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党组织既是我军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又是基层单位的“心脏”,担负着建设和掌握基层部队的重要责任。让“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让经脉气血在“神经末梢”畅通,“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随着强军兴军步伐加快,各部队在外执行练兵备战任务日趋频繁,临时抽组、机动混编、分散部署等情况越来越多,这对基层党组织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党组织强不强,“领头雁”是关键。为锻造新时代过硬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海军某部坚持分层分级抓好预任集中培训、能力补差培训、岗位常态自训,创新优化嵌入式、实战式、协作式学习培训模式,以建强“领头雁”队伍为抓手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破解强军兴军实践中的基层党建重难点问题。上级机关肯定和推广了他们的探索成果。
帮抓党组织 建强“领头雁”
——海军某部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崔俊华 陈鹏亮 王 昊
“三线五训”强内功
“处置突发情况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不能贻误处置的最佳时机”“摸清底数、探明情况,工作才能抓到点子上”……
前不久,海军某部以部队执行某项任务为背景就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了一次讨论交流,几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分享了经验体会。刚刚履新的一名连队党支部书记坦言,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感到思路清晰了,抓好党建工作有底气了。
“新”字当头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往往对党务工作不够熟悉,开展工作思路不清、招法不多。该部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显示,“95后”已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主体,不少“90后”也走上营党委书记岗位,年纪轻、成分新、流动快成为趋势,但阅历浅、能力弱、经验缺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让新书记尽快成为过硬的“领头雁”?一次形势分析会上,该部党委班子成员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可以尝试将补差强训和体系常训结合起来,构建融入日常的体系化基层党建人才培养模式。
很快,他们着眼基层党组织书记成长全程,明确了“院校理论线+常委帮带线+岗位成长线”的培养路径。即:充分依托部队和院校的资源优势,搭建院校与基层沟通桥梁,利用强军网组织预任书记参加院校专业课程学习;党委常委通过现场示范、案例剖析等方式,挂钩帮带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手把手传授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鼓励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岗位中通过持续学习、自我反思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
培养培训中,他们规范“学、讲、研、练、考”几个环节。培训前,对每名预任书记进行精准画像,逐人制订“成长路线图”;培训期间,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按照“一人一题”组织课题攻关,围绕共性和疑难问题进行“同题共答”,拓宽思路寻找“最优解”;培训结束,通过理论考核、专业答辩、试讲交流、实操演练、互动答疑等环节,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
笔者在一次培训现场看到,针对个别支委履职尽责积极性不够,被动等安排、靠督促等情况,他们围绕“如何发挥支委作用”进行专题研讨,在认真学习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邀请优秀党务工作者交流履职体会,探索制订《基层党支部委员履职考核实施办法》,规范形成《支委个人履职报告》《支委履职考核鉴定表》等,让党支部书记掌握了激励支部成员的方法路子。
近期,该部再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今年新调整的支委均顺利完成磨合,正副书记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火线攻关”破难题
去年底,该部受命赴陌生地域,执行某实战化演训的伴随保障任务。刚赶到任务一线,临时党支部就遭遇了棘手难题。
任务一线环境条件恶劣、保障持续时间长、编组转换频繁、人员分散作业,面对现实困难,个别官兵出现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临时党支部书记陈智立即召集大家研究。
会上,他根据参加培训时“党建模拟示范课堂”上的示例,结合分队实际提出解题思路:“越是动散条件,越要强化党员身份认同,建议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入党申请书’等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通过挑应战激发战斗热情……”
紧接着,大家围绕“动散条件下如何落实好组织生活”这一议题,深入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就这样,难题被任务一线的“火线攻关”顺利解决。
“一线问题具有突发性、复杂性,要在实战化的常练中动脑筋、下功夫。”该部一位党委领导介绍,他们坚持任务需求导向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经常性培训方案》,依托党建协作区建立“周小练、月大练、季联考”制度。每周围绕特情应急处置、任务中组织制度落实开展模拟推演;每月结合阶段性任务,设置多要素叠加的复杂课题进行火线攻关;每季度开展“红蓝对抗式”综合考评,由机关随机设置突发事件,检验基层党组织快速响应和决策能力。实践中,他们还建立完善“问题复盘、方案优化、成果转化”闭环机制,由机关部门牵头组织演练复盘会,将优化方案写进一线应急处置手册。
模块化编组频繁、临时性任务增多,给党员外出时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多难题。有一次,该部抽组分队执行长时间跨区域弹药运输任务。出发前,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孙策带领一班人全面分析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决定将临时党组织建设与模块化任务编组一体推进。
