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二分校——
敌后播撒抗战火种
■中国军网记者 赵镭饷
1941年8月,日军调集重兵,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猛烈的秋季大“扫荡”。在此次大“扫荡”中,日军将“消灭抗大”作为其重点目标之一,出动飞机在阜平、行唐、灵寿等地区撒放了10余万份《敬告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生诸君书》,对抗大二分校的师生进行威胁恫吓。
二分校自来到晋察冀敌后办学以来,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军政兼优的干部,他们有的走向战场,有的组织和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足见抗大的办学已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逐渐调整战略,将作战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妄图消灭我敌后抗战军民。根据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由抗日军政大学组建第二分校挺进晋察冀边区,对华北抗日战场的我军干部进行培训,并带领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从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二分校共调集2000余人,分3个梯队,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天险,突破同蒲路封锁线,挺进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从相对安定的后方来到敌后办学,对于抗大师生来说,等待他们的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为提前适应艰苦的敌后战斗和学习生活,二分校师生们将东进的行军过程视为课堂和练兵场。校长陈伯钧带领的第2梯队,行进在敌人警戒比较严密的地区。他们经过数个县,并趁夜幕急行100多里通过同蒲路,于1939年1月28日抵达河北省灵寿县的陈庄一带。一路上,他们结合地形、敌情实地演练,让学员们在战争环境中经受锻炼。
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建设学校并开展教育,谈何容易。二分校教员周平回忆:“黑板是可以提着到处走的一块小木板。砖头就是凳子,膝盖就是桌子。只要能找到一个挂黑板的木钉或树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开始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简陋的环境中,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战术。
学校驻地分布在西起灵寿县团泊口,东至行唐县阎庄的20余个村子。由于敌人反复“扫荡”,学校经常缺粮少食。生存的困难没有阻止二分校的发展壮大。在灵寿陈庄一带,有二分校师生进驻的村庄,总会让人感受到一股澎湃的力量——街道是整洁的,院落是干净的,墙壁上有抗日的标语,师生们以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在这里学习生活。正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中的那句歌词:“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二
陈伯钧曾在二分校周年纪念会上总结二分校环境特点:“一、学校住址离敌人最前线不足百里,经常有被敌袭击之可能;二、敌机时常照顾我们,枪炮声不断听见……”
1939年9月,二分校刚到晋察冀边区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反“扫荡”战斗,这便是著名的陈庄战斗。
25日,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及伪军一部1500余人,绕山间小路偷袭陈庄。27日上午,二分校第1大队3队的一个区队正在陈庄东南的头道沟上“小哨课”(以区队为单位担任一个方向的警戒任务,其间少数人员放哨,其余人员上课),发现敌情后立即开火阻击敌人,并向陈庄报警。当时,我主力部队距敌不远,第1大队一部迅速抢占日军偷袭陈庄必经的南山头,利用有利地形开展阻击,有效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掩护全校及地方机关和驻地群众安全转移,并为我军主力支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28日,日军撤退时,遭到我军第120师主力部队的伏击。二分校学员配合战斗,向日军发起攻击,激战至30日,全歼被围日军。战斗中,二分校学员出色完成了阻敌和袭扰任务,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三
1941年8月至10月,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一次大“扫荡”,二分校师生们采取分散游击的方法应对。在此期间,校长孙毅带领校直属队与抗大第2团等队伍坚持在冀西地区的斗争。他们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翻大山、走小路,连续行军,进行紧急突围7次,大小转移40余次,行程1000余里,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沟里兜圈子,使敌人疲于奔命。反“扫荡”胜利结束后,有500多名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走上战斗岗位。
“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抗大第四期开学的题词,广大抗大学子也将自己的毕业答卷写在了抗日战场上。
1942年5月1日,日寇开始对冀中军民的疯狂大“扫荡”,抗大第3团的学员王东沧等人在此时返回安平县。临行前,学校领导对他们说,这期的学习课程已基本完毕,但不能正式毕业,结业考核的答卷只能由你们回去后,用反“扫荡”的斗争实践来填写。
王东沧回到安平时,日军在这里经常性保持着一个大队的兵力和数千伪军来驻守。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出城活动,或“扫荡”,或抢劫。一到安平,王东沧就和当地县委及县游击大队等同志团结起来,积极开展游击斗争。他们三五人、七八人一组分散隐蔽,白天钻地道,晚上出来打击敌人,组织锄奸,教育和发动群众,增强了军民抗战的信心。不久,在上级的指示下,王东沧率领县游击大队袭击驻安平的日伪军。他们利用城内敌军兵力空虚之际,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歼灭1个伪军中队,俘敌300余人。
抗大二分校培养了2万余名军政干部,真正做到了“抗大抗大,越抗越大”。这一群毕业学员如星星之火,补充到抗日队伍里,为根据地的发展和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支持:褚银)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标题可阅览抗大二分校敌后办学岁月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