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6金17银11铜——
办精彩盛会 享运动激情
■解放军报记者 马 晶
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千年前,诗人写下“成都好,蚕市趁遨游”的诗句,描绘出成都这座城市的繁华与闲适。
千年后,世界友人因体育大赛相聚于此,融汇悠久历史和现代元素的街巷,更添欢声笑语和运动活力。
成都,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以蜀绣般的绚烂多彩,呈现了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国际体育盛会。
8月1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闭幕。在11天的时间里,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健儿齐聚蓉城,在256个竞赛小项中挥洒激情、追逐梦想,共享一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世界体坛盛会。
一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9年5月9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的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2019年全会上,成都获得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权。
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界运动会是与奥运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赛事。在6年的时间里,成都为了这场国际体育盛会做足了准备。
开赛前,以“牵手世运 点燃梦想”为主题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三地举行。这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
分别以“古蜀之光”“璀璨金沙”“熊猫家园”“三国华章”“寻迹三苏”“万千气象”为主题的6个传递点位,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到熊猫生态家园、三国文化圣地,再到三苏文化的诗礼传家、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串联起川蜀大地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成为成都向世界展示文化、友谊的重要窗口。
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成都向世界奉献了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国际体育盛会。
成都世运会共启用8大赛区、27个现有和改造后的竞赛场馆,树立了办赛新标杆。其中,18个依托既有场馆进行局部功能调整,9个背靠湖泊公园等开放空间临时搭建,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运动员村借助现有酒店资源设立A、B两个居住区,既保障一流居住水准,又避免赛后闲置浪费。
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北体育馆,两年前升级改造用于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比赛。如今它华丽转身,更换节能灯具,大幅降低能耗,承办成都世运会拉丁舞、标准舞、霹雳舞3个项目的比赛。承办成都世运会泰拳和自由搏击两项比赛的四川省体育馆,继续使用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时的板房,以达到节俭办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世运会设置的15个室外场地或依托于户外公园、公开水域等改建临设,或是利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兴隆湖是成都热门的亲水露营去处,此次承办了龙舟、皮划艇、跑酷、沙滩荷球等比赛;不远处的天府公园,则是浮士德球、速度攀岩的比赛场地;桂溪生态公园的草地上“长”出了帐篷和看台,飞盘(掷准)项目的比赛在这里举行。赛后,相关装置和设备将及时拆除,让公园恢复如初。
在竞赛器材配置方面,成都世运会执委会遵循“赞助优先、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器材采购成本。
参赛运动员的体验并未因节俭办赛而失色。意大利速度攀岩运动员卢多维科·福萨利盛赞,攀岩场地和设施符合国际专业标准。
二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竞技盛宴。
成都世运会共设有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既有武术、龙舟、地掷球等传统项目,也有飞盘、跑酷、无人机竞速等新兴项目,还包含了攀岩、腰旗橄榄球、垒球、棍网球、壁球、蹦床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项目。来自全球近4000名运动员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中国体育代表团本次派出321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10名残疾人运动员,这是我国首次选派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世运会比赛。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6金17银11铜,领跑金牌榜。
在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比赛中,中国选手卢卓灵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成都世运会首金。
