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浮名不畏难”
■刘芳彬
开国大将陈赓一生对党忠诚、忘我工作,不慕名利、清正廉洁。
叶剑英同志作诗称赞他:“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陈毅同志评价他,“像一个玻璃杯,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
1922年,陈赓进入毛泽东同志倡导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并在当年入党,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自此,他便将共产主义当作唯一信仰的主义,忠贞不渝、矢志不移。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率领386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痛击敌军,打出赫赫威名。日军十分恼怒,曾专门用汉字在装甲车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卡尔逊访问考察时说,386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该旅之所以战斗力强悍,离不开陈赓模范带头、以身作则。一次班排进攻示范演习中,陈赓“亲自指导,以一班作示范演习,一面动作,一面讲解,动作一段,讲评一段”。
1952年,陈赓奉命筹建军事工程学院。毛泽东同志叮嘱他,要“把哈军工建设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可是当时全国人才短缺,新学校连教授专家都没有。陈赓就请人列出专家名单,亲自去找周恩来同志审批签字,挨个落实调动。对请来的教员,陈赓非常关心,把学院最好的一栋楼给他们作宿舍,陈赓自己则住小平房。他常说,教员是“做饭做菜”的,学员是“吃饭吃菜”的,领导是“端盘子”的。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子女问陈赓授的是什么将?他调侃说,自己什么将都不是,是辣椒酱。越在获得功勋荣誉的时候,陈赓越怀念自己的战友:“和那些曾经生死与共却为国捐躯的战友们相比,能够把生命延续到全国解放,已经是人生大幸;而胜利之后奢谈战功,那是对这些无名英雄、对死难烈士的亵渎。”
陈赓对家人非常严格,始终保持红色家风。他到北京后,按照资历可分配大将级别的房子,可他坚持要了一套连中将级别标准也不够的住房。他儿子陈知非大学毕业后想调回北京,陈赓坚决不同意。他写信教育儿子:“做人七分学德,三分学业。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为党为人民服务。”
“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矜。”陈赓不计浮名,竭诚奉献,留下赫赫功业;不怕艰辛,攻坚克难,攀上事业高峰。广大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应自觉向陈赓学习,不畏难、不惧险,不矜功、不自满,用初心照亮奋斗路,用担当创造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