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东方主战场的决定性贡献彪炳史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光明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7-07 07:26:39

东方主战场的决定性贡献彪炳史册

■刘光明

开栏的话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记忆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战争的启迪也将历久而弥新。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专栏,约请相关专家撰文,阐述中国抗战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中国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决心。

今年5月,习主席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8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点燃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烽烟。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主导自身命运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国的命运是由中国人民掌控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生活场域广阔、历史文化深厚、民族精神坚韧的国家来讲,外来的入侵不可能使之屈服,只能倒逼她变得更有韧性、更为强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即使是在近代积贫积弱、多灾多难的历史阶段,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薪火相传。

毛泽东同志分析抗战的局势和走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中国军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逐渐地消耗日本军国主义,使我方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而敌则由野蛮嚣张转为彻底失败。这样的历史进程,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中国人民顽强掌握自身命运的生动写照。

事实证明,中国抗战的胜利是通过全民族奋起抗击得来的。通过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捍卫了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也铸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壮丽丰碑。

粉碎险恶图谋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后形成了“田中奏折”,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方针,确立了以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先占领东北,再吞并全中国,进而征服亚洲和称霸世界的战略野心。

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再到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步骤一步步得到实施。然而,日本虽然凭借军事优势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始终未能真正全面地占领中国,未能把中国变成征服亚洲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大后方,无法使其后续行动获得稳固的战略根据地,从而陷入战略被动并最终败北。中国依托地广人多等带来的极大战略纵深和战争潜力,通过一系列会战和游击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不仅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粉碎其速战速决的企图,还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泥潭,粉碎了其征服亚洲和称霸世界的险恶图谋。

拖耗日军主力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实现独占中国、建立所谓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也是日本妄图与轴心国集团瓜分世界的“海洋政策”的第一步。这意味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按照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中国牵制和抗击的日军兵力最多。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日本历年投入中国战场的陆军,最多的年份超过编制总额的90%,最少的一年约占35%,8年中平均每年超过70%。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约70%的兵力、35个师团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战后日本战史书籍公开承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寸步难移”四个字,准确呈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战场上失去战略主动、陷入战略被动的窘境。相关历史资料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结束,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总数的70%以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