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烛光照亮戍边心
■王建州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丁 雷
落日余晖中,结束一天的训练,新疆军区某部新兵李明耀回到宿舍。
打开手机,看到屏幕上跳出的消息,这个离家已数月的新兵心生暖意:“儿子,祝你生日快乐,在部队照顾好自己。”
这是李明耀在边关军营度过的第一个生日。对于还在新训、即将下连的他而言,这个生日确实意义不凡。
一位连长在新兵入营教育课上这样说:军营第一个生日,也是新兵的别样“成人礼”。温馨的烛光中,我们能否思考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到边防当兵,怎样的青春更有价值,明天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军人?
既然来当兵,就要有兵样。选择了这身军装,就要当个好兵。选择了边防,就是选择了艰苦的环境,选择了奉献与担当的人生。经过数月的训练,新兵逐渐适应边防环境,在磨砺与淬火中,他们黑了、瘦了却也懂事了,更加勇敢、更加坚毅,肩膀厚实了,扛起的重担更多。
新兵在边关军营度过的生日,成为凝聚兵心的暖心时刻。邀请家人提前录制祝福视频,制作影集记录战士成长瞬间……无论新兵还是老兵,战友们一起庆祝生日,一起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跃动的烛光,让新兵更快融入集体,读懂坚守的价值;也让老兵坚定信念,承载着家人和战友的期待,沿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航标继续追寻……
今天,让我们走进几场军营生日会,透过记者的视角,采撷战友坚守的故事,感悟边防卫士的蜕变与成长。
——编 者
训练结束,官兵互相加油打气。
“你不是没有成长,你是在扎根”
李明耀的家在广东,温暖湿润的气候,繁华喧嚣的城市,记忆中的家乡充满烟火气息。被分配到边防,面对寂静群山和荒凉戈壁,他内心对军营的憧憬,一度被现实反差“击碎”。
今年生日前夕,李明耀的父母提前一周给他寄来巧克力和他最爱的糕点。
往年生日,父母都会为李明耀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拍一张全家福。这次,为了让儿子在边关不想家,夫妻俩还特意挑选了一份生日礼物——一部“拍立得”照相机。
在军营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寄托着亲人的牵挂。晚饭过后,李明耀来到连队大厅,在“笑脸墙”上找到与战友一起登台领奖的照片,拍照转发给父母。他配上一行话:“爸妈,我在边关挺好的,你们就放心吧。”
高中毕业的李明耀,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难道他一点都不想家?
爸妈正在疑惑之间,又收到几张照片和一句话:“你们看,这些都是我和战友的难忘瞬间,我以后要专门做个影集,取名为‘成长的意义’。”
新训的几个月,是“淬火”,也是“拔节”,李明耀渐渐懂得成长的意义。今天的他知道,每一名边防军人的坚守都承载着家人的期许。他决定记录在军营中取得的荣誉:“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从大厅走回宿舍,楼道里很安静,推开宿舍门,电灯突然熄灭。班长曹腾端着生日蛋糕,和战友一起,从角落逐渐聚拢过来。李明耀被围在中间,生日歌声响起,耀眼的烛光,映着战友温暖的笑容。
一场军营生日会的欢乐瞬间。
李明耀的眼泪涌上来。他的脑海,此刻犹如过电影一般回放“兵之初”的点滴瞬间。
训练拖后腿、集合动作慢……李明耀曾想过放弃,是班里老兵主动靠上来开导他,帮助他跨越“思想鸿沟”。他也曾因误会和战友闹矛盾,是曹腾鼓励他们以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心态融入集体生活。
一次考核,李明耀的成绩垫底,他仿佛掉队的孤雁,一时间无所适从。
休息时间他独自一人来到操场加练。不久,曹腾从远处跟上来。他对李明耀说:“在军营里没有人会掉队,我们是一个集体,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在曹腾看来,李明耀上进又倔强,每次看到他独自加练,无论多忙,他总会放下手中工作,陪他一起练。在这位带兵骨干心里,“陪伴与守候”不是一句空话。把战友当兄弟,有困难一起扛,才是对新兵最好的承诺。
周耀鑫(右)与陈林在操场散步谈心。
深夜训练场,曹腾拍着李明耀的肩膀,手掌的力度,给了他一种莫名的“推力”。每当李明耀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而气馁时,曹腾总会鼓励他:“你不是没有成长,你是在扎根!”
