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军礼,
敬给在82年前牺牲的
刘老庄82烈士;
第二个军礼,
敬给曾经在‘刘老庄连’服役过的
所有官兵;
第三个军礼,
代表‘刘老庄连’全体官兵,
向党和人民敬礼。
请相信我们,
在祖国召唤的时候,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
我们也会用我们的生命,
去守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去捍卫人民的幸福安康!”
8月16日晚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
其中特别致敬抗日英雄连——
“刘老庄连”
节目现场,“刘老庄连”战士代表
用3个军礼表达敬意
“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
全家团聚,以报此恩……”
戴着老花镜的李爱云
缓缓指读着竖列其上的字句
读到这句话时
她叹了口气:
“这是大哥的愿望
可惜他没能实现……”
李爱云介绍哥哥李云鹏写的家书。新华社记者王春涛 摄
李爱云的哥哥
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指导员
82年前
一场血战
让哥哥李云鹏
永远地留在了刘老庄——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奋勇阻击!
1943年3月
日军调集千余名日伪军
对江苏淮海抗日根据地
发起“铁壁合围扫荡”
企图一举歼灭新四军主力
3月18日
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
在刘老庄地区与日军遭遇
为掩护根据地党政机关
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指导员李云鹏和连长白思才
带领战士们
奋勇阻击!
当时
全连最好的装备是一挺重机枪
和三挺轻机枪
双方火力悬殊
敌大队骑兵首先向4连阵地涌了过来
战士们依托交通沟周旋抗击
眼见冲锋无效
敌又集中炮火,对阵地猛轰
工事被摧毁,立即修复
掩体炸塌了,背包填上去
人员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
油画《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现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拂晓到黄昏
82人、81人、80人……
一个一个地递减到
不成为连、不成为排、不成为班……
李云鹏也负伤了
浑身血迹模糊
他动员大家毁掉武器、销毁文件
他们不给敌人留一样东西
自己也没打算活下去
潮水般的敌人再次向阵地压来
勇士们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
甚至用牙齿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据《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记载:
“没有一支完整的短枪、步枪、机枪,
全部都折断了,
炸碎了,弹药都射尽了,
手榴弹都掷光了。”
如今,在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里一支扭曲的枪管
仍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残酷
这场战斗
4连以全体牺牲的代价
毙敌170余人
伤敌200余人
战后第3天
淮阴的父老乡亲
把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
组建了新的4连
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一个英雄的番号就此诞生!
1943年,新四军3师7旅重新组建“刘老庄连”时授予该连的连旗。罗暄 摄
为“烈士哥哥”扫墓,58年风雨无阻
为了感念82名烈士
当地政府和百姓
修建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并植下青松82棵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内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丁增义 摄
距离刘老庄千里之外
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
“刘老庄连”宿舍楼前
也有一棵被连队命名为
“八十二棵松”的小树
这棵树是连队干部
参加八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活动时
专门从八十二烈士陵园带回连队的
“刘老庄连”宿舍楼前一棵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带回并被命名为“八十二棵松”的小树。新华社记者王春涛 摄
79岁的李爱云
自1967年起
每年的3月18日——
八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
她都会来到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为82位“烈士哥哥”扫墓
58年风雨无阻
李爱云向“烈士哥哥”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刘须连 摄
1976年
李爱云首次登台
宣讲八十二烈士英雄故事
截至目前
李爱云义务宣讲
八十二烈士事迹近2000场
听众约20万人次
她说
对“烈士哥哥”们最好的守护
就是宣讲他们的事迹
传承他们的精神
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
一种血脉赓续的传承
一同参加八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的
还有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
“刘老庄连”官兵代表
82位烈士
82年时光
第82集团军某旅……
这是一种血脉赓续的传承
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82周年纪念仪式现场。
82年来
“刘老庄连”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
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
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新世纪以来
从长江大堤到汶川震区
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
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
“刘老庄连”舍我其谁、一往无前
勇当陆军转型先锋
如今
连队每年都会
依据官兵综合表现
评选
“新时代八十二勇士”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老庄连”精神
融入到连队一茬茬官兵的心中
新的“刘老庄连”战士
从83号到如今的6673号
是82年来
“刘老庄连”官兵赓续的忠魂血脉!
如今
他们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力攻坚
续写“刘老庄连”新的荣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参考资料: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央视军事、学习军团、忠诚号、京畿铁拳、淮安宣传等)
策划:李景璇
作者:武炎洲 刘上靖
校对:汤传飞
井延坡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