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忠魂
■郑茂琦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中的雕像。
山野间耸峙着连绵的群峰,一条小河曲折地穿行在河谷里,发出清澈的响声。偶有孤飞的鸟儿掠过林梢,飞向远方静悠悠的旷野。
走进靖宇县这片大山的时候是春天,但很多地方还覆着茫茫白雪。路上不期然遇到一处塌方,截断了这条伸向大山深处的道路,我们索性下车步行。僻静的山野在长白山只是平常的景致,只是这里却有着不寻常的地方。它与杨靖宇,与东北抗日联军紧紧联系在一起。
越过塌方处,在杨靖宇民兵连的同志带领下,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身边始终跟着那条小河。在这片大山里,当年住着成百上千的木帮工人,工棚延绵不绝。
木帮工人都是贫苦农民,他们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使他们更易于接受革命道理,成为抗联队伍的天然盟友。1933年末,杨靖宇经过艰苦细致的团结教育工作,集合了20余支抗日队伍来此过年。在春节过后的正月里,他们召开了“城墙砬子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杨靖宇改变了南满地区抗日武装一盘散沙的状况,将他们团结到一起,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
走近城墙砬子,抬头仰望,陡峭的山体拔地而起,灰褐色的石峰果真貌似城墙,矗立路边。对于抗日队伍而言,这里远离日伪的讨伐队,是一处能攻易守、进退自如的好地方。
会后,南满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人民革命军不再随意解除山林队武装,而是号召抗日山林队、义勇军与自己联合作战,共同对敌斗争。杨靖宇领导的队伍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1939年冬,日伪当局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后,濛江县(靖宇县前称)已经从上到下组成了一个十分严密的“讨伐”网络。抗联的处境从来没有这样严峻过。杨靖宇率领400余人的队伍进入濛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牺牲在这里。
从城墙砬子乘车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后,我们寻着杨靖宇最后牺牲的路线走着。密密的山林里,沿路生着野蒿杂草,时常会绊住我们的脚,脚踝还被野藤钩出了血。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当年的抗联官兵,迈着坚决的步子,踏着散落在地上的枯枝,踏着无边茫茫的夜,在寒冷的山林里穿行,与敌人作艰苦的斗争。
据气象资料记载,那一年最低温度到了零下42摄氏度。部队行军,时而冷雾弥漫,时而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敌人满山满谷地搞“篦梳式讨伐”,抗联队伍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战斗人员锐减。
回忆起那段跟随杨靖宇战斗的日子,抗联老兵王传圣说,他负伤离队前,曾壮着胆子请求杨靖宇挑选20人找地方隐蔽起来。王传圣的话把杨靖宇惹怒了,他说:“难道我怕死,你们不怕死?要死咱们一块死,要活咱们一块活,要干咱们一块干!”
夜色沉沉,繁星闪烁。队伍只剩下杨靖宇和几名战士了,他们笼火取暖,饥饿、疲乏笼罩着每个人。杨靖宇一边往火堆添柴,一边对围坐在他身边的战士说:“剩的人不多了,你们要负些责任。”警卫员黄生发后来回忆,司令员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低,他那被火光映红的脸显得十分严肃。战士们向司令员保证说:“你放心好了,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对不起革命,就是死了,也要探探黄河几时能澄清!”
据史料记载,1940年初以来,杨靖宇率队天天与敌周旋,50多天打了40多仗。队伍被打散,战士们陆续牺牲。
1940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杨靖宇独自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6公里处保安村三道崴子,在一个地窨子里度过一晚。此时,杨靖宇已数日未食。他穿着被树枝划破的棉衣棉鞋,强忍着饥寒。在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中,他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身边竟无一名战士。
静谧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13年前,杨靖宇还身处河南,元宵节前一天,他与同志们一起组建了确山县农民协会。6年前的城墙砬子会议也是在正月里召开的。
5天前的正月初十,是杨靖宇的生日。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带大,父亲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我想,那天夜里,杨靖宇一定思念着他的母亲,也思念着无限信任且支持他的妻子和调皮可爱的儿子,还有自己只见过一面、从出生起就东躲西藏的女儿马躲。
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也许杨靖宇自己并不知道“新世界”究竟会诞生在哪一天,但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世界”一定会到来……
第二天,杨靖宇从地窨子走出来,迎接最后的战斗。
杨靖宇牺牲的地方,是老恶河下游的一段狭长沟谷,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我们顺着台阶走下那片河谷的时候,惊跑了几只在雪地里觅食的狍子,不多会儿它们就隐没在山林里。
那时,杨靖宇枪伤尚未痊愈,身体十分虚弱。当发现敌人追来时,他只能强忍饥饿和伤病折磨,奋起应战,最后被逼到老恶河旁……
我们站在杨靖宇最后战斗的扭筋槭树遗址旁,远望山野,四下一派恬静,只有老恶河发出阵阵喧响。这声音一直飘过山谷,飘过我们每个人的心,伴随着夜色,在广袤的大地间穿行,浸湿了无边无际的山野。
1946年,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正月里,濛江县发布了一则《为濛江县易名告各地同胞书》。我们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墙上,看到了这则倡议书:“回忆六年前他的起居生活和工作,他的司令部不是什么洋房、茅屋,而是丛丛的密林,深深的山沟;他铺的不是什么洋毯毡垫,而是乱蓬蓬的一堆野草……杨司令死后,有不少的人民受尽了敌伪的侮辱和拷打,监狱里、刑场上、煤矿里、大道上、壕沟里、明子树下、葡萄蔓里,饿死、冻死、跌死、打死、压死、电死、洋狗咬死的人不知有多少呢?杨司令不愧为我们的救星。杨司令为了我们的存亡而牺牲了……请大家不要再叫濛江县而称靖宇县,来追念抗日救国的先烈杨靖宇司令吧!”
学术支持:褚 银
版式设计:方 汉、杨 磊、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