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抗战烽烟烈
■解放军报记者 栾 铖
八路军第4纵队某部攻占北京西山碧云寺。
在平西地区作战行军的八路军战士。
北京某高校学生参观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栾铖摄
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旧址。栾铖摄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栾铖摄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栾铖摄
宛平县第一支抗日游击组联络站旧址。栾铖摄
房良联合县政府旧址。栾铖摄
房良联合县上石堡党支部纪念馆。栾铖摄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栾铖摄
沙峪抗日烈士纪念碑。栾铖摄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栾铖摄
京西山区,山路崎岖蜿蜒。盛夏,记者来到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采访,在山谷间看到一片砖木结构的老式院落。这里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那青砖灰瓦静静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河北省委,着手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部开赴北平(北京旧称)以西地区,连续攻克敌据点,使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不久,八路军雁北支队与之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由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配合冀东人民开展武装起义。
1939年1月下旬,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萧克率部到达平西地区,随后以第4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三位一体”方针,开创北平周边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如今,北京西部的门头沟、房山等地,散落着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旧址、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宛平县第一支抗日游击组联络站旧址等众多抗日遗迹。
1940年1月,冀热察挺进军采取逐次增兵、小部队多点渗透的战术,深入平北地区,开辟6块游击根据地,建立4个联合县政府,直接威胁日伪平古、平绥两条铁路运输线及北平、张家口等战略要地,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和战略依托点。
走进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台智能机器人迎上前来,向参观者讲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回顾共产党领导北平军民浴血抗争的历程,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英雄。
岁月沧桑,山河巨变,抗战精神从未消逝。那些浸染着先辈热血的红色遗迹,永远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精神丰碑。
刊头设计:方 汉、杨 磊
版面设计:顾 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