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集中交流赛于8月1日至7日在南昌举行——
以赛促训 以体育人
■郭文淼 解放军报记者 仇建辉
盛夏的南昌,骄阳似火,热浪翻滚,八一大道两侧法国梧桐宽大的树叶被烤得微微卷曲。比南昌天气更热的,是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集中交流赛的精彩对决。
8月1日至7日,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集中交流赛在江西南昌举行。赛事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6个项目,来自全军各军兵种、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警部队的24所军队院校的45支代表队,共500余人参赛。
“强军杯”赛事的宗旨是为全军院校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让军校的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同台竞技、比学赶超,在对抗拼搏中培塑战斗作风,在比赛竞技中培养团队意识,实现以赛促训、以体育人的目的。
一
在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集中交流赛的赛场上,篮球决赛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之一——
比赛还剩下最后的6.4秒,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以79比77领先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2分,还拥有发球权,胜利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赛场上会发生什么。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的发球,被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队员黄培旭在中场抢断。黄培旭将球传给队长骆海峰,骆海峰看到另一名队友孙靖尧面前无人防守,传出一记妙传。接球后,孙靖尧不做调整,直接外线3分出手,命中!
80比79,绝杀!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历经艰难打拼,终于站上冠军领奖台。
那一刻,领队艾江流着热泪冲进场地中央,和队员们相拥庆祝。“四年磨一剑,我们终于做到了,我们是冠军。”回首这四年的参赛过程,艾江颇为感慨。
本届“强军杯”篮球比赛,共有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篮球队、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篮球队和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4支队伍来到南昌,展开集中交流赛的争夺。经过小组循环赛,3战全胜的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和2胜1负的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继去年之后,再次携手闯进决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焦点之战。开场之后,此前数次交手的两支队伍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试探,就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攻击对手。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整体实力不俗,他们依靠团队进攻在开局阶段就取得领先。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则凭借快攻和外线投射寻找得分机会,两队的比分也一直交替上升。半场结束时,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以40比39领先对手。
下半场比赛风云突变,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先是将领先优势扩大为50比43。不甘落后的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迅速调整战术。骆海峰和8号队员沈子豪联手频频拿分,在第三节结束时将比分反超,62比54,领先对手8分。
关键的第四节比赛,整体实力不俗的武警警官学院篮球队,通过篮下强打和外线突破结合打出了一波进攻小高潮,不仅将比分一步步迫近,还以79比77再次实现了反超。没想到,最后时刻被对手上演了绝杀。
“出手的时候,内心非常坚定。球进的一瞬间,我大脑一片空白,然后才反应过来,我们赢了,我们夺冠啦!”上演“读秒”绝杀后,第四次参加“强军杯”篮球赛的孙靖尧兴奋地表示,自己每次训练结束后加练的远投,真的没有白练。
“拼下这场胜利,我打心底里为每一名队员感到骄傲,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了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火箭军工程大学篮球队教练员王佳在赛后激动地说。
在现场观赛的王治郅赛后直言,打球跟打仗一样,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要轻言放弃。希望更多的军校学子能够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学会面对困难,在逆境中不断坚持、超越自我。
二
篮球赛场热血争锋,足球赛场同样精彩纷呈——
“强军杯”足球比赛。李京鹏摄
