“因为大家脑袋里好像装着一块表。”赵普坦言,这块“表”时刻提醒官兵做任何事情都要争分夺秒——
操课前,教练员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官兵们到达点位直接展开训练,全过程掐着秒表计时;训练结束,分批带回、错峰开饭,挤出来的时间用于小比武、小练兵。
这种快,是一种对时间的高效利用——从起床出操到熄灯就寝,别的连队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而“红三连”完成各项工作还有剩余。记者粗略算了算,如果把这些剩余时间累加,“红三连”每天至少多出1个小时。
很多旅领导到“红三连”蹲点调研,能明显感到这里节奏快,常常会不由自主跟着“跑起来”。
对此,大家不约而同得出结论:这个连队官兵时间观念特别强,就像生活在秒表里,主动赶着工作任务走。这是他们多年来始终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
友邻单位登门求教,来的次数多了,大家发现,“红三连”的快还源于凡事把功夫下在平时。
一次机关临时组织综合检查,没有预先通知、电话沟通,而是直奔基层。来到“红三连”后,发现只剩哨兵一人,其他人全部外出训练。物品摆放,登记统计……一顿“翻箱倒柜”,检查人员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这并不奇怪。连队日常什么样,迎检就什么样,不用拿出专门的时间准备。但前提是,官兵平时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事后,该连指导员介绍,连队将有关战备、训练、教育、生活的一些便携式物资器材划分到班排管理,做到规范有序、取用便捷,防止“打乱仗”。
一次,部队整建制参加野外驻训,当其他连队还在原地等待指令时,“红三连”已经召集干部骨干提前准备物资器材,检修装备车辆。指令下达后,他们便以最快速度出动,率先到达任务地域。
时间从哪里来?挤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记者在该连采访,明显感到官兵像落实规章制度一样,把时间管理这本账算得明明白白。生活在这样一支连队,官兵的成长成才也跟着提速。
翻看连队花名册,记者发现,最近3年立功受奖、入党提干、担任骨干人员中,兵龄5年以下的占全连的一半以上,总人数较其他连队多出三成。
“身在这样的连队,舞台更宽,干事创业动力更足。”一名战士说,新兵训练时,自己经常叫苦叫累,下连前最不想去的就是“红三连”。但是,来到“红三连”后,连队的过硬作风、官兵的精神状态,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两年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训练比武争第一,遇到任务冲在前,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一个优秀的集体可以改变一个人,更能够成就一个人。去年,下士李洋洋荣立三等功、光荣入党、担任班长。
问及原因,他说,每年初,连队党支部都会要求大家制订清晰的目标计划,给他的成长进步按下了“快进键”。据李洋洋介绍,其他连队制订目标计划,通常以年度或季度为单位,“红三连”却以每月每天为单位,将“蹦一蹦够得着”的总目标细化量化,区分每天完成多少量、每月掌握几个课目、每季度实现几个小目标、每年达到怎样的预期进行精准化设计,让官兵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踏踏实实。去年一年,李洋洋正是对照目标计划明确的路径和节点,固强补弱、稳扎稳打,最终“三喜临门”。
个人成长成才助推连队建设水平节节攀升。近年来,“红三连”捷报频传:连续7年被旅党委评为“四铁”先进连队,连续6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024年底被陆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随着采访接近尾声,“红三连”何以在众多连队中一直处于“领跑”位置的主要原因逐步被揭开。那就是,“红三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对于时间的高效利用,已经潜移默化为一种行为自觉、一种日常习惯和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悄然引导着官兵只争朝夕奋斗强军,跑出加速度。
编辑感言
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邹 菲
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是时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科学合理利用时间,使之发挥出最大效益,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同样都是一天24小时,有的人忙得焦头烂额,经常加班加点,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的人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工作有条不紊、效率极高。第82集团军某旅“红三连”官兵无疑属于后者。他们以强烈的时间观念和过硬的时间管理能力,积少成多、久久为功,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推进单位发展,终于换来时间的丰厚馈赠,收获了众多荣誉。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人们经常发出的感慨。在一些单位,有些官兵一边叹息时光飞逝,一边继续浪费时间,做着无意义的事情,最终难有所成。反观善于驾驭时间的官兵,他们只争朝夕、分秒必较,竭尽所能消除虚耗空转,把时间用在精武强能、备战打仗上。
一位著名学者说过:“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其实,时间就在我们手中,关键看能不能留住它、如何利用它。有些官兵之所以缺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紧迫感,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立目标追求和正确的时间观,心中没有目标、脚下没有力量。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做了很多无用功。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了吃劲奋斗的攻坚期、加油加压的冲刺期,容不得任何懈怠和观望。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状态,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向战冲锋、为战猛攻,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战友们,行动起来吧,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向时间要效益、要价值、要战斗力,立足本职岗位,继续把备战打仗工作抓紧抓实,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职责,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