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党,就要“行军”一辈子
■蔡彦龙
“党员不能‘等着’别人去‘发现’你”“党员的‘厚肩膀’是‘磨’出来的”……“七一”前夕,空军某部举行了一场主题党日活动,有着22年军龄的二级军士长蔡彦龙,用生动的“兵言兵语”分享了入党17年来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党员标准的切身感悟,告诉年轻党员如何“当一名实实在在的党员、实实在在的兵”。
作为单位骨干,蔡彦龙累计完成多伞型、多机型跳伞500余次,带教出千余名合格的空降战斗员。经本人同意,推荐他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发言,聆听一名老党员、一线带兵人用“党员徽章戴在胸前、更刻进骨子里”的信念,诠释出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忠诚本色。
(常强、本报特约通讯员朱海涛推荐)
空军某部近日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上,蔡彦龙(前)和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朱海涛摄
蔡彦龙参加单位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 牛明扬摄
蔡彦龙(左)在主题党日活动上为新党员佩戴党员徽章。高山钦摄
各位战友:
我是一名入伍22年的老兵,也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天,我想把自己这些年在部队摸爬滚打攒下的“土经验”全部掏出来,和大家实实在在地唠一唠,如何当一名实实在在的党员、实实在在的兵。
当党员,遇难“往前凑”
入党不久,一次野外驻训,我看到炊事班忙得不可开交,一名新兵切菜时手忙脚乱,菜板都差点滑到地上。说实在的,当时我压根没多想什么“党员觉悟”,就是单纯觉得“这活儿没人干可不行,到时候战友们得饿肚子”,于是就上前帮着切了两筐土豆。事后,班长对我说:“党员就该这样,看到困难要主动往前凑。”
后来,我常常跟班里的党员讲:训练场上,要是看到战友动作不标准,别等着班长来指导,主动上前去示范一下;去库房的时候,要是发现工具没归位,别等着战友提醒,顺手就把工具摆整齐;夜里站哨,要是发现帐篷漏风,别想着“这事儿跟我没关系”,赶紧先找块雨布堵上。党员,不能“等着”别人去“发现”你,而是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本领,敢于“攻山头”
2004年,我刚当上班长,就赶上新装备操作考核。虽然我把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可一到实际操作总是卡壳,状况百出。有一次,连长在连务会上讲评我的表现:“你是班长,更是党员,自己都搞不懂新装备,还怎么带新兵?”
这句话就像一根针,直直地扎进我的心里。接下来的半个月,我抱着说明书钻进车库,晚上打着手电筒在操作间反复练习装备的分解结合,手指被齿轮夹破了也接着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考核时我不仅第一个通过,还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全班战友。
这些年,我带过不少兵,发现有些战友怕吃苦,障碍训练时怕从高墙上摔下来,跨昼夜长途行军时抱怨携带的装备笨重,专业训练时觉得反复练习枯燥……可我想说,军人的“硬骨头”、党员的“厚肩膀”不是凭空长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攻山头”中克服困难“磨”出来的。
带兵时,主动“靠过去”
前几年,我带过一个大学生士兵。他的体能基础比较差,每次跑3公里都垫底,甚至还偷偷写了申请想调岗。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陪着他围着训练场跑圈。他跑不动的时候,我就在一旁给他加油打气:“再坚持200米!”他累得直喘粗气,我就鼓励他:“我当新兵的时候,还没你跑得快!”后来,我发现他拆装枪支时特别细心,就在班务会上表扬他,让他当小教员教大家擦枪。渐渐地,他的体能成绩上来了,还成了连队的装备维护骨干。
还是那句老话,带兵就是带心。作为党员、骨干,看到战友间闹别扭,不要当“旁观者”,坐下来耐心听他们倾诉,帮他们分析问题;发现新兵想家,不要只讲大道理,和他聊聊自己当年是怎么克服的;战友犯了错,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批评,先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该怎么改正”。想要走进战友的心,就要“靠过去”关心战友、帮助战友,把一件件小事做暖、做细,大家的心自然就聚拢了。
守规矩,腰杆挺得直
前几年,老家有个远房亲戚找到我,想托我买一套老式迷彩服:“便宜点就行,反正你们也不穿了。”我当即拒绝了他:“部队物资管理是有规定的,这不是穿不穿的事,是纪律问题。”还有一次,一位平时关系不错的战友找到我,说家属带孩子来了,周末一家人想去踏青。他知道我负责管理器材室,想借用一下连队的望远镜,“就借一下午,晚上保证还回来。”我告诉他,望远镜是连队训练装备,使用管理有明文规定,不能私自借用,“连队让我保管钥匙,是对我的信任,我得把装备管理好。”
这些年,我见过一些因为不守规矩而吃亏的战友。他们中,有人觉得“借用点公物没啥大不了”,结果越“借”越多,最后出了问题;有人认为“战友间联络感情送点礼很正常”,结果触碰了纪律红线,后悔都来不及。大家一定要记住,纪律不是“查得到就守,查不到就钻空子”,而是心里时刻要有杆衡量对错的秤——身为党员,必须清楚什么能做、什么坚决不能做,哪怕没人“看”着,也得坚守原则,腰杆才能挺得直。
冲在前,带头作表率
有一天,儿子问我:“爸,你当党员这么多年,究竟图个啥?”那一刻,我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后来,一次长途拉练,我看到一名新兵脚底磨出水泡,二话不说把他的背包扛在肩上,可他执意要回去,还说:“上次武装5公里越野,你摔了一跤还坚持跑完全程,我相信我也能做到!”那一瞬间,我豁然开朗:当党员,不图啥奖励,就图个“战友信任你、以你为榜样”。
这些年,我一直珍藏着几样东西:2008年入党后的第一个党费登记本,2009年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时穿过的伞靴,还有带过的兵寄来的他们的奖状证书。它们时刻提醒着我:入党不是胸前戴上了党员徽章,而是一辈子都要当“冲锋在前的兵”、做“心里有光的人”。
我刚当班长的时候,老班长曾对我说:“当党员就像拉车,刚开始也许会觉得绳子有些勒。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根绳能带着全班往前走。”如今,我是一名二级军士长,最让我骄傲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我带过的兵里有60多人入党,80多人当了班长,还有5人成长为干部。
入了党,就要“行军”一辈子,不要把“党员”当成一个标签或头衔,要把它视为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不用喊什么口号,要想着把眼前的每件事都干好。训练时多练一遍,有任务时多扛一分,遇到困难多“顶”一次,我想,这就是一名党员、一个老兵该有的样子。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