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北总队荆州支队开展“基层提问、机关作答”解难帮困活动——
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回音
■田 健 郭鹏飞
收集并反馈官兵思想困惑、成长诉求等意见建议40多条,协调30多名官兵完成学历提升报名……近日,武警湖北总队荆州支队党委对上个季度开展的“基层提问、机关作答”解难帮困活动进行满意度回访,征求基层官兵意见建议,以便更好开展下一步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持续改进调研方式,聚焦基层解难帮困,推动党委机关转改作风,提升为兵服务质效。”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认真学习习主席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军委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展开集中纠治。
学习教育中,他们充分运用总队强军网“你有困难我来帮”答疑信箱、支队“基层提问、机关作答”网上互动平台,组织开展“官兵恳谈会”“士兵接待日”等活动,针对官兵集中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挂账销号,适时通报整改情况。官兵对“化解矛盾缺途径”“解难帮困缺恒心”“‘最后一公里’通不了”等问题反映较多,他们认真梳理具体问题,区分需跟踪解决、需规范明确、需研究论证等类别列出任务清单,运用业务部门领导和股室主抓、挂钩帮建领导和股室盯抓的办法推动解决。
前期,他们针对家庭困难官兵矛盾比较突出的现象,派出工作组走访官兵家庭20余户,边摸实情、边解难题、边送温暖,协调驻地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上下一致好评。
“为官兵解难的同时,我们督导机关各部门反思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举一反三制订整改措施。”一名支队领导介绍,他们结合落实新修订的共同条令,重点解决“部分库室场所重形式统一轻日常使用”“中队支委会研究事项过多过杂”“机关发文渠道不够规范”等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五多”问题,形成规范登记统计、精简上会事项等制度机制,既规范了工作秩序,又锤炼了机关作风。
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探索“问题见面会”工作机制——
面对面倾听 实打实解难
■徐建甫 解放军报记者 周江川
“年轻医生科研热情高,但缺乏系统资源,希望医院帮忙搭建平台”“部分审批流程繁琐,能不能进一步简化”……前不久,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骨科会议室内,一场“党委机关帮建科室发展”研讨正在热烈进行。
医院党委常委带着10余名机关干部与基层20余名医务人员一起,就学科建设、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展开讨论并现场办公,能解决的立刻就办,有难度的当场拿出解难方案,明确步骤和期限。
这是该医院党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变工作作风的一个镜头。今年以来,院党委将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探索运用“问题见面会”工作机制,明确了“真服务、马上办、作表率”的要求和原则。一名院党委成员告诉记者,医院基层科室多、人员成分多、就诊患者多,此前个别部门采取“填表式帮扶”“打卡式调研”等方式,既容易给基层带来负担,也难以让困扰基层和患者的新老问题及时进入党委机关视野,导致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着眼问题,院党委研究决定定期召开“问题见面会”,在不影响一线业务工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记者看到,他们在办公楼大厅屏幕上滚动播放“问题整改情况一览表”,在营区显眼位置设置意见箱,开通24小时综合服务热线。有一次,医务人员满令梅值夜班时发现CT检查室的门坏了,当时已是凌晨,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服务热线,没想到半个多小时之后就有人来把门修好了。
如今,院党委定期选派机关干部到对口帮建科室的临床一线进行蹲点调研,摸清基层一线人员急难愁盼问题,将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服务。每次组织召开“问题见面会”后,院党委都会将问题进行汇总,进一步细化明确问题解决时限、牵头领导和机关负责人等,利用集体会议、周交班等时机跟踪进展情况,较好提升了机关服务意识和水平。
积极对接护理学院建立送学关系,协调官兵子女就近入学、家属随军随调……机关作风的切实改进,让一线医护人员有了更多获得感。干部病房一科护士王娜坦言,这种自上而下的作风转变,能激励带动大家强化“姓军为兵”理念,不断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做好为兵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