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战地丹青
■刘 红
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版画) 刘 岘作 中国美术馆藏
当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华大地时,美术工作者们以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勾勒出炽热的抗战精神图景,在我党我军宣传思想战线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我军的美术工作是在抗战烽火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关抗战的街头标语、黑板报、漫画、壁画等,成为这一时期最直接、广泛的传播方式。
血并朱研,泪和墨泼。那些斑驳粗糙的墙面,通过石灰、广告颜料等化作宣传阵地。美术工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构图,浅显直白的艺术符号,绘制出一幅幅通俗易懂且震撼人心的图画。有的画还配上了铿锵有力的宣传标语,如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等,有力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在延安,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门板上,甚至树干上都贴满了抗战宣传画和标语。这些鼓舞人心的美术作品,提振了群众的抗战士气、坚定了抗战决心。在华北地区,有些抗日宣传画和标语还屡次神奇地出现在敌人的堡垒、营房上,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美术工作队队长徐灵和他的战友们,除了在村庄墙壁上画抗日宣传画外,还把宣传画画在两三米见方的白布上,用竹竿架起来竖在人流聚集的地方。其中《打鬼子,保家乡》《军民合作打日本》等作品影响广泛。他们还制作了带有日文解说词的漫画传单,或通过孔明灯、风筝,或采用顺河漂流等方式传送到敌占区,有时也用弓箭从壕沟内射向敌人的炮楼。这些宣传品,一方面使沦陷区的民众了解到我军的情况,受到鼓舞;另一方面有力震慑了日伪势力。
二
红色报刊在抗战时期是我党我军发布重要信息的平台,也是刊登美术作品的重要载体。周恩来同志曾在《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在报纸杂志传单上,要尽可能地使文字与插图配合,统计与图表配合,战况与标图配合,胜利与照像配合……”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将艺术作品转化成重要的新闻产品,一些抗战宣传画、版画、漫画等或以单独形式刊登,或配合新闻、诗歌、小说等图文并茂呈现,扩大了抗战美术作品的影响力。
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是战士,也是美术家,这是我军美术工作者鲜明的特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进入革命军队前就曾有编辑经历。参军后,他们延续了编辑工作,并利用自己的美术专长丰富版面。如:吕蒙主编的《抗敌画报》《抗敌生活画报》,赖少其在主编《抗敌画报》的同时还编辑《苏中报》文艺副刊,莫朴任《战斗报》《抗敌报》编辑……这群心怀家国的美术工作者,在暗夜中燃起艺术星火,形成了不见硝烟的战斗力。
为便于携带,这些刊物大都开本不大。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编的《前线画报》采用32开本,行军、作战间隙,官兵可以顺手拿出来阅读。它的编辑方针明确规定:以图画为主,附以简明生动的文字,融知识性、战斗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为了提高《前线画报》中连环画、漫画、版画作品的质量,主编魏传统还邀请当时边区的画家蔡若虹、华君武、焦心河、陈叔亮、江丰、古元、彦涵等为刊物供稿。此外,署名发表美术作品的画家还有沈柔坚、马达、力群、王式廓等。
创刊于抗战烽火中的《新华日报》,着力以插图、图表、照片等多种图像形式配合文字宣传,也是我党我军抗战宣传的重要载体。李桦的《旗手》《金门岛上的壮丁》《流亡》,沙清泉的《游击》,王琦的《活跃于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刘岘的《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马达的《以轰炸还轰炸》等作品,呼应时事,既是艺术创作,也是新闻纪实。这种图文相辅的传播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抗战宣传氛围,展现出主流媒体在战争动员和政治宣传中的作用。
另外,新四军军部、东南局、华中局以及各师印制的《老百姓画报》《淮南大众画报》《战士画报》等,美术作品与文字报道相互呼应,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抗战的意义。
当时,我军的报刊因战时环境条件因素,一般周期短,出版速度快,发行量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东北的抗日部队都办有报刊,从各军区到连队形成了广泛的宣传网。抗战美术宣传在短时间内迅速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成为凝聚抗战力量的精神号角。许多热血青年正是受到这些美术作品的影响,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三
抗战期间,我军美术工作者打破艺术门类的边界,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抗战美术宣传的广泛覆盖。
华中鲁艺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关怀和领导下创建的。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在宣传抗战、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等方面出奇出新,成为美术宣传借鉴的典范。当时,除了美术系办的《民众画廊》刊发大量宣传反“扫荡”、参军参战等内容的版画、漫画、宣传画外,校外创建的“大众画廊”里也悬挂着此类题材的美术作品,吸引了很多群众观看。美术系还和文学系配合,画了许多诗文并茂的墙画;和音乐系、戏剧系配合,绘制了不少“洋片”。群众非常喜爱这种一边听说唱,一边看画的“拉洋片”形式。
展览活动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体验。抗战期间,我党我军高度重视边区文化建设,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专项活动,包括专题美术展览,如抗敌美术展览会、庆祝苏北文联成立美术展览、五月木刻展览会等。其他地区还有抗战木刻展览会,街头抗战诗画展,抗战连环图画展览等。内容包含油画、水彩画、素描、国画、漫画、版画等。当传统国画染上硝烟的色彩,当木刻的刀锋刻印着民族的伤痛,这些展览不仅强化了抗战宣传的效果,还因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表达力,成为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全民抗战的精神镜像。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军美术宣传在实践中建构起广泛的传播体系,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抗战美术文化形态。那些在战火中诞生的美术作品,不仅是抗战精神的视觉化呈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号角,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