他们根据一线应急处置手册内的处置案例,将临时党组织对党员骨干的考评纳入党员评议,及时将他们的表现向其所在党支部反馈,归队前对任务期间综合表现给出评价,并提出奖惩建议。这样一来,分队党员骨干不仅有“党员专属责任区”,还要坚守“党员示范岗”,虽然工作任务有所增加,但大家在临时党支部很有归属感,干工作的责任感更强了,最终顺利完成弹药运输任务。
在任务一线研究破解党建难题,有效推动了部队建设发展。近几年来,该部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个基层单位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9个基层单位步入先进行列。
“他山之石”搭高梯
“我们坚持开展‘周讲评’活动,督导每名党员思想上有触动、行为上有变化,激励大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日,在车勤党建协作区一次经验分享会上,协作区负责人刘兵辉向某连党支部副书记姜禹呈等介绍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心得经验。这是该部借助党建协作区平台,开展常态化互学共享的生动一幕。
该部党委领导介绍,去年以来,他们秉持“多维交流、协同提升”理念,对基层单位进行统筹划区,创新打造党建协作区模块,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促进各单位协同发展。如今,协作区定期根据各单位党务工作情况,制发研学计划表,牵头组织各单位党支部正副书记、支部成员、党员骨干,通过“经验分享、集体研学”的方式,相互学习借鉴,集智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党建工作思路。
去年6月,某连党支部换届后,从兄弟连队调整过来的个别班子成员由于职责意识不强、能力素质较弱等原因,在支委会上不发言、没意见,很少主动思考谋划工作,习惯依赖正副书记拍板决策,会后落实分工时也常抓不到位,导致连队在年底“双争”评比中遭遇了“滑铁卢”。
今年初的一次协作区学习研讨中,刘兵辉带领协作区几名骨干,与该连党支部成员深入剖析这段典型经历,围绕如何破解现实难题展开深入交流。“支部班子内部不够团结有力”“落实分工责任界限模糊”“阶段性任务与党建工作融合不够”……面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大家结合工作实践各抒己见,共同研提多条实在管用举措,为帮助该连党支部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和方法。
“联创联建联研的核心,在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筹划同研究实现‘1+1>2’的效果。”姜禹呈感慨地说,“请进来传经送宝、走出去对标取经、坐下来共商良策”的互动模式,让“他山之石”能实实在在转化为党建工作动能。
前不久,该部探索跨军种学习交流,组织5名党支部书记赴陆军某旅“杨根思连”开展参观见学,与空军某部多个连队围绕任务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等进行深度交流。不同军种间的思维碰撞,产生了诸多智慧火花,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很多协作单位的“金点子”已逐步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的有效举措。
延伸思考
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钢淬火
■周东滨
习主席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军队党组织的体系结构、类型设置、职能配置等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紧紧扭住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查短板、补弱项、壮筋骨,才能以更强动力、更大效能推动基层建设取得新进步、实现新跨越。
雁行万里靠头雁。正副书记作为基层单位的“领头雁”,担负着把方向、带队伍的重任。实现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必须让基层单位党组织书记能力强起来、素质高起来。各级除了注重选准配强正副书记外,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比如,在培训帮带上下功夫,通过贯通院校与部队、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分层分级进行岗前集训、补差培训和常态自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什么不会就学什么”;又如,在岗位帮带上使长劲,坚持调查研究在一线、帮带指导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搞好麻雀解剖、难题会诊和经验交流,帮助基层党组织书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备战打仗,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新时代使命任务的拓展,对基层党组织动中抓建、散中强基提出更高要求。战斗力标准指向哪里,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应强到哪里,始终做到与使命同频、与任务同向。基层党建工作既要瞄准中心、归正导向,持续强化主责主业观念,自觉把搞建设、抓工作、谋发展与打仗亟需、胜战必须对标对表,又要刀口向内,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战斗力提升的习惯做法、和平积弊,努力形成一切工作向打仗聚焦、向打赢用力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军队基层党组织既是独立的战斗单元,也是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各级要打破思维壁垒、拓宽建设思路,建立跨单位、跨领域、跨专业的交流共享平台,引领基层党组织在优势互补、经验互鉴中取长补短、固强补弱。一方面,注重挖掘总结经验,通过联学联建、观摩互鉴、成果共享等形式,将个别单位的管用做法转化为普适性机制。另一方面,注重成果运用,将先进理念、好用招法在部队间快速推广、触类旁通,形成一家发展、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钢淬火是一项系统长远工程,只有坚持知难而进、向难攻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打造全面过硬的战斗堡垒,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