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绽放薪火传
■张双双
作者与学生们复排的歌剧《江姐》剧照。金泽昊摄
经典红色歌剧《江姐》,在中国民族歌剧璀璨的艺术星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剧历经60余载,依然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持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笔者作为一名歌剧表演教学与演唱教师,近日带领学生们又重新排演了这部歌剧。复排这部经典作品,不仅能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革命历史,也能够通过艺术载体让年轻的心灵受到洗礼。
这项任务充满挑战又意义非凡。排演前,我组织学生们对剧本进行深入解读。为使学生们尽快进入角色,我带着他们一起,搜集了大量影像、文献资料,并把自己前往重庆渣滓洞采风的照片在课堂上展示给他们,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
歌剧《江姐》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生动的。江姐这个角色,既要有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在敌人威逼利诱下的坚韧勇敢。我和学生们反复揣摩人物的心理、语言、情感以及肢体动作。演江姐的学生,通过理解江姐的性格特点,以及根据剧情推动的人物情感变化,从最初单纯模仿人物动作到深入展示人物内心,逐渐使江姐的形象更加生动。
剧中其他角色也是如此,孙明霞的坚守、双枪老太婆的豪爽……我要求学生们认真分析角色,感触人物心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也让大家仿佛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歌剧的艺术魅力源自其唱段旋律的感染力。在本剧中,江姐的独唱唱段《红梅赞》以及她同狱友合唱的《绣红旗》,早已家喻户晓。这两首经典唱段不仅承载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悄然化作时代的艺术丰碑。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红梅赞》用梅花的高洁比喻江姐的品格,在质朴激昂的旋律中,带领听众走进江姐的精神世界。排练该唱段时,我引导学生在演绎旋律的同时,结合表演着重传递出梅花的坚韧品格与江姐坚定的革命信仰。从学生们的眼神和歌声中,我看出了他们对革命先烈深深的崇敬之情。
《绣红旗》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希望的歌曲。在唱到“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时,学生们把穿针引线的动作运用到艺术表演中,结合歌曲的旋律,动作整齐统一,展现了江姐和狱友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经过精心排练,我和学生们带着这部复排的歌剧《江姐》走进了两所初中校园。《红梅赞》和《绣红旗》的旋律,总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被江姐和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我想,我们不仅是在排演一部经典歌剧,更是在传承英雄的精神。
通过复排《江姐》,我们深刻感受到经典歌剧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年轻一代更是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如今,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美好,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