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钧正平:他们何以“最美”?答案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亦安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07-22 15:14:4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战位,却闪耀着同样璀璨的光芒。

在他们的简要事迹中,有不少意思相近的高频词:长期奋战、矢志建功、长期致力于、矢志扎根……这些体现时间跨度之久的词汇,恰是“何为最美”的一种生动诠释——所谓“最”,绝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陆军某旅营长张灿灿,入伍23年,扎根西北高原,带领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梳理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先后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崔道虎,深耕国防工程30载,先后在8个工种、12个岗位历练,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扎根海南,长期致力于热带感染性疾病、热带虫媒病、热射病等防治研究,通过高新技术保障驻岛军民健康……

他们的行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这种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中,体现在对职责的忠诚履行上。他们的岗位大多平凡——或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政治教员,或是扎根一线建设过硬基层的带兵骨干,或是铆定战位守边固防的边疆卫士等等。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铸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奋斗强军、岗位建功的关键,正是在于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之事、尽好应尽之责,不管事情大小都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不论任务轻重都全力以赴干出精彩,不计个人得失。像这样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不正是军人最美的样子吗?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人崇尚效率至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做事想要一蹴而就。这些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对一些官兵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产生影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更加需要坚守的精神。尤其对于那些即将穿上戎装的年轻军人来说,找准人生航向十分重要。

最近,一些年轻学子都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军校录取通知书,不久后,他们将满怀憧憬踏入军校校园,开始军旅生涯。然而,当真正走进军校,他们或许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与地方大学相比,军校生活少了些浪漫与散淡、惬意与闲暇,更多的是骄阳下的军姿训练、大雨中的长途拉练、泥水里的摸爬滚打……这也许会让不少年轻人对选择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初心。

坚守的意义正凸显于这样的时刻。考入军校,意味着将来要成为军人。从军报国的人生追求,矢志强军的崇高使命,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虚无缥缈的,而是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工作学习中,纸上谈兵换不来,虎头蛇尾也换不来,必须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份职责。

不少年轻人从军的选择,或许都与新闻报道里军人光鲜亮丽的形象有关。但光鲜的背后总有另一面——阅兵中威武的步伐,背后映衬的是无数汗水;飞行员翱翔蓝天的潇洒,背后付出的是残酷的训练;练兵场无上的荣耀,背后镌刻的是沧桑磨砺。正如这些最美革命军人的荣光,都是在一个个岗位上日积月累沉淀而来。他们用坚守证明,军旅生涯的精彩,不在于瞬间的高光,而在于漫长岁月里的默默耕耘。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聚光灯下的 “最美”,但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沉下心来,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信念,把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不凡的力量。当更多官兵接过这份坚守的接力棒,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践行初心,就可以在强国强军的同频共振中成就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