2009年,武术作为邀请项目首次亮相世运会赛场,随后在2013年及2022年两度受邀亮相世运会。本届成都世运会,是武术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03年出生的卢卓灵还未满22岁,自幼习武的她风格沉稳。为了更好地备战本届世运会,卢卓灵早早地来到四川体育职业学院进行封闭训练。
8月8日,在上午进行的太极拳比赛中,卢卓灵凭借一套难度5.0的套路获得9.796的最高分。在晚上进行的太极剑比赛中,第8个出场的卢卓灵将太极剑演绎得余韵悠长,获得9.726分。最终,她以总分19.522分的成绩获得金牌。
三岔湖赛场,滑水运动员驭浪腾空,完成高难度转体抓板动作,飞溅的水雾与欢呼声交织成一支夏日交响曲。尾波滑水自由式决赛中,开幕式点火手徐露在家乡观众见证下以69.56分摘金。
技巧女子集体决赛中,中国选手默契配合完成空中抛接与托举,落地纹丝不动。颁奖仪式上,摘得金牌的队员们与教练相拥庆贺。
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室外拔河比赛在大雨中升级为“泥地激战”,选手紧握周长12.5厘米的麻绳,脚蹬专业战靴在泥泞中对抗。最终,英国队在男子640公斤级拔河比赛中夺冠,全队欢呼拥抱。
……
通过世界运动会的推广,有不少运动项目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如今,洛杉矶奥运会新增项目腰旗橄榄球、壁球等项目在成都世运会上亮相,也为世界各国体育健儿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作为洛杉矶奥运会的新增项目,腰旗橄榄球在我国起步较晚。成都世运会为中国腰旗橄榄球队提供了与世界强队交手、交流的机会。“从竞技层面来说,我们在比赛中看到了差距,也更清晰地找到了提升方向。”中国女子腰旗橄榄球队队长冯浩霖表示,“这次比赛更像是一次温暖的相遇,让我们感受到,世运会的意义远不只竞技本身,更在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队伍间的互相学习。”
通过世运会的赛场,中国队还有更加宝贵的收获。“我们收获了友谊、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赛场上一个眼神的交流、一次善意的提醒、赛后的击掌和拥抱,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体育能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因为共同的热爱走到一起,用最纯粹的方式沟通、理解彼此。”冯浩霖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世运会积极践行体育包容性理念,特别增设了残疾人柔术与残疾人自由潜水2个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现竞技风采的国际舞台。其中,残疾人柔术细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3个小项,共吸引来自全球的36名运动员参赛。另一个项目残疾人自由潜水包含动态有蹼和动态无蹼2个小项,共有25名运动员来到成都参与比拼。
这两个新增项目不仅丰富了世运会的竞赛维度,更彰显了“体育无界限、人人可参与”的理念。残疾人比赛项目是第二次纳入世运会比赛,本届赛事设项和参赛规模均超过上届,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心与关爱。
赛场上运动员的一次次拼搏与坚持、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体育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了新的竞技项目,更诠释了体育运动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的作用。
三
借助世运会的舞台,成都市民不仅观看了新颖而有趣的体育项目,也能切身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城北、城西、天府新区,成都的不同角落、不同赛场,都有人怀着热爱与期待而来。
8月14日至16日,东安湖体育中心举行有“空中的F1”之称的无人机竞速比赛,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32名顶尖“飞手”同场竞技。比赛时,参赛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每架都装配灯带、旗帜等个性化装饰,在夜空中高速飞驰时,极具辨识度与视觉冲击力。此外,为提升观赛体验,现场还配置了2块90平方米的大型LED屏幕,实时呈现选手操控细节,以无人机的“眼睛”高速穿梭赛道,让观众以“飞手”的第一视角,感受紧张又刺激的竞技过程。
成都七中东部的棍网球赛场又是另一种热闹。球门小,场地划分紧密,比赛的容错率非常低。棍网球的比赛节奏很快,全场观众都盯着球员的每一次射门。观众席上,一些了解项目规则的球迷在比赛间隙向周围人讲解,大家聊起各支队伍近两年的变化,讨论着最近棍网球入奥后的动态。
世运会结束后,这些比赛场馆也将悉数开放,作为成都市民的全民健身场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让世界体育盛会的竞技热度逐渐延伸成为全民的健身热情。
本届世运会在赛事组织上也收获了肯定。“对于组委会、执委会、志愿者、合作伙伴以及本届赛事期间的工作,都让我们非常满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赛事组织彰显了中国主办方的专业底蕴,“成都世运会是一届非常成功、非常高水平的赛事,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尤其是开幕式,不输给任何其他大型运动会。我们的运动员村和比赛场馆都是世界级的,成都已经给未来所有举办世运会的城市定下了一个新的标准和高度。”
行走在成都的街道中,老茶馆的竹椅方桌与装修前卫的咖啡馆和谐共生,嬢嬢们提着菜篮与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擦肩而过……这座城市吐故纳新的从容自洽,与世运会上那些看似小众却同样魅力四射的项目何其相似。它们共同诠释着一种“和而不同”的哲学:不必追求统一的范式,各自精彩,便是最好的风景。
