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法院联合探索高质量涉军维权服务路子——
设立拥军法庭 高效排忧解难
■李扬帆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新闻快览
红色热土,薪火相传。近年来,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杭州军事法院、江西省军区、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紧盯部队法治需求,整合军地优势资源,联合设立多个基层法院拥军法庭,为部队及官兵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全链条的高质量涉军维权服务,有力维护了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助力部队及官兵全身心投身练兵备战。
某拥军法庭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冯家栋摄
一站式维权——
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
“真是没想到,求助拥军法庭后,难题这么快就处理好了!”前段时间,某部战士小万在案件结案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几年,有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小万。此前,他的一个朋友陆续找他借钱,几年下来累计有数万元,他多次联系试图讨回,但对方迟迟不还,甚至一度失联,这给家庭条件一般的小万和家人带来了负担。后来,小万如实向组织汇报了相关情况,并在单位建议下认真整理各种证据材料,向南昌县拥军法庭递交了诉状。
拥军法庭受理该案后,立刻开通涉军案件“绿色通道”,依法对小万的朋友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之后,对方主动联系承办法官。双方在法官协调下达成调解协议,小万终于追回了欠款。
“部队驻地分散,大多比较偏远,加之平时练兵备战任务繁重,官兵有了涉法问题,很难抽出大量时间精力解决。”杭州军事法院领导介绍,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现实难点堵点,他们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及辖区法院联合探索司法拥军新模式,在驻军集中的多个县市,依托人民法院设立拥军法庭,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满足部队和官兵的司法需求,尽量将涉军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南昌县拥军法庭,是江西省成立的第一个拥军法庭。
记者来到拥军法庭,见这里软硬件设施完善,军人依法优先窗口、涉军维权联系卡、老兵调解室、涉军案件印章……拥军法庭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彰显了为兵服务宗旨。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巡回审判、庭审进军营、法庭开放日、专业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努力强化官兵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南昌县拥军法庭一名庭长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经设立多个拥军法庭。在军地共同努力下,拥军法庭基本实现了涉军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的目标。
优化协作机制——
军地联动顺畅高效运行
“这个案子事关国防和军事利益,在避免因案件双方身份特殊性导致矛盾激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牢牢守住国防军事资产不流失的底线。”谈起司法拥军,某拥军法庭温庭长对前期一个案件印象深刻。
多年前,某部与一家民营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该公司承建某营区围墙装修工程。工程竣工结算后,项目负责人因高估冒算工程价款,自愿承诺向部队支付罚款。然而,付款期限已到,这名项目负责人及该公司并未如期付款。为维护部队利益,该部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拥军法庭受理案件后,迅速联系杭州军事法院进行会商。军地法院依法查清案件事实,根据现有证据作出判决,并在案件进入执行期后,迅速冻结划扣了执行标的款,为部队挽回了经济损失。
案件顺利解决,得益于军地法院建立的协作机制。杭州军事法院一名法官介绍,此前,该院与多个拥军法庭建立法律咨询、案件审理、信息通报等协作机制,以制度化的协作方式,明确双方职责任务,统筹军地优势资源,构建起军地法院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基于协作机制,军地法院建立直连法官的涉军维权服务通道,将军地法院法官共同纳入涉军维权法律咨询通讯录,并向驻地部队公布,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杭州军事法院转来的协调督办案件,拥军法庭安排专人跟进,及时回复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每年年底,各拥军法庭还会将全年涉军维权工作情况通报杭州军事法院,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去年以来,军地法院法官还联合南昌、杭州等驻地部队,开展“民法典进军营”“争做军营法律明白人”“一对一法律咨询”等法治宣传活动十余场,线上线下培训官兵万余人次,助力官兵提升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兵解兵难——
司法服务贴近部队实际
两年前,某部律师张强壮收到一份任命邀请,从此成为拥军法庭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
“成为人民陪审员,督促我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水平,更好为战友们办实事、解难题。”这段经历让他收获很多。
近两年,张强壮参与了多起案件的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一次,在一个军人家属内部纠纷案件中,拥军法庭邀请张强壮在内的两名现役军人陪审员,与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张强壮认为可以从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的角度,引导双方当事人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美满是军人奋勇冲锋的底气,这为案件的妥善处理提供了可行思路,并最终助力案件顺利解决。
“实践证明,军人陪审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能够更好维护部队和官兵权益。”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涉军案件中,军人陪审员发挥优势,帮助法官了解部队相关情况,有利于找到快速高效的解难途径,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等问题发生。此外,在审理一些典型案件时,拥军法庭也会请军人陪审员参审,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以便更好服务官兵,力争将纠纷化解在军营内部。
多次参加庭审后,张强壮从以往担心被涉法问题难倒,到现在热心主动为战友释法解惑,实现了能力素质的跃升。他如今已成长为单位法律骨干,先后为战友提供法律咨询百余人次,协助拥军法庭化解多起涉军纠纷。
除军人陪审员制度外,江西各拥军法庭还聘请退役老兵作为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如今,老兵调解员也成为促进涉军纠纷有效化解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拥军法庭设立以来,共任命军人陪审员8人,聘请老兵调解员24人,激发了部队官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近两年来,某部7名现役军人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军地法院会继续推动工作,力争实现拥军法庭覆盖江西省所有地市,不断探索完善标准化、规范化机制,为部队和官兵提供更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