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兰花香正好”
■张红卫
品性有高洁,爱好见春秋。对共产党人而言,爱好不是个小问题。情趣爱好当以修养品行、砥砺操守、涵养官德、助力事业为益。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这是朱德同志写的一首诗。朱德一生爱兰、品兰,兰之精神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之中。兰之于朱德,是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更是精神上的永恒追求。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写道:“爹爹和兰花为伴,或许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事实证明,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情趣爱好,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操。老一辈革命家选择爱好、培养爱好,始终坚持陶冶情操、厚实内功,用之修身养德、壮怀励志。
陈云同志兴趣广泛,尤其喜爱听评书,听的评书又多又广。他说:“从书中,我学到不少生动的历史知识,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
陈毅同志爱写诗,尤其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横槊赋诗,以诗明志,人称“元帅诗人”。1936年冬,陈毅被国民党军围困梅山20多天。他想到自己身陷重围,又伤病在身,恐难脱险,于是怀着无限赤诚,在衣底布片上留下《梅岭三章》。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冲天豪气,“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革命壮志,读来令人血脉偾张。
粟裕同志爱好看地图、背地图,人称“图痴”。革命战争年代,他对着地图一看就是很长时间;即便是和平岁月,房间里也挂满地图。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地图?他说,“不谙地图,无以为宿将”“地图,是军人心中的战场”。
黄克诚同志一生跌宕起伏,围棋曾伴他走过艰难岁月。1927年,黄克诚与组织失联后踏上寻找党组织之路。途中危机四伏,他学会了下围棋,此后一直把下棋当成学习,从中学政治谋略、悟军事战略,在黑白对弈中获得启发。
纵观党史军史,很多革命先辈都有自己的健康情趣。周恩来同志热爱书法,常将自己的志向与情感融入其中;邓小平同志钟情于桥牌,以此放松身心,提高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常说“我能打桥牌呢,说明我脑子还行”;刘伯承同志喜爱钻研军事理论,尤其偏爱中国古代兵书,认为“理论是实践的眼睛”;许世友同志好习武,凭借一身功夫让敌人闻之丧胆,为革命屡建奇功;谢良同志坚持写作,先后出版多部回忆录,翻译多部俄文专著……老一辈革命家正确处理情趣爱好与事业追求的关系,坚持“好”之有道、“好”之有度、“好”之有方、“好”之有益,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高尚的爱好可以造就天堂,庸俗的爱好只会造就坟墓。”新征程上,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时刻警醒自己,洁身自好、防意如城,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