本届“强军杯”足球赛,共有空军工程大学、陆军边海防学院、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和武警工程大学4支队伍跻身集中交流赛的争夺。在经过激烈比拼后,空军工程大学和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挺进决赛。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声哨响,“强军杯”足球项目的决赛在八一体育场展开,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以防守反击为主,空军工程大学足球队则通过边路突破寻找机会。上半场,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利用两名前锋出色的个人能力抓住两次得分机会,取得2比0的领先。
不过,下半场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并未能扩大战果,反倒是落后的空军工程大学足球队展开反击,打出了高效的进攻战术,连进两球,双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比赛的最后时刻,双方都有机会,但均未能改写比分。
常规时间打平,只能通过残酷的点球大战来决定冠军归属。第一轮,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率先出场的7号队员的射门,就被对方门将扑了出去;空军工程大学的10号队员,则稳稳将球推进球门的右下角。2比3。第二轮,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11号队员轻松罚进,空军工程大学的18号队员的点球,也被扑了出去。3比3。双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第三轮,双方队员都轻松得手,4比4。第四轮,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24号队员一个轻巧的低射,将球打进;空军工程大学的18号队员则一脚将球踢飞,5比4。优势重新回到了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这一边。
关键的第五轮,在只要罚进就可以赢得比赛的局面下,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6号队员史家名干脆利落地一脚推射,将球稳稳地送进网窝,然后他就跑向队友一起开始庆祝胜利。6比4,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首次问鼎“强军杯”足球赛的冠军。
一场赛事,沸腾了整座赛场。“比赛过程一波三折,从领先到被追平,再到点球胜出,可谓惊心动魄,当然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感谢队员们在场上顽强拼搏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感谢现场和远程观看直播给我们加油的校友们,这个冠军是对大家最好的褒奖。”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谢教练说。
三
排球作为今年“强军杯”新增加的比赛项目,颇受欢迎。陆军兵种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勤务学院、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武警警官学院8支代表队参赛。
“强军杯”排球比赛。李京鹏摄
本届赛事云集全军院校的排球劲旅,竞争激烈。小组赛中,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首战以2比1险胜武警警官学院排球队。随后的两场小组赛中,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展现出不俗的整体实力,轻松获胜。最终,他们以小组第一跻身决赛。另一个小组中,实力高出一筹的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排球队则以3场胜利拿到小组第一,顺利进军决赛。
决赛一开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的小伙子们就迅速进入状态,利用网上强攻和打吊结合不断突破对手的防线。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排球队也不甘示弱,他们利用整体的配合和团队进攻频频得分,双方比分一直交替上升,并没有拉开差距。关键时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加强拦防,力争网口优势,最终以25比20拿下首局。
一局在握,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的队员们越打越兴奋,很快就取得16比8的领先优势。背水一战的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排球队不断变换进攻方式,在队长王文豪和主攻羊贤慧的带领下努力追赶比分,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过由于此前的差距过大,最终以18比25再丢一局。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夺得2025“强军杯”排球比赛的冠军。
“决赛中队员稍有点紧张,表现也有起伏,不过在困难时期,我们顶住了,冠军当之无愧。”夺冠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教练刘阔激动地说。
对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排球队来说,这个冠军来之不易。这支队伍刚成立4个多月,队内只有两名有过大赛经验的队员,其余10多名队员都没有接受过排球专业训练。这几个月,堪称是一段与时间赛跑之旅。队员们不仅要平衡学业与训练的压力,更要兼顾考试和比赛的安排。在考试周里,他们在复习间隙坚持训练。这份坚持,源于对排球的热爱,源于对荣誉的渴望,更源于对军人使命的坚定信念。
“今年决赛输了,有收获,也有遗憾。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回去我们将更加努力训练,提升技术和能力,明年再战。”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排球队领队邓志杰已将目光瞄准了明年的“强军杯”比赛。
四
“强军杯”女子100米蛙泳比赛。李京鹏摄
