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军事文化战线上的“孔雀蓝”
“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军事文化从根本上讲是战斗文化,战斗性是军事文化的鲜明品格。“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新时代的军事文化战线上有不少“孔雀蓝”,他们积极投入火热的军营生活,感知官兵需求、获取鲜活素材、焕发创作热情,把基层评价、官兵口碑作为衡量尺度,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军队的精品力作。本期,让我们倾听两名从事军事文化工作的文职人员的心声与感悟。
没有燃烧的信念,哪有滚烫的誓言
■讲述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创作室文职人员 姚 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年,是我赴基层开展文艺创演、为兵服务工作的第12个年头。多年实践中,我见证着一个个蕴含炽热情感和丰厚内涵的文艺作品,把战士与党和人民、职责和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在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旗帜下。
几年前,中心文艺部成立不久便组建4支文艺轻骑队,赴边防开展试点服务。为响应上级对文艺轻骑队提出的一专多能要求,我们成立了9个专业小组展开针对训练。
走出舒适区并不容易,起初我有些不理解,但很快,我的认识发生了深刻转变。我所在的“电声轻骑队”,演出形式很受基层青年官兵喜爱,但演出多在户外训练场进行,而电声乐器演奏涉及电力传输、信号传输、舞台监听等诸多内容,我还要兼任设备技师,实际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一次现地排练时,设备出了状况——音响声音无法回传,导致演唱和伴奏脱节。我利用在单位学习的音乐现场节拍同步技术,很快解决了问题。正式演出时,台下官兵反响热烈,我不仅感受到军队文艺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也深刻理解了练强一专多能本领的重要性。
转型的步伐不等人,加快知识更新、培养多项技能,才能更好服务官兵。我原来的专业是声乐,后来在组织引导下,我开始朝着音乐创作和音频制作的方向发展,系统学习多种音乐制作软件,尝试创作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参与完成军旅文艺作品近百首。
记得有一次,我随基层官兵到边防线巡逻,一名战士一边用砍刀清理前进路上杂乱的荆棘,一边好奇询问我们的工作内容。得知我们不仅要演出,还要会创作,他问:“是不是只有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才能成为你们的创作原型?我们普通官兵可以吗?”“当然可以!来自基层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我们创作的鲜活素材。”得到肯定回答,他很欣喜,打开了话匣子:“咱们现在走的这条山路就是边防线,我已经走了两年多,每走一次都打心底里觉着咱们党和国家好啊,更坚定了好好守着这条线的信念……”说着,他黑黝黝的脸上泛起了憨厚的笑容。
没有燃烧的信念,哪有滚烫的誓言,那一刻,我的心被感动击中了。任务结束回到驻地,我想着战士的话,想着他的笑,连夜创作出了歌曲《守望》。
第二天,我们再次踏上巡逻路。中途休整时,我拿出歌谱为大家试唱。“我在天边守望,星辰穿透霞光,我在海角守望,双脚踏海浪”“守望着你的家,宁静安详,守望着我的家,幸福安康”……目光掠过那名战士,只见他呆呆地盯着远处,歌唱完了还没醒过神来。“感觉咋样?”我问。“我说不出那些专业词汇,就觉得这首歌唱的都是我想说的。”他的眼角湿了,我的心也热了。
后来,上级组织一专多能训练阶段性验收汇报,战友们的表现得到了上级肯定。大家都感到,要努力成为复合型文艺工作者,在为兵服务实践中倾注更多真情。
多彩的“彩”是迷彩的“彩”
■讲述人 南部战区海军某仓库文职人员 徐静波
“那年,连队圆满完成某舰艇射击保障任务,返回途中突遇恶劣天气。小小的靶船像一片树叶,漂荡在波峰浪谷间。战士王建和唐颢不顾个人安危,跳上靶船加固新缆绳,大家合力将靶船拖回港……”前不久,我作为军史长廊解说员,为受领任务即将出征的官兵讲述一代代保障兵守护军舰的故事。
从入伍到空军军乐团、被仪仗队选为仪仗女兵,到退役后入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再到考入南部战区海军某仓库文职人员方阵,负责文化宣传工作,我的职业生涯是一场同军营的重逢,也是一次次热爱的延续。
入职后,我受领的第一项任务是参与组织某重大任务的动员仪式,用艺术形式为官兵鼓士气。对没有深入了解过海军的我来说,如何更好呈现战斗场景,让官兵感同身受、激发斗志,是个不小的难题。思考之后,我决定到军港找找灵感。
晚霞中,远航归来的战舰、整理行装的水兵、翘首以盼的军属……军港的风扑面而来,我用心感受着这份独特的水兵情怀,渐渐找到了创作灵感。深夜,伴随着《军港之夜》单曲循环,我提笔写下了创作思路。
以表演唱的形式展现水兵日常工作生活训练的几个片段,这一创新模式令这个节目成为活动的亮点之一。小小的成功,不仅鼓舞了我的信心,也让我深刻感悟到,一名宣传干事要具备专业的文艺技能,更要有扎实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
很快,我投入到单位多种文化教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单位计划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受领任务后,我结合在军博的工作经验,很快理清脉络、分出篇章,活动方案得到了领导认可。
推进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官兵对红色诗词的了解不深,对登台朗诵缺少积极性。为此,我制作发放党史学习卡片,通过营区广播、宣传橱窗等持续做好思想发动,营造学习氛围,激发了官兵的参与热情。后续一段时间,我每天守在礼堂,教授官兵朗诵技巧。为更好呈现党史军史脉络,我还自学剪辑技能,根据诗词主题配以影音资料。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活动当天,台上官兵声情并茂朗诵,配合着飘扬的战旗和反映波澜壮阔战斗场景的背景视频,让大家深受触动、精神振奋。后来,兄弟部队常邀请我协助开展工作,我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了更多文体和宣教工作知识,也深刻体会到,军营文化建设不是立几个灯箱、出几期板报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创造一种氛围,催生出直抵官兵心灵的力量。它不仅要舒缓身心压力、丰富课余生活、密切内部关系,还要发挥凝心聚气、培塑精神、激发斗志的强大功能。
我想,军旅多彩的“彩”,正是迷彩的“彩”。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我们,只要抱着矢志强军的信念、建功军营的豪情凝聚在军旗下,就一定能用奋斗和实干书写热血青春。
(冯光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