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劳动模范、“兵书记”崔高闯带领乡亲们开展规模化种植——
梨花香飘致富路
■王煜杰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慕佩洲
春风拂过,如雪的梨花摇曳枝头,香气弥漫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东面的整片山坡。
梨花丛中,一个黝黑汉子正带领村民,手持授粉长杆飞快地在一朵朵梨花上点过。“现在是授粉的关键时期,及时把花粉洒在花蕊上,秋天才能结出香甜的南果梨。”向村民们讲解人工授粉技巧的中年人名叫崔高闯,是王家村党委书记,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54岁的崔高闯曾在武警吉林总队服役。退役后,他回到王家村发展,决心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王家村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村,坡地多、耕地少。多年来,几任村干部都尝试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寻找出路,但一无资金、二无资源,村里发展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着远处一道道荒坡,崔高闯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村里要发展,还是得在山上做文章。
王家村村民不是没想过这一点。那些年,他们在山坡上种过苹果、山楂等,但这些水果在当地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大家的钱包自然很难鼓起来。
为寻找更加合适的经济作物,崔高闯在自家坡地上,开始了一场“种植试验”。反复尝试,他发现南果梨树长势最旺,结出的果子也甘甜多汁。那时,海城市有些村镇已经开始种植南果梨。这种梨个头不大,但果肉细腻、水分充足、香气醇厚,颇受市场欢迎。
为进一步确定在王家村大规模种植南果梨的可行性,崔高闯请专家到村里考察。土壤测试的结果,让崔高闯信心大增。原来,王家村坡地上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十分适宜南果梨生长。
1998年,崔高闯经选举成为村委会委员。他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发展南果梨种植,得到支持。此后,崔高闯带头在村里开展南果梨规模化种植,并把摸索总结出的种植经验分享给更多乡亲。随着王家村种植南果梨的农户越来越多,陆续种下的10余万株南果梨树,扮靓一道道荒坡。
后来,王家村成立了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服务,加入合作社的300余户乡亲抱团发展,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
谁能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谁就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2013年,崔高闯高票当选王家村党委书记,带领乡亲们继续在致富路上前行。
作为一名“兵书记”,崔高闯在工作中处处展现“兵”的作风。他办事有胆量,同时又很细心。想要提升南果梨经营的附加值,搞精深化加工是必由之路。崔高闯一次次奔波在外考察调研,向有关部门咨询政策。回到村里,他把获得的经验、潜在的风险一条条说给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听,共同厘清具体发展思路。
当兵时开“诸葛亮会”的经验,也被崔高闯运用到工作中。梨园里、村道边,经常能看到他和乡亲们热烈讨论的情景。“村里的事,乡亲们说了算。一人想法大家议,一个产业大家做,谁的主意好听谁的,这样得出的方案才稳妥,也更容易形成创业合力。”崔高闯说。
清香可口的南果梨汁,软糯拉丝的南果梨坨……如今,王家村出产的南果梨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增加。随着王家村南果梨产业稳定发展,这个原先落后的小山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22年,崔高闯获评辽宁省劳动模范。
“我们还得继续加油干,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崔高闯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