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永远是红的”
■李明德 赵 琛
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凤凰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巍然矗立。
这座纪念碑,由三片高大的碑体和八个船形基座组成,寓意1937年9月扬帆东渡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和艰辛的八年全面抗战。碑体中部,安放着一顶八角“红军帽”,寓意八路军由红军改编而来。
“红星”高悬,“红心”滚烫。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抗日,是每名红军梦寐以求的事。可是,要穿上国民党的军装,战士们一时有些想不通。1937年8月的一天,杨成武独立团某连正在为出师抗日作最后的准备,突然一阵嘹亮的军号声急促响起。值班员大声喊道:“全连集合,准备领新军帽!”
当军帽发到战士们手中时,他们发现,帽子上的红五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颗刺眼的“青天白日”帽徽。战士们不想戴这顶军帽,有的战士还气愤地把帽子摔到地上。杨成武后来回忆:“我和罗元发同志立即作出决定,团、营干部全部下到连、排去做战士的思想工作,讲清改编的意义和必要性,全团必须在今天换装完毕。放下电话,我自己迅速换装……之后,我把换下的红军八角帽装进马褡子,虽然不戴它了,但它一天也没有离开我。”
在120师,贺龙以他本人的经历告诉官兵:“从大革命失败到现在,我跟国民党斗了10年。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愿带头戴白帽徽。我们外表是白的,心里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话,在官兵心中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从此“白皮红心”的比喻在120师深入人心,并且在八路军中逐渐传开。
在129师,红军换装仪式在一场大雨中进行,很多战士眼含泪水,站在雨中不愿摘下红军军帽。刘伯承耐心地解释道:“同志们,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不会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我们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说着,刘伯承带头摘下红军帽,随即发出命令:“全体都有,换帽子!”
经过教育,广大官兵认识到,“咱们把‘红星’取下来,并不是把‘红心’也取下来,因为这上面有烈士的鲜血和我们的理想,眼光要看远些,红军帽不能丢,要保存起来放在心坎里。只要红心在我们心里,就不会迷失革命的方向”。
事实证明,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我军官兵,不但在抗战中战胜了日军,还经受住了国民党的拉拢腐蚀。
1938年,蒋介石约彭德怀赴武昌会谈。蒋介石签了50000元的支票,亲自递给彭德怀。彭德怀正色道:“德怀一家素以劳动为生。身为抗日军人,每月有八路军规定的津贴费,其他分文不能领受。”稍停,彭德怀又补充说:“八路军在前线浴血奋战,现部队扩充,衣食不继,粮弹两缺,主要靠缴获维持,希望能给八路军按兵员实数发饷。”蒋介石面露不悦地说:“那是另外的事。至于这个,是赠送副总司令的薄仪。”“德怀是共产党人,决无个人受财之理!”彭德怀说完,头也不回地跨出门去。
“红心”,是忠诚心、赤子心、战斗心、廉洁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军队始终牢记宗旨、不改初心。新征程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复杂、考验如何艰苦,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只有牢记“心永远是红的”,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永葆本色作风,巩固纯洁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