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体赛场对接未来沙场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第34届军体运动会速写
■夏凌云 司明晖 章东正
开幕式上,学员进行刺杀操演练。杨宇航摄
旌旗展,战鼓鸣。
百米赛道上8名学员如箭离弦,泳池中8名选手动作矫健破浪前行,沙坑上运动员腾空一跃落地时激起沙粒飞溅……
近日,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迎来了第34届军事体育运动会,“志链空天,向战冲锋”的主题备受官兵热捧。500余名官兵同台竞技,围绕班战术基础动作接力、手榴弹投掷、3公里武装越野等30余个军事体育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赛场拼搏
培塑战斗精神
初夏的古城西安,灞上柳烟如黛,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的操场上却是硝烟骤起。随着发令枪响,女子3000米决赛的9名选手冲出起跑线。
赛道上,学员张佳其稳居第一梯队。她的步伐稳健有力,眼神紧盯前方赛道。烈日高悬,塑胶跑道上蒸腾着热浪,张佳其的体能服早已被汗水湿透,额前碎发紧贴眉梢,呼吸频率稳步提升。
比赛渐近尾声,在场边战友的呐喊声中,张佳其突然提速,步幅陡然加大。弯道处,她如猎豹般连续超越两名对手,领跑位置再无人撼动。
最后一圈的铃声敲响,张佳其虽体力消耗巨大,但冲刺速度不减反增。终点线前,她猛地昂起头,双脚重重踏过白线,计时器定格在“11分45秒”——新的赛会纪录诞生!掌声雷动中,她踉跄两步站稳,向观众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被汗水冲刷的脸庞绽开笑容。
“军人的青春就该在拼搏中闪光,今天的每一步都是积蓄向战冲锋的力量。”走下领奖台,张佳其神采飞扬地说道。
这个22岁的女孩为了实现成为特战队员的梦想,制订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一有时间就自主加练,每天坚持爬一千多级台阶。战友们被她这份坚韧所打动,亲切地称她为“阶梯上的舞者”。
泳池畔,发令枪响的刹那,邓依博的右腿正被骨膜炎折磨得隐隐作痛。他依然一头扎进碧波,在男子100米蛙泳赛道上划出一道流畅的轨迹。
50米折返时,他的蹬腿动作明显变形。看台上的战友们发现,他换气时面部肌肉有些抽搐,但划水的节奏始终未乱,硬是用双臂劈波斩浪,在最后冲刺时反超两名对手。
“1分25秒!”电子屏上显示出邓依博的成绩,他最终获得亚军。此前,他已和队友一起获得男子4×100米蛙泳接力冠军。这位坚强的学员笑着说:“赛场就是我的战场!”
汗水是荣誉的勋章,伤痛是成长的印记。军体健儿们以赛场对接未来沙场,用挑战极限的拼搏、永不言弃的坚韧和誓争第一的血性,践行着“战斗精神就是永不言败的冲锋姿态”的誓言。
并肩作战
凝聚团结力量
烈日炙烤着学院的四百米操场,3公里武装越野团体赛的比拼一触即发——
这是一场考验意志品质与团队协作的极限较量。根据赛制,各参赛队需全员背负作战装具,以团体形式一起完成3000米跑。
“注意步频,呼吸节奏别乱!”行军纵队中,某学员大队的参赛队伍整齐划一,格外引人注目。
距离终点10米处,队员行奕阳体能达到极限,突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跑在前面的战友见状,迅速折返,几人一同架起行奕阳,冲向终点线。
比赛结束后,行奕阳瘫倒在地上,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们是第一吗?” 教导员徐浩达安慰着他,“第二名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3公里武装越野团体赛拼的是团队协作和奋勇争先。行奕阳在军校期间,虽体能素质一般,但热衷于参加集体赛事,多次参加定向越野团体赛、武装越野赛等,他常把“团结就是力量”挂在嘴边。
水泥地上,某学员大队拔河队与曾多次获得冠军的另一支拔河队展开对决。当裁判员的红旗挥下,粗粝的麻绳瞬间绷成紧张的“火线”。
“下盘扎稳!腰挺直!”绳尾的队员蔡翊嘶吼着。他的作战靴已在水泥地上画出一条长长的印痕,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准了最优站位,让全队重心稳如磐石。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他们选择的战术是在前期消耗对手的体力,中期通过节奏变换打乱对方重心,后期集中全队力量发起总攻。
赛前两个月,队员们就研究拔河比赛的战术战法,对身体发力部位进行专项训练:他们两两一组将麻绳缠在腰上苦练步法,还绑着轮胎模拟实战。
当决胜局红绸过线后,该学员大队的队员们在场内紧紧相拥。他们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生动诠释了以血性胆气铸就的团队精神。
军体运动会上充满战味的团体项目,正是培塑官兵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课堂。这些项目将集体意识、协作精神融入官兵血脉,教会官兵在战场上既要敢当尖刀,更要甘为后盾;既要独当一面,更要协同配合。
练在平时
决胜空天战场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参加班战术基础动作接力赛的队员们以战斗队形展开,迷彩服上还沾着晨露。
“前方发现‘敌’火力点,低姿匍匐!”首棒队员毛浩然闻令而动,身体瞬间贴地。作战靴蹬地发力,迷彩服与沙石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响。
裁判员发现,某学员大队参赛队员的战术动作格外干净利落——手肘与膝盖交替发力,携枪姿势标准,迷彩服膝盖处虽已磨破,但前进速度丝毫不减。
接力区,第二棒队员朱韫辉已呈跪姿准备。交接瞬间,他用一个漂亮的战术侧滚接跃进,扬起一片尘土。“‘敌’火炮覆盖!”随着场上情形变化,他立即快速切换为跃进动作,左手持枪、右手撑地。
一套动作下来,场边裁判员频频点头:“这个跃进动作,完全符合标准!”
午后烈日当空,负重组合接力赛场上战味更浓。参赛班组队员需轮流完成弹药箱搬运、伤员护送、轮胎翻越等课目。
首棒队员刘楚豪手拉30公斤弹药箱起步。“快!再快!”身后的战友嘶吼着。第二棒队员李依泽背负“伤员”快速通过独木桥时,不慎脚下打滑。此时,日复一日的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的腰腹猛然收紧,稳住身体,依旧以迅捷的速度通过了障碍,引来战友们一片喝彩。
在最后冲刺阶段,参加轮胎翻越课目的刘博渊摩拳擦掌。比赛中,他的战术手套与轮胎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嘎”声,迷彩服袖子被钢钉划破也浑然不知。
夕阳西下,颁奖台旁的战旗猎猎作响。刘楚豪和战友们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他们破损的迷彩服、磨花的作战靴、结满盐霜的战术腰带,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这些课目设置,每一项都直指战场需要。”现场裁判王成富指着赛道说,“你看低姿匍匐区,模拟战场环境;负重接力用的弹药箱,就是标准作战装具。”
军体运动会不仅是竞技与体能的比拼,而是战斗力生成的“催化剂”。当赛场上的障碍物变成战场上的防御工事,当比赛中的负重变成战场上的装备,当竞技时的心跳加速变成战场上的临机决断,这种贴近实战的淬炼,正是军事体育对战斗力建设的直接贡献。从单兵素质到团队协同,从战术创新到心理建设,军体运动会构筑起一道连接平时训练与战时需求的桥梁。
练兵备战没有暂停键,强军征程跑出加速度。近年来,该学院始终牢固树立向战为战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场融合战味、兵味、趣味的军体运动会,是对全院官兵体能素质和军事素质的全面检验,更是助推战斗力加快生成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