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感悟革命军人的清白操守——
“廉政家书”情深意长
■解放军报记者 李 琳 杨明月
斑斑旧信笺,殷殷家国情。
炎炎夏日,海军某潜艇支队举办廉政家书展。一封封革命前辈的红色家书,一张张写自大洋深处的信笺,吸引官兵细细品读、久久沉思。
家书,是写给亲人看的,情至真,语至诚。它们仿佛一扇扇心灵之窗,从中可以看到赤子之心的深情缱绻、真诚自白。
连日来,记者从廉政家书展出发,辗转多个纪念馆、博物馆和英雄部队,追寻家书背后的故事,感悟革命军人的清白操守。
官兵参观红色家书展。陈道龙 摄
征途山重水复,家书里刻着军人的心路——
“注意事项”蕴含家国大义
“不要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我执行公务的吃请,不要签收不明来历的快递……”
在海军某潜艇支队廉政家书展上,记者看到科长薛锋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即将执行远洋任务的他,在信中交代了这样的“注意事项”。
走上科长岗位后,因工作关系,薛锋经常与地方人员打交道。他时刻告诫自己严守纪律规矩,同时也担心有人通过家属与他攀拉关系。
潜航深海日,家书抵万金。潜艇兵扎进深海,就要孤独面对风险莫测的航程。这样的临别嘱咐,具有怎样的分量?
山一程,水一程。军人的征途山重水复,家书里刻着他们赤诚的心路。薛锋说,之所以在信中如此叮嘱妻子,缘于他之前读到的一封家书。
那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生前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在信中,陈毅安这样写道:“现在担任党代表的工作,要为人家的模范,要去指导人家,一举一动都得特别的留心……”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是陈毅安心中作为一名党代表的“注意事项”。
“注意”在心,警钟在耳,就能惕厉自省、身正影直。一路走来,记者还见到这样两封家书,里面均提到“钱”——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红军早期高级将领刘伯坚写给兄嫂的一封信字字动人。他在信中说:“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写完这封信几天后,刘伯坚英勇牺牲。
四川南充,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封朱德1937年写给戴与龄的信。因参加革命,朱德当时与家人失联10多年。得知远在老家的生母和养母生活困顿,他不得不写信向好友求助:“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信中,朱德坦诚告诉好友:“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习主席曾作出这样的评价。
这些革命先辈是何等的清廉、何等的自律!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军官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人心。”
“注意事项”蕴含家国大义,也决定战争胜负,今天更是弥足珍贵。
不久前,记者到国防大学采访,恰逢某系正在组织研究生招生。络绎不绝的咨询中,也夹杂着一些来自亲戚朋友的“招呼”。面对这些请托,该系领导态度鲜明:“招生录取必须一切以成绩为准绳,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这“注意事项”中蕴含的道理显而易见——
刘伯承元帅曾说,军官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今天我们要像前辈那样打胜仗,就必须像前辈那样秉持操守,决不能耽于私情,在这个“最艰巨的准备”上留“后门”!
防止家人出界越线,才能守牢廉洁底线——
“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
仲夏,陆军某旅一堂党课上,两封跨越60余年的家书,成为培塑官兵思想作风的生动教材。
记者置身课堂,只见一张截图投影到屏幕上——“能不能选晋军士,得看你的能力素质,能力强自然榜上有名,如果能力不够,留下来也适应不了部队发展……”
这是该旅一名领导写给弟弟的一段话。不久前,在某部服役的弟弟无意中得知新上任的领导是哥哥的同学,便想请哥哥出面“推荐”一下。
授课教员王若龙再次轻点鼠标,一位父亲60多年前写给儿子的信徐徐展开。
当时,滕代远的儿子滕久明想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心考不上,他想让父亲给昔日老部下、学院领导打个招呼。
滕代远听后断然拒绝:“读书、上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后来,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滕代远抄录了一首诗:“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这两封信,是家教家风的生动教材”“从违纪案例看,不少领导干部走上贪腐之路都与管不好家人有关”……听着官兵的讨论,记者感慨良多:领导干部能否树牢廉洁防线、严格教育约束家人,是一个避不开、绕不过的课题。
“滕代远抄录的这首诗背后也有故事。”王若龙介绍,这是陈毅送儿子上大学时写的,党和军队的好作风就是这样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一代人传承给下一代人的。
前不久,该旅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一班人围绕家风家教问题展开讨论,罗荣桓、谢觉哉两位革命前辈的家书引起大家热议。
1949年底,听闻女儿罗玉英有“进京享福”的念头,罗荣桓提笔写道:“你爸爸二十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当时,罗玉英与罗荣桓离散20多年,一直生活在湖南老家,且刚生完孩子。可以想见,罗荣桓提笔拒绝女儿时的心情。尽管对女儿满怀愧疚,但他没有动用半点权力,只是寄去婴儿用品和布料。