第12届世界运动会虽已落幕,但体育激发出的无限可能,已经深深烙印在成都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也烙印在每一位见证者的心里。
中国选手路子清在成都世运会铁人两项女子个人决赛中冲刺。新华社发
以体育拥抱世界
■秋 锦
全球许多知名的城市,都喜欢办体育大赛——
伦敦,举办过3届夏季奥运会;巴黎,举办过3届夏季奥运会;洛杉矶,已举办过2届夏季奥运会,2028年即将迎来第3次举办;北京,举办过1届夏季奥运会和1届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体育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更是提升举办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契机。
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来不是静止的丰碑,而是流动的江河,需要持续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成都举办了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2024年,成都举办了羽毛球汤尤杯比赛;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又落户成都。
世界大赛,是展示东道主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平台。
2023年盛夏,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开幕,让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认识了这座雪山下的花园城市。
花重锦官城,盛夏再相逢。
2025年夏天,当“太阳神鸟”再次掠过浩瀚星空,成都又迎来了另一场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赛——8月7日至17日,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当世界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支主火炬在“天府之檐”点燃,赛场欢呼与文化脉动同频共振,巴蜀大地的千年文脉借助世界大赛的舞台舒展铺陈,让中华文化在体育的活力中焕发新彩。
丰富的文化元素,让成都世运会的赛场更加精彩。
8月6日,成都世运会软式曲棍球项目开赛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率先上演。循着鼓点、琴声,表演者们身着唐装球衣竞逐竹编彩球,一场金堂非遗步打球比赛,将现场观众带回到盛唐场景。
据了解,步打球由唐代马球发展而来,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曲棍球”。除了复原古代场景,表演还融入四川扬琴、唐代叉手礼等元素,引得现场观众鼓掌称赞。
开幕式上,青铜器上的篆书铭文“成都”化作焰火照亮现场;领奖台上,国宝级文物上的太阳神鸟纹饰融入奖牌“竹光”之中……
在体育舞蹈拉丁舞项目中夺冠的德国组合莫申斯卡与巴兰毫不掩饰对奖牌“竹光”的喜爱。“很特别,非常有纪念意义,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我们带走的不仅是金牌,也是关于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莫申斯卡说。
赛场之外,多彩的文化体验,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带来特别的巴蜀韵味。
“右甩”“左翻”,泰国运动员练起了川剧水袖;阿根廷运动员戴上舞狮头套,变身抢眼“黄狮”;“你好”“成都”等带着各国口音的中文此起彼伏……
赛事期间,世运村内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国运动员争相体验。意大利运动员焦尔吉娅体验了绳编制作,“我很喜欢这个绳编手环,这是我在成都一次很有趣的体验。”在中医药体验馆,运动员们排长队体验中医推拿正骨和拔火罐。德国体操选手背上拔出五个紫红色圆印,新西兰医护团队工作者说:“在这里体验拔火罐,真的很酷。”
学写汉字、烹饪川菜、练八段锦……通过成都世运会,外国运动员们打开了一扇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窗。
体育是一种“世界语言”,人们因为一场运动会跨越山海相聚,因为赛场上的一次突破而相互庆祝欢呼。
从大运会的青春飞扬,到世运会的多元绽放,以体育之名,成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当近4000名运动健儿从五洲四海汇聚到成都,当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活跃在赛场中央,当歌声响起、火炬点燃,这不仅是世界运动会史上新的篇章,更是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生动写照。
世运会聚光灯,不只照亮成都。蓉城为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成都世运会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互鉴,而中国也以成都世运会为平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外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世界有一个屋檐……相遇便是人间。”随着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儿童唱响天籁之音,天下一家的朴素情感,命运与共的崇高理想,在成都世运会的舞台上乘浩荡长风,展万千气象。
一场赛会撬动一座城,也影响着这里的人。
国际级赛事纷至沓来,体育产业蓬勃生长,体育惠民之路持续拓宽,国内众多城市正以体育之名拥抱世界……
(版式设计: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