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携手多兵种部队开展体系对抗训练——
跨域协作锻造铁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徐秋实 特约通讯员 王 男
空中,战机巡弋警戒;地面,空军某部数辆战车疾驰突进……盛夏南国,热浪滚滚,空军某部携手多兵种友邻部队组织一场体系对抗训练。
电波激荡间,多型雷达第一时间完成组网,将实时捕获的目标参数传至指控方舱。一张远近衔接、空地一体的联合火力抗击网迅速构建完成。
“我们要在‘背靠背’的交锋中深研体系破袭、联合防空等战法,在真刀真枪的较量中找准短板、补齐弱项。”该部领导表示,此次训练,他们依托上级构建的协作区机制,与雷达、航空兵等友邻单位灵活编组,通过构设强电磁干扰、侦察袭扰等复杂战场环境,进一步检验体系作战能力。
训练场上,警报骤响。“敌”数架战机升空,一边施加强电磁干扰,一边借助地形掩护展开超低空突防。指控方舱内,雷达屏幕被杂波覆盖。关键时刻,友邻雷达部队迅速接替补盲,精准定位“敌”机方位。
“发现目标!”该部张排长综合分析空情数据,成功预判“敌”机航迹并锁定。
“这种跨域接力作战,让装备的‘能力半径’越来越长!”张排长还记得,之前的一次跨区训练中,由于和友邻雷达部队配合失误,导致空情传递延迟。对此,该部依托协作区机制成立攻关小组,携手友邻部队共同梳理难点堵点问题,并针对不同特情制订优先抗击预案。
硝烟渐浓。随着“敌”机飞行员变换战术,部分“敌”机成功规避雷达搜索,该部指挥员果断下令:“启用抗干扰模式,重新搜索目标!”操作号手迅速调整雷达参数,预判“敌”机航迹变化,很快重新锁定目标并进行模拟打击。
“体系训练不是简单的‘搭台唱戏’,而是要打破思维定式、重构作战理念。只有多方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制胜未来战场。”该部毛参谋告诉记者,通过常态依托协作区机制展开体系对抗训练,部队协同效率明显提升。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组网,如今,他们对各自装备参数、战术特点等信息互通有无,有效打破传统军兵种壁垒。“雷达部队侦察数据、陆军防空火力配合、空军战机打击路径,在同一体系内实时呈现,多军兵种得以攥指成拳、形成合力。”该部领导感慨道。
傍晚时分,新一轮对抗再次打响。官兵接到指令,迅速向新阵地转移。该部领导表示,他们将深入分析训练数据,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努力构建更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指挥模式,锻造克敌制胜的“防空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