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是一项年度重点工作,是锤炼和检验部队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时机。驻训期间,训练任务重、节奏快、强度大,任务转换频繁,这就需要官兵投入更多精力。现实中,个别单位开展工作缺乏统筹、不考虑实际,造成官兵精力分散,给基层增添了负担,影响了训练质效。各级要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指导、按纲抓建,引导官兵把全部精力投入实战化训练,真正把专业练精、把本领练强,让野外驻训期成为战斗力增长的“跃升期”。
——编 者
叫停“责任状”,多了精气神
■杨开明 王政杰
“按照条令规定,现在不用再签写各类责任状、保证书,心头的压力负担少了,可以集中精力研究训练,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期’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前不久,第82集团军某旅组织野外驻训誓师动员大会。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大会不再安排签写责任状或保证书的环节。
某班班长小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虽没立书面责任状,但心中的责任意识一点没少。
此前一次野外驻训期间,上级组织协同考核。机关相关部门为压实责任、激发动力,组织营连干部订立目标并签写责任状。之后,一些基层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官兵训练热情、争取更好成绩,在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又拔高加码,组织班长骨干签写责任状。
起初,大家干劲十足,训练积极性颇高。可一段时间后,部分基层官兵感到压力较大,在组织训练时不能全神贯注,个别基层骨干为提升训练成绩盲目组织加练,结果导致官兵士气受到影响,训练效果不佳,没能完成预期目标。
野外驻训考核多、任务重,同时也是各单位争荣誉、出成绩的时机。通过签写责任状提升责任意识和练兵动力是一个有效做法,可层层组织无形中给官兵带来了压力,甚至成为官兵负担。他们调查了解到,有的官兵在承诺书上签字后会心存顾虑,担心无法实现承诺影响组织和战友对自己的评价,而有的责任状、保证书没有明确目标要求等要素,官兵在签完之后摸不着头脑、辨不清目标,收效不大。
“在驻训演习等大项任务前必须做‘减法’,为官兵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压力。”今年野外驻训前,该旅领导反思感到,新条令明确军队单位组织签写责任状、保证书等书面承诺,应当严格控制;军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得层层组织签写,这为部队组织相关工作划出了“硬杠杠”。他们严格落实条令要求,叫停“责任状”,强调不得层层组织签写书面承诺,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制订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这次驻训,官兵们真切感到,与任务无关的准备少了,不必要的压力轻了,训练劲头更足了。
为推动新条令落实,切实为官兵减负,旅机关还充分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将书面承诺签写场景和责任状、保证书格式整理成册下发基层,明确应用场景、细化组织流程、规定审批权限,并依法依规及时展开检查督导,接受官兵监督。
叫停“责任状”,多了精气神。今年驻训相较往年增添了多个新课目、新情况,并伴随多次机动转场,官兵练兵热情高昂。前不久,旅队开赴陌生地域组织实弹射击考核。某连根据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干部骨干勇站排头、勇挑重担,官兵配合默契,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战斗力水平显著提升。
训练进行中,不再“催材料”
■刘建超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垣镔
7月中旬,北部战区海军某部某连结束驻训任务后,立刻召开复盘总结会,业务骨干认真分析驻训期间问题、总结训练成果。
经过认真汇总后,他们主动将一份详实的报告反馈至机关相关部门。“现在,机关不再着急索要各种材料,我们没有了压力,更能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总结,为后续训练提供参考借鉴。”该连唐连长说。
唐连长记得,前些年,每次驻训临近尾声,就有机关干部开始催要总结材料,便于驻训一结束就能形成经验成果。为了让汇报材料尽量详实,驻训时间刚刚过半,连队干部骨干就开始准备。“一些训练课目还没结束,训练质效没法全面评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谈成果?”一名基层骨干坦言,有时,他们只能将过去的经验内容“搬”到最新的材料中。
一次,该部一名领导跟连驻训发现这种现象后,立刻叫停,并召开官兵恳谈会进一步了解情况。“有些工作提前筹划有利于战备训练,但是驻训开始不久就忙着索要汇报材料,这样的‘提前量’显然是形式主义”“不把全部精力放在训练上,而是在文字材料上大费周折,只会空转虚耗,损害战斗力”……官兵们的发言,引起党委一班人反思。
大家剖析感到,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不得向基层索要文字材料,可个别机关干部仍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有纸面留痕才算工作落实、材料丰富才是经验成绩,开展工作不考虑基层实际和抓建规律,缺乏统筹随意性大,不仅导致工作落实踏虚走空,还会让基层疲于应付。
在对机关相关部门提出严肃批评后,该部组织机关人员强化法规制度学习,明确驻训期间,机关不得要求基层上交总结材料,而是多利用复盘总结会、议战议训会等时机深入分析驻训情况、交流经验成果。驻训期间,机关定期派人深入训练场,对工作、训练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评估,有理有据提出指导意见,之后形成更加详实全面的驻训总结。
“机关不再催着交材料,腾出来的时间可以专心研究训练。”唐连长告诉笔者,上级注重加强机关统筹,纠治另立名目、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现象后,基层官兵可以全心全意深研战法训法。连队文书小杨以前曾因上报各种材料耽误训练,今年驻训,他不再忙于准备文字材料,有更多时间专攻装备操作。前不久,在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小杨凭借扎实的实操能力夺得第三名。
感 言
卸下负担好练兵
■马远鹏
古语有云,“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这句话道出了军队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在严格选拔士兵优化战斗力的同时,必须通过法治激发战斗精神和意志,由此可见依法管理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关键作用。每年野外驻训期间,部队训练任务繁重,各级必须通过依法开展工作,为基层卸下“无形负担”,助力官兵轻装上阵、聚力向战。
当下,“为基层减负”已成为各级共识。然而驻训期间,有的单位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合理。比如,个别单位要求基层签写责任状、保证书等,内容涉及训练安全、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类别繁多、层层加码,结果只是将职责下压,为基层增添压力;有的为尽快出成果,要求基层整理训练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甚至要求将成果制成展板、视频等;还有的频繁组织检查调研,基层官兵或是疲于应对,或是将精力放在台账整理、汇报讲解中,无暇钻研战术战法。这些“无形负担”挤占训练时间,扰乱驻训节奏,削弱了实战化训练成效。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为驻训官兵减负是向战为战的务实举措。不合理的责任保证不是担当,而是给训练一线添乱;过度留痕是严重的形式主义,会干扰正常训练节奏。只有让“减负”真正融入驻训全程,帮基层卸下那些与练兵备战无关的负担,才能让官兵心无旁骛投身训练。因此,应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格规范责任落实机制,坚决纠治随意加码、“痕迹主义”乱象,确保开展工作有法可依、权责对等,让每一项工作部署都贴合实际,每一份资源投入都充分发挥效能,真正把基层官兵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实打实的摔打中练就能战之技、锻造胜战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