“强军杯”游泳比赛去年在湖南长沙举行,今年则首次落户南昌,在昌南游泳馆举行,共有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空军预警学院、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等9所院校代表队的150名选手参赛。在19个项目的角逐中,选手们不仅在赛场上争金夺银,还19次打破赛会纪录,展现出我军军体健儿的昂扬风貌。
来自航天工程大学的运动员王翔是第二次参加“强军杯”游泳比赛。去年他拿到了两枚铜牌,今年更进一步,获得了男子50米蛙泳的金牌和男子800米自由泳的银牌。
“站上更高的领奖台,不光靠训练量的累积,更是因为不服输、敢争先的精气神。”王翔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水珠,一边坚定地说。
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女运动员杨佳萦格外引人注目,她参加5项比赛,全部站上领奖台。杨佳萦在女子100米蛙泳、女子100米自由泳、女子50米蛙泳和女子4×5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中摘得金牌,还拿到了女子4×50米蛙泳接力比赛的铜牌。4金1铜,杨佳萦收获颇丰。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过去的半年中,每天清晨五点半,当海军工程大学的校园还在沉睡中,游泳馆的灯光已经亮起,杨佳萦和队友们已积极热身,准备训练。1500米自由泳打底,强化有氧耐力;200米混合泳冲刺,培养爆发力和无氧能力;再加上400米蛙泳技术训练……通过日复一日的苦练,姑娘们实现破茧成蝶。
“对于我军官兵来说,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军事技能。期待‘强军杯’比赛带动更多军校学子提升游泳技能,砥砺水中实战能力。”海军工程大学游泳队教练阚滨说。
五
乒乓球和羽毛球,在军队院校学子中颇受欢迎。
2025“强军杯”乒乓球赛分为单打、双打和团体赛3项,共有来自陆军步兵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单位的10支队伍的近百名运动员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乒乓球队夺得团体冠军,他们的队员张天宬和王翰携手捧得双打冠军,单打冠军则被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付正摘走。
从去年的单打亚军,到今年的双打冠军和团体冠军……张天宬慨叹努力不会被辜负,付出终有回报。
“注意脚步移动,击球时发力要集中”“发球要控制好落点,防止对方强攻”“双打,两个人的跑位一定要衔接好”……过去这几个月,张天宬和队友们一有时间就在乒乓球馆里挥汗如雨地进行训练,体能强化训练、技术反复打磨、配合战术不断精研……每一次挥拍,都仿佛能听见风的声音,感受到速度的激情;每一滴汗水,都是努力的印记,是拼搏的见证。望着脖子上沉甸甸的两枚金牌,张天宬深感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变成了一种奖励和回报。
2025“强军杯”羽毛球比赛,同样包含单打、双打和团体赛3个小项。共有来自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等10支队伍的100余名选手参赛。
作为上届团体赛冠军的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羽毛球队,经过连番苦战之后,击败武警警官学院羽毛球队成功卫冕。双打赛场,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邓睿哲/邓力心以2比1击败陆军工程大学的余致远/曹杨昊勇夺冠军。单打赛场,来自武警警官学院的刘彦瑜击败了来自海军航空大学的张展硕问鼎冠军。
羽毛球双打决赛,两队选手实力相当,一直鏖战到决胜局。关键时刻,邓睿哲/邓力心加强网前的控制和封堵,抓住对方的回球漏洞,连续得分,以21比17拿下第三局,锁定双打冠军。“去年我们遗憾摘银,今年成功夺冠,非常开心。”获胜后,邓睿哲和邓力心紧紧相拥庆祝胜利。
羽毛球单打决赛的两位选手可谓旗鼓相当,首局刘彦瑜以22比20艰难取胜。关键的第二局,双方也互不相让,你一个后场杀球,我一个网前搓球,比分一直紧咬着,从20比20、21比21……24比24,双方都打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现场的观众也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助威。关键时刻,刘彦瑜利用杀球得分和对手的失误连得2分,以26比24击败张展硕拿下决胜局,夺得男单冠军。
“这是一场非常艰难的决赛,我们两人都打出了很高的水平,最终能够夺冠,我十分高兴。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冠军属于我们武警警官学院羽毛球队这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夺冠后,刘彦瑜高举双手庆祝胜利。
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赛场上军体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彩瞬间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强军杯”比赛,让各院校学员在同场竞技中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同时,良性竞争的氛围激发了学员的拼搏精神,在你追我赶中锤炼意志品质,这与军人必备的战斗作风高度契合。这种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军校学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服输、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为未来投身强军事业积蓄力量。
2025全军院校“强军杯”比赛目前已拥有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6个大项的比赛,未来还可能纳入更多项目,为全军院校官兵提供更广阔的竞技舞台,进一步发挥以赛促训、以体育人的综合效应。
版式设计: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