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青年军官代表团赴多地参观访问——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活力
■李明富 解放军报记者 孙琦
近日,来自非洲4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中青年军官先后赴北京、长沙、深圳、广州等地参观访问,近距离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活力,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代表团成员普遍感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还为非洲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代表团成员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内观看机器人表演。李明富 摄
创新的热土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是塞舌尔军官维多参观国防科技大学后最大的感受。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这所大学在高性能计算、卫星导航等领域成果突出,形成了以“忠诚、为战、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创新文化。
在天河楼,非洲中青年军官们见到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战略能力的国之重器——超级计算机。偌大的机房里,“天河二号”各种指示灯不停闪烁。大家放缓脚步,跟随中方讲解员一起了解“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轨迹。
从“天河一号”作为国产超级计算机首次排名世界第一,到“天河二号”连续多次位居世界超算榜首,再到“天河”团队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刚果(布)军官莫萨奥尼亚格感慨地说,中国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科技飞速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果令人敬佩。
为进一步加深交流,中非中青年军官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实践活动。代表团成员体验了由中方学员自主研制的无人机虚拟仿真系统。来自塞拉利昂空军的哈希姆,对无人机模拟训练活动展现出极高热情。经过多次试飞,她操控的无人机成功穿越复杂地形,安全降落。活动结束后,她满怀期待地说,希望今后能来国防科技大学留学,学习掌握更多科技知识。
美丽的乡村
竹洞村地处广州花都区赤坭镇西北部,是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示范村。近年来,乘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竹洞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这座昔日偏远的贫困村,已成为美丽富裕的生态乡村。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房屋老旧、卫生设施落后的贫困村,现在的竹洞村像是一座花园。”津巴布韦军官鲁潘加沿着环湖碧道漫步时感慨地说,“在许多国家,乡村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经过治理修复,废弃的采石坑也能变成景色秀丽的生态湖。这种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村民如何致富增收?村务人员介绍,竹洞村立足盆景资源优势,培养发展了18个成规模的盆景园,种植有5000亩盆景。同时,村里还依托当地特色文化,深度培育集民宿、文创等于一身的乡村旅游产业。
“中国乡村的发展故事告诉我们,贫穷和落后是可以被战胜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径。”在摩洛哥军官哈米达特看来,竹洞村的成功得益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他希望能将相关发展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分享给更多的人。
开放的前沿
14日上午,广东省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人潮涌动。
在复原的改革开放前中英街场景前,非洲中青年军官们停下脚步仔细观看。一条中英街,一边是宝安县,一边是香港。曾几何时,两边的发展状况反差明显。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奋斗,如今的深圳已经面貌一新。整洁的市容、林立的高楼、便捷的交通、繁荣的商业,给非洲中青年军官们留下深刻印象。
“深圳的成功源于改革开放。”喀麦隆军官马卡姆说,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确保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具有稳定的制度框架和政策连续性。
展览中写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让代表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比起前些年来中国,眼前的中国又有了新变化。”从登上广州塔俯瞰羊城全貌,到夜游珠江欣赏城市繁华夜景,再到参观车企感受“绿色”“低碳”,莱索托军官莫塔翁格说,依靠开放与创新,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
肯尼亚军官费尔南德斯说,这次中国之行,让他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参考,将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共同受益。
(解放军报广州5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