“战友们没有放弃我,我更不能轻言放弃。”不久前的五公里越野考核,李明耀奋力冲过终点线,刷新了他的历史最好成绩。
“连队是棵大树,我们是树上的枝条和绿叶,每一名战友都努力生长,大树才能根深叶茂。”那天,李明耀被评为“进步标兵”,手心缠着纱布,走到发言席前,面对全连官兵,他的目光坚定而又饱含深情。
思绪拉回现实,看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李明耀在温暖的生日烛光中,笑着流泪。
随着咔嚓一声,这一幕温馨的画面被定格。李明耀又一次给爸妈发去信息:“有远方亲人的祝福,有身边战友的陪伴,这是我过得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只要付出最大努力,你就是一个优秀士兵”
月亮被云遮蔽,窗外风声呼啸。
二级上士周耀鑫悄悄起床,向连队宿舍大门走去。正值破晓前夕,想着等待接岗的战友,他用力推开大门,顶风快步向前走去。
入伍10年,周耀鑫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名老兵。上哨路上顶风冒雪,他早已习以为常。
这天是周耀鑫的生日,每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妻子阮家敏的祝福总会提前送到,今年也不例外。早在几天前,一个“爱心包裹”就从浙江老家寄出,飞到周耀鑫驻守的边关。
和战友换岗,目送战友离开,周耀鑫紧了紧衣领。贴身穿着妻子寄来的保暖背心,他的心里暖暖的。与阮家敏结婚多年,夫妻俩聚少离多,但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默契:真诚地理解、默默地支持、及时地分享。
周耀鑫执勤任务重,阮家敏从不在白天给周耀鑫打电话。遇到急难之事,她会给周耀鑫留言。儿子的成长,她习惯录成视频分享给驻守边疆的丈夫。
不管分隔多么遥远,周耀鑫取得荣誉、遇到困难,都会第一时间和阮家敏分享。
一次,一名新战士因父亲生重病要立即归家,作为班长的周耀鑫主动推迟休假,代替战友执勤。第二天,他把延迟休假的消息告诉妻子,阮家敏宽慰他:“谁家没有难事呢?帮助年轻人,就是帮助自己。”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默契,那就是:善意地隐瞒。”
为了让丈夫安心守防,阮家敏总是对周耀鑫报喜不报忧,家里的困难,但凡可以独自解决,她习惯瞒着丈夫。
一次结束任务后,周耀鑫给家中打电话。母亲告诉他,孩子宁宁发烧住院已经2天了。挂上电话,他马上打给妻子,反复询问才得知,她在医院陪护……电话里,阮家敏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本来打算出院再和你说。”
周耀鑫说,对妻儿他亏欠太多,在遥远的边疆,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家人。
周耀鑫有个影集,收藏着全家的旅行照:“等孩子长大了,可以体味到我们用心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的团圆时光。”这份沉甸甸的守护,是独属于军人深沉的爱。
这天下午,阮家敏像往年一样,为丈夫预定蛋糕。过去的许多个生日,周耀鑫不能回家。她知道在丈夫的心里,军营也是家,战友是家人;军营生日,当然要和战友一起度过。
“班长,许个愿呗。”新兵陈林眯起眼睛笑着,对周耀鑫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祝你生日快乐。我的礼物是一项承诺:下次考核我努力提高成绩,减重10斤。”话音刚落,战友们都笑了。
有一种战友情,叫心照不宣。记得有一次,他对新兵们说,下次考核全班集体通过,就是大家给他最好的生日礼物。接下来的日子,全班铆足了劲儿加练,周耀鑫看在眼里,欣慰又感动。
还有一次,陈林患肠胃炎不能参训。周耀鑫走下训练场,亲自到厨房给陈林做“病号饭”,最让陈林感动的,是面条里2个冒着热气的荷包蛋。
周耀鑫说,他当新兵时,班长也给他做过这样的“病号饭”。
不久,陈林病愈后开始执勤。周耀鑫要求陪着陈林站哨。那天风大,周耀鑫主动站在陈林身前,替他挡住寒风。
“你病刚好,不能受凉。”听着周耀鑫的话语,一阵暖流涌上陈林心头,他的心里,周班长比亲人还要亲。