1950年,谢觉哉在湖南宁乡老家的两个儿子,想去北京看望担任内务部部长的父亲。这位老红军给儿子写信的第一句话便是:“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情之常。”紧接着他又叮嘱:“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
浅浅淡墨痕,句句重如山。该旅领导对记者说:“字字句句,警示今天的我们,必须把管人守廉从自身做起的好传统赓续传承下去。严管家人,是对他们最深沉的爱护;防止家人出界越线,才能守牢廉洁底线。”
家规家训,润物无声。在空军某部礼堂门口的展板前,记者读到数十封军人家属写给丈夫、儿子、兄弟的“廉政家书”——
“你一步步成长为部队中层管理者,我很自豪,也感到了压力。希望你绷紧廉洁这根弦,一直走正军旅路。”
“孩子,现在我们是光荣的军属。若你犯了错,不仅光荣没了,还要累及你的子女。”
“哥,你是全家人的骄傲,请务必珍惜大好前程。我只想与你共享荣光,不想沾你其他方面的光……”
一声声叮咛,饱含深情和告诫,映照着军人“后院”共同守护清正廉洁的殷切之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讲原则绝非不近人情——
“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
这些天,某地人武部吕部长心里不是滋味。堂姐在微信上给他发来“长信”,数落他“官当大了,不认亲戚了”。
原来,吕部长工作地是旅游城市,堂姐带一家老小前来游玩,想到部队招待所免费住两天,没想到堂弟告诉她这不符合规定。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往往最难过的就是‘亲人不理解’这一关。”吕部长向记者袒露心声,紧接着话锋一转,“相比革命前辈的遭遇,我这点委屈不算啥。不被亲人理解,其实是很多革命家庭的常事。”
此言非虚。位于贵州的冷少农烈士故居,陈列着一封5000多字的长信。由于从事秘密工作的特殊性,冷少农一直被家人误解。所以,他在给母亲的信里痛苦地写道:“真的,我现在确是成为一个你老人家所骂的人了……”
“冷少农写下的情报‘一纸可抵百万兵’,这封长信却装不下他的痛苦和委屈。”回味着吕部长的感慨,记者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在抗大女学员韩雅兰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前停住脚步。
抗日烽火燃起后,韩雅兰瞒着父母奔赴延安,父亲韩望尘一气之下与女儿断了联系。韩雅兰数次写信争取父母谅解,“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后来,她在延安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博物馆研究员张丁介绍,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走上女儿走的路,韩父用了半生。他后来积极支持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寻访至此,记者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人情”呢?
听闻此言,张丁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制作成电子版的家书,这是毛岸英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
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早年多次捐钱捐物,支持毛泽东革命,并收留毛岸英三兄弟。新中国成立后,他向毛泽东谋求“京官”未果,又让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在长沙争取一个“厅长方面的位置”。
接到信后,毛岸英明确拒绝了表舅的请求。他在回信中深情地说:“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
这封信,杨开智一定读懂了。后来,他放弃请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农、林、茶等领域做出一番成绩。读懂这封信的何止杨开智!记者看到,前来参观的军队党员干部络绎不绝,他们有的认真摘抄,有的拍照留存……
“毛岸英同志的这封家书,把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人情观讲透了,值得我们永远记住、时时诵读。”某部一名领导如是说。
“廉政家书”情深意长,尺翰之间告诫谆谆。我们相信,只要这样的书信不断续写、代代传承,每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每一个家庭就能清风长存。“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人民军队就能永葆纯洁光荣。
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更多内容
记者手记
字里行间见赤诚
家书,写给身边最亲密的人,倾吐心底最深处的话。
追寻一封封家书,我们发现,无论战争年代的红色家书,还是今天的“电子家信”,都传递着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特有的亲情观、人情观,让人读来感受到穿透岁月、动人心魄的力量。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爸爸不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这一句句赤诚之言,今天依然警示着我们: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唯有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品格正心明道,方能抵御金钱名利的诱惑、“人之常情”的干扰,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成就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