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
■夏一东
日军偷袭珍珠港,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为彻底歼灭美太平洋舰队,确立太平洋霸权,日军决定发动中途岛战役。1942年5月,日军确定中途岛作战计划,企图动用联合舰队几乎全部主力毕其功于一役。1942年6月4日至7日,双方舰队展开会战。战役结果震惊世界: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约300架;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艘、飞机约150架。美军以少胜多,赢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此役是近代以来日本海军遭遇的第一次毁灭性打击,其嚣张气焰被彻底扑灭,海上力量元气大伤。美国海军从此逐渐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并奠定了其战后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
日军“飞龙”号航母被美军“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击中并丧失战斗力,最终被日军随行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资料图片
航母主宰——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对决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家们认为水面舰船的火力是左右海上作战胜负的主要因素,通过以“巨舰大炮”为标志的战列舰来歼灭敌方舰队的作战理念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信条。这一点从一战后列强在海军吨位的激烈竞逐上可见一斑。
随着航空兵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制空优于制海”的观念促使一部分海军人士力推航母发展,挑战战列舰的主导地位。但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战列舰的核心地位仍然稳固,无论是重视航空兵作用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还是美国的“空军之父”米切尔,都难以扭转日美海军几十年来的发展惯性。
然而,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战列舰遭受重大损失,使其不得不依靠尚存的航母来应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挑战,其海上作战方式被迫快速转型。1942年的珊瑚海之战是美海军转型之后的首次试验,作为人类首次航母对决,其结果并没有让人们明显地看到航母对传统战列舰的革命性替代,只是初显锋芒。这种威力在紧随而来的中途岛海战中被骤然放大,彻底宣告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新作战方式的正式落地。人类海战从此进入航母主宰的时代。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也让美国海军彻底觉醒,开启了航母建设和运用的狂飙突进之路。
制胜关键——
美情报小组破译了日海军密码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要把功劳几乎全部归于情报的成功。”中途岛海战美国海军总指挥尼米兹如此评价。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与传统情报战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情报战主要是在技术领域展开,美海军信息优势的建立,完全凭借对电波信号的截获与分析,而不是依赖人力的孤勇侦察。在海上作战中,信息优势的获得基本取决于能否截取和破解对方舰队之间传输的电波信号。在这方面,美海军显然优于对手。中途岛海战前夕,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电报,完全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为歼灭太平洋舰队,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攻击阿留申群岛,诱使美太平洋舰队分兵北上;另一路直取中途岛,并伺机歼灭美军主力舰队。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从逻辑上看倒也合乎情理,但是在美海军情报小组破译的背景下,该作战计划已然成为“阳光下的密谋”,最终令日军自食恶果。
尼米兹在获悉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之后,决定集中兵力于中途岛方向,预先在中途岛海域侧翼隐蔽待机,一旦判明敌情便奇袭日军航母舰队。尼米兹的作战计划完全是为山本五十六量身定制,对其实现了战略压制。
战争迷雾——
5分钟之内3艘航母同时被炸沉
在中途岛海战中,“致命5分钟”可以说是整场战役中最富戏剧性和最高潮的部分,不仅宣告了战役最后的结局,也折射出南云忠一和斯普鲁恩斯这两名战场指挥官在破解战争迷雾时的思维差异。
南云忠一忠实地执行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精准地在预定时间和地点发起预定攻击,期望行动如计划设想般的完美,但是当发现战场情况不符合设想、战争迷雾扑面而来时,南云忠一仍固守计划。
南云忠一对可能出现的美军航空母舰保持着警惕,一直保留着一半的舰载机以应付不测,但日军对中途岛第一波次的攻击并未达成彻底消灭美军岸基飞机的目标,这成为他的执念。于是他下令将用于对付美军舰队的突击机群换掉鱼雷炸弹,改装轰炸陆上目标的炸弹,准备再次攻击中途岛。恰在此时,南云忠一接到发现美军舰队的报告,过了一个小时后,南云忠一才确认了该信息的真实性,其间他竟然因情况不明而未进行任何攻击。待南云忠一命令突击机群换回鱼雷炸弹时,已错失先机——6月4日10时25分到10时30分的5分钟时间里,美军轰炸机已从天而降,对混乱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实施致命一击,“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航空母舰相继被炸沉。
相比于南云忠一,斯普鲁恩斯选择与战争迷雾共存,用部分信息推断全局要害之所在,敢于承担局部风险以获取决定性优势。当收到美军侦察机“发现敌2艘航母”的情报后,斯普鲁恩斯立即下令“大黄蜂”号和“企业”号上的全部117架战机起飞,对日本联合舰队发起突然袭击。尽管在攻击中,美军的鱼雷机几乎损失殆尽,但却为美军的俯冲式轰炸机争取到了时间窗口。5分钟的时间可能连一碗面都吃不完,但却足以让一个机群摧毁敌方舰队。
真正的破局者不是预知迷雾中的陷阱、规避任何风险的完美主义者,而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追随内心微光前行”的勇士。这也印证了战场指挥的真谛:唯有具备超强适应性、快速理解力以及强大内心的将领才能担负起战场指挥重任,在战争迷雾中引领队伍走向胜利。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