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崇俭戒奢,共产党人的本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向贤彪 张挺博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5-06 06:46:22

崇俭戒奢,共产党人的本色

■向贤彪 张挺博

插图:刘延源

在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崇俭戒奢始终是一个鲜明标识。在崇俭戒奢方面,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堪称楷模。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调董必武去做统战工作,经常与国民党的高官打交道。那些高官衣着光鲜,出入前呼后拥,生活作风奢靡。董必武却身着打补丁的旧军装和旧布鞋。有工作人员觉得,作为中共代表,穿着不能太寒酸,建议给他置备几件像样的衣服。董必武却坚定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不是要讲阔气……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惨景”。

董必武爱好书法,新中国成立后,除了给一些单位的正规题词外,他几乎不用白纸、宣纸练习书法,都是在旧报纸上书写。他所用的毛笔,笔头掉了也不扔,自己动手修理一下继续使用。身边工作人员劝他换一支新笔,他说:“一支笔,一片纸,一把牙刷,不值多少钱。可是,我们是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每个人浪费一点,几亿人加到一起决不是个小数字。社会财富,大家都要爱惜呀!”

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在董必武同志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事例不胜枚举。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真本色。

在共产党人的字典里,艰苦朴素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时,毛泽东同志要会见民盟主席张澜,便让卫士长李银桥给他找件“像样”的衣服。李银桥翻箱倒柜,找到的都是带补丁的衣裳,喃喃地说:“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毛泽东笑答:“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凭借这种艰苦朴素作风和勤俭奋斗精神,共产党人坚忍不拔、无往不胜,面对各种考验都考出了好成绩。

共产党人崇尚俭朴的生活,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既有对劳动成果、物质财富的珍惜,更有对品格的坚守、境界的追求。老一辈革命家在俭朴生活的行动自觉中,锤炼党性修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艰苦创业,凝聚起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陈毅同志都坚持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克勤克俭,除外事活动和开会外,总是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旧衣服,袖口处还打着补丁。许多革命前辈真正做到了“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这一“高”一“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展示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相反,那些忘记了初心、丢掉了朴素作风的人,沉湎于享乐、习惯于养尊处优,往往会走上以权谋私的歧途,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还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留下令人扼腕的深刻教训。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俭与廉相辅相成,俭则不妄取不妄行,才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生清廉,崇俭戒奢,反映出一种不为物欲所累、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去的人生境界。党员干部只有自觉追求俭朴、简单的生活,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自觉抵御物欲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的侵蚀,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真本色。

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最厌恶那种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坐越讲究,家具越换越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是专门在享受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这种在生活上很在乎的作风要不得!”这番话掷地有声,似警钟在我们耳畔敲响。现在我们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的赶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