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人健康|腹股沟疝气需早诊早治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田文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7-06 07:28:38

腹股沟疝气是常见的良性疾病,指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网膜等)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可见或可触及的包块。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与大腿交界处,是腹壁结构相对薄弱的区域,因此较容易发生疝气。虽然腹股沟疝气是良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和训练。在此,笔者为大家科普腹股沟疝气的相关知识。

根据发生机制,腹股沟疝气主要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斜疝是一种常见的腹股沟疝气,有的人出生时腹股沟区结构发育不完全,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内容物容易沿腹股沟管突出。直疝主要是因腹壁肌肉退化或长期腹压增高(如长期咳嗽、便秘、高强度运动等),导致腹股沟区组织薄弱,进而使腹腔内容物直接突出。此外,既往做过腹部手术或腹股沟区受伤,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薄弱,诱发疝气。

腹股沟疝气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可复性包块,站立、咳嗽或用力时,腹股沟区出现柔软包块,平卧或用手推压后可回纳。②坠胀感或疼痛,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患处可能出现酸胀、隐痛或牵拉感。③嵌顿疝(急症),若包块突然无法回纳,并伴随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症状,可能发生肠管嵌顿,需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导致肠坏死。

腹股沟疝气不会自愈,拖延治疗只能加重病情。因此,一旦官兵出现腹股沟疝气的相关症状,要及时治疗,不要因“害羞”或“担心影响训练”而忽视症状,延误治疗。在临床上,面对疑似腹股沟疝气的患者,医生一般会通过典型体征诊断。若体征无法明确时,可使用超声检查、腹盆腔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腹股沟疝气患者确诊后应避免腹压增高,如减少剧烈运动、控制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同时遵医嘱进行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一旦确诊疝气,应尽早手术,避免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目前,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种方式。传统开放手术(疝修补术)是利用局麻或腰麻的方式,在腹股沟区切开约5~7厘米的切口,将突出的组织推回腹腔,并加固腹壁。一般术后需休息1~2周,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腹腔镜微创手术是通过3个小切口(1cm)置入腹腔镜器械进行疝气修补,疼痛轻、疤痕小、恢复快,更适合年轻患者。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1个月后可逐步恢复训练。

保守治疗。若因自身情况暂时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疝气带治疗,通过外部压力阻止疝囊突出。科学佩戴疝气带可以减少和避免肠管嵌顿等严重情况发生,并快速恢复正常活动。疝气带正确使用方法:保持平卧使包块还纳,包块消失后再戴紧疝气带,让包块不再突出。长期使用疝气带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使用疝气带保守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方法,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治愈疝气。

腹股沟疝气的发生与遗传、年龄、性别、体重、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家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可注意以下几点,预防腹股沟疝气发生。

科学训练。剧烈运动会增加腹压,容易导致疝气发生。建议战友们训练前做好热身工作,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提重物时注意姿势。过度用力会使腹压增加,可能导致疝气发生。战友们在搬运重物时要注意姿势,避免直接弯腰提重物,应保持上身直立,双膝下蹲后再缓慢提起重物。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战友们平时可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深蹲等练习,增强腹壁肌肉力量,降低疝气的发生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加大腹壁压力,增加疝气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肥胖人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饮食要荤素搭配,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吸烟和长期慢性咳嗽会对腹壁肌肉产生损害,建议大家尽量戒烟,减少慢性咳嗽发生。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疾病,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其对训练和生活的影响。希望战友们提高健康意识,在训练中注意自我保护,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尽早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