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
■宗建明
习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这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自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各级领导干部应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胸怀和自信,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自觉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我党我军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作为党员干部、革命军人,无论身在什么岗位,无论资历多高、贡献多大,都有接受监督和约束的义务,没有拒绝监督和约束的权利。
信任和监督是辩证统一的。监督的出发点是爱护,是对干部负责,防止干部从小错到大错、从量变到质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党组织加强监督管理,不是跟谁过不去,也不是对谁不信任。如果党组织放弃了这方面的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监督就是防患于未然,就像体检一样,即便身体健康,也要定期做体检,有毛病早发现、早治疗,有隐患早排查、早消除,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才去看病。说到底,“红红脸”总比“撞红线”强,“出出汗”总比“出了事”强,“知不足而后改之”总比“一失足成千古恨”强。
当前,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已成为常态,成为全党全军全社会的共识。大多数党员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把自己置于监督之下,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监督,有的认为监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有的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有的千方百计回避监督、抵触监督。“拒谏者塞,专己者孤。”领导干部不敢、不愿接受监督,必然使自己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相,有了失误、犯了错误也浑然不知,这对自身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还会贻误事业发展。
习主席强调:“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主动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把接受监督作为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重要保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及时纠治“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顽症,真诚欢迎监督、真心接受监督、真切对待监督,常做“政治体检”、常打“政治疫苗”,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作者单位:31665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