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这些孩子 在童诗世界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玮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5-25 06:54:20

童诗里的世界

■陈玮

02c95d248b5b60c239f0d1a042a622a6.jpg

茅文宽绘

我是一名军嫂,也是一位爱教童诗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看到校园里的花开了,树绿了,鸟儿唱着歌,云朵从头顶飘过……我都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去听,去想象。我还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小诗本。每天,我都会在他们的小诗本里贴上几首诗,让他们读。他们也会在灵感出现时,用诗意的语言,在小诗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这些孩子中,有不少是军人家庭的孩子。教他们写诗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小诗里,除了充满童真童趣外,还潜藏着喜怒哀乐。不知不觉间,小诗成为他们和父母长辈沟通的一种方式,这其中有很多温情的故事。

郑如出生前,她的爸爸就被调到外地工作。她的妈妈平时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出差。陪伴郑如最多的人,是她的姥姥。因为妈妈工作单位变动,几年来,郑如跟着妈妈、姥姥搬了几次家。她没有要好的玩伴,性格也有些内向。不爱笑的郑如,在班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她常常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中藏着孤独。我每次看见她,都会冲她招招手,邀请她过来和同学们一起玩。

怎样让郑如勇敢自信起来呢?转机出现在一天早上。那天,我从郑如的小诗本里读到一首小诗:晚上/跟妈妈学叠千纸鹤/美丽的千纸鹤/从我的手中飞出/我很快乐/想让它飞到爸爸那里/告诉他我的思念/我想让它飞到妈妈心里/告诉她我的爱。这是郑如尝试写的第一首小诗。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她对爸爸深深的思念。

能不能借这首小诗,帮助到郑如呢?语文课上,我把郑如写的这首小诗读给全班学生听。在热烈的掌声中,我牵着郑如的手站在讲台前,给学生们讲起郑如和她爸爸的故事。在我的讲述里,小诗变成了他们父女间传递爱的方式。听着我说的话,站在我身旁的郑如,小脸红扑扑的。

课后,我给郑如爸爸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他,郑如最近进步很大,写的小诗情感真挚。我还和郑如约定,她坚持写诗,我帮她收集、整理,我们要共同完成一本小诗集,等爸爸回来时,当作礼物送给他。有了动力的郑如,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孩子们的诗越写越多。经过一番准备后,我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将孩子们的小诗整理、发布,转发到家长群。我还把推送时间固定在晚上7点。一段时间后,我在郑如的小诗本上,又读到一首题为《小诗和思念》的诗:爸爸不在家/他说/每天晚上七点/都会在手机上等我的小诗/小诗连接了远方/连接了我们的思念。

我把郑如的这首小诗反复品读,内心五味杂陈。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儿子。他三四岁时,他爸爸在外地工作,我们一家平时通过视频电话联系。所以,儿子总以为他爸爸就藏在我的手机里。于是,他常对着我的手机喊“爸爸”。郑如的小诗里,还写到自己的新裙子、新发卡,甚至用自己的名字写诗,这不正是在用她喜欢的方式向远方的爸爸倾诉吗?不正是想通过小诗告诉爸爸她想他了吗?这更坚定了我教童诗的信念,让军娃和爸爸间这份特殊的思念得到寄托。

性格逐渐开朗的郑如,在班里交到一个好朋友,叫多多。我发现,两个小姑娘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题是“家里那个兵”。郑如讲她爸爸,多多则喜欢讲她姥爷。

多多的姥爷是一名参加过战斗、立过战功的老兵。多年前,医生还帮老人从身体里取出一块弹片。有一位英雄的姥爷,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有一天,我看到多多又在操场上向郑如聊起了她姥爷。她叉着腰,昂着头,脸上满满的自豪。

崇拜姥爷的多多,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刚入学时因不适应,她还流露出回幼儿园的想法。为了让多多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决定让郑如帮忙。那天中午,天气很好,云彩满天。我和郑如、多多一起在操场上散步。郑如首先给我们朗诵了一首她刚写好的小诗。我问多多,她什么时候也能写出小诗。多多停下脚步,看看郑如和我,又看看天空,说她的诗已经在心里了,晚上写给姥爷看。

多多写给姥爷看的这首诗题目为《队列》:太阳下/我站直身体/像一棵小松树/姥爷告诉过我/从前他就是这样练习的/我也要坚持下来/现在/我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长大后/我要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多多告诉我,姥爷很喜欢她写的这首小诗,还给她录了朗读的视频,发在亲友群里。此后,多多再也不说想回幼儿园了,她还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诗人”。她开始有了新的目标和心愿——长大要穿上军装,写更多的诗送给姥爷。

和郑如、多多不同,铭泽的爸爸妈妈都是军人。因为夫妻俩工作都比较忙碌,铭泽平时很少见到他们。最初教童诗时,无论我怎样耐心地引导他,他都不肯写诗,总说自己没有灵感。我知道,他不是没有灵感,而是心里有委屈。别的同学写出来的诗,能读给爸爸妈妈听,可他都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就算把诗写出来了,也没人听。

“铭泽,你写的诗,陈老师很愿意听。”那天,我对他说这句话时,他垂着脑袋,一声不吭。我把他轻轻搂进怀里,给他讲郑如、多多的故事,对他说:“铭泽,陈老师当你在学校里的妈妈,好不好?”铭泽还是不说话,可他的小手却拉紧了我的手。

今年3月,北京迎来一场春雪。雪花落在盛开的山桃花上,也落在了铭泽的小诗本里。那天下午,我收到了铭泽妈妈发给我的一段视频。打开一看,原来是铭泽在朗读自己的小诗。我欣喜不已。

“陈老师,我跟爸爸妈妈一起看雪了。”第二天一大早,进到班级的铭泽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小诗本递给了我。他的小诗本上写着:雪花/落在玻璃上/就像我和爸爸/下围棋/雪花/落在花蕾上/咕咚一声/花开了/雪花/落在玻璃上/是夹层汉堡/玻璃上有很多/夹层汉堡。

我小声读时,铭泽在认真听,小眼睛笑成了一对弯月亮。铭泽告诉我,那天爸爸妈妈陪了他一整天。他和爸爸下了围棋,听妈妈读了故事。下雪时,他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跑到楼下院子里,在雪中嬉闹。他的小诗也在飘飞的雪花中绽放。

如今,班级中越来越多的小军娃学会了写诗。他们的诗从小诗本里,飞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被公开发表在许多杂志上,有的孩子还获得全国性的奖项。作为他们的老师,在童诗的世界里,我也收获了很多。每一首小诗都是军娃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透过他们童真诗意的语言,我看到了他们对爸爸妈妈工作的理解,看到他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用小小的肩膀扛起责任。

我常常忘记自己只是他们的老师。我陪着他们笑,陪着他们勇敢,也陪着他们一起思念。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曾经在课堂上羞涩地分享自己诗句的军娃们,如今已经能够自信地将作品展示给更多人。值得自豪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如此信任我。他们在童诗世界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也在爱与真诚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