“班长,我怎样才能像你一样优秀呢?”陈林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只要付出最大努力,你就是一个优秀士兵。只要在心中觉得自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祖国,你也是一个优秀的士兵。”
看着周耀鑫脸上云淡风轻的笑意,陈林凝视夜空,心中暗暗揣摩着周耀鑫所说的“优秀”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由得挺直了自己的脊梁。
那晚,下哨后的陈林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或许,答案就在他走向哨位的脚印里。
新兵在课余时间开展娱乐活动。
“青春在哪里扎根,梦想就在哪里绽放”
新兵吴传明在军营的生日礼物,是一块石头。
“这是一块戍边石,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力量。”连队带兵骨干、中士杨程手拿戍边石,向吴传明讲述自己的戍边经历。
吴传明手绘戍边石。
杨程曾在神仙湾哨所服役。海拔5300多米的哨所严寒缺氧,从连队到哨楼有108级台阶,每次上哨,官兵们都要顶着寒风,向山顶一步步攀登……
杨程第一个生日,恰逢他第一次担负执勤任务。那天,杨程身穿厚重作训服,背着装备一路跋涉,体能几近消耗殆尽。然而,等到他终于走到界碑前,浑身上下瞬间又充满了力量。
那天,在神圣的界碑前,连长带领战友为杨程庆祝生日。连长拿出一个早餐面包,点燃防风打火机当作蜡烛,在战友们清唱的生日歌声中,他默默许下心愿。
连长从地上捡起一块圆形的石头,递给杨程说:“收好这块‘界碑前的戍边石’,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别忘记一名军人坚守的责任。”
“青春在哪里扎根,梦想就在哪里绽放。”戍边人生,杨程一次次翻越山巅,一次次战风斗雪,一次次描红界碑……用坚守铺就成长之路,他懂得只有在高原扎下根来,才能真正读懂戍边石精神、理解石头背后的价值。
“神仙湾的夜,流星从天际划过,在这里坚守,仿佛伸手可以摘到星星。”杨程对新兵们说,神仙湾没有“神仙”,只有不变的坚守。
听了这些故事,吴传明心里有了目标。入营几个月来,他的心中曾多次涌起放弃的念头。然而,当他在收到戍边石的那一刻,瞬间理解了班长所说的“精神传承”4个字的含义。
“石头是冰冷的,但这块石头,被赋予了戍边精神的内涵,有了温度。”
戍边石的温度,传递着军人坚守的决心。那次三公里跑,吴传明跑过半程就感觉胸闷气短。但这一次,他坚持了下来,以自己最好的成绩冲过终点线……一路上,杨程跟在吴传明身后,看到吴传明坚持到了最后,他比自己达标还开心。
“坚持下来,才能战胜自我。”杨程拍着吴传明的肩膀鼓励道。
坚持,吴传明渐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训练耐力时,他坚持比别人多跑几圈;训练臂力,他在单杠上练吊杠,脚搭台阶做俯卧撑;训练腰腹力量时,他给自己定时定量,不论多忙、多晚,都坚持完成预定目标……
那段时间,吴传明瘦了黑了,更精干了;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对高原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获得连队“进步标兵”的那天,吴传明特地把那块“界碑前的戍边石”揣在口袋里。
走上领奖台,他自豪地说:“班长送我的戍边石,与我一起见证这荣耀的时刻。”他把戍边石攥在手中,向战友展示他的珍藏。
杨程也在那天走上领奖台。
他在发言中讲起许多化险为夷的巡逻记忆:路过一座冰川,有人掉进裂缝;突遇大风,战友一个个拽着绳子走;冬天去河边拉淡水,汽车险些滚落山崖……
一心向着目标奔跑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眷顾他。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在平凡与磨炼中加速生长!”一旁的吴传明望着远处雪山,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
这一刻,他的眼中满是希望。
(图片由韩 睿、谭龙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