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大洋里的核能引擎
■贾轩闻 焦伟轩
“亚森-M”级核潜艇。资料图片
在深海与远洋的舞台上,核动力系统堪称现代海军装备最强劲的“动力源泉”。这项将原子能转化为澎湃动力的尖端技术,不仅彻底改写了海战规则,更成为大国战略威慑的物理载体。
核动力系统本质是一套精密的能量转化装置,其核心在于实现“核能—热能—机械能”的三阶转换。以压水堆为例:铀-235核燃料在反应堆中通过受控链式反应释放热能,1克铀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理论上相当于2.9吨标准煤。主循环泵驱动高压水流经堆芯,将水温加热至327℃形成过热水。这些高温流体经蒸汽发生器完成热交换,产生280℃的饱和蒸汽推动汽轮机。
现代核动力系统的汽轮机采用三维气动设计的钛合金叶片,转速可达每分钟6000转,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将动力输出至七叶大侧斜螺旋桨。核动力装置的热效率可达33%,相比常规舰用蒸汽轮机提升约50%。美国“福特”级航母的A1B反应堆单堆热功率达700兆瓦,可连续运转20年无需换料,其能量密度是柴油动力的约200万倍。俄罗斯“亚森-M”级核潜艇配备的KTP-6反应堆,采用自适应循环设计,可在-50℃至50℃环境中稳定运行。其特制破冰艏柱配合泵喷倒车装置,可在3米厚冰层下实现垂直上浮。艇载“锆石”高超声速导弹的冷发射系统,正是依赖核动力系统提供的瞬时高压蒸汽完成弹射。
新一代核动力系统正沿着模块化与智能化的技术轴线快速演进。法国Nuward小型堆采用一体化紧凑设计,系统体积缩减60%,为战术舰艇核动力化开辟新路径。
在安全防护上,非能动安全系统正在成为主流,重力驱动应急冷却装置、负温度系数堆芯设计、堆芯捕集器等创新,可将堆芯熔毁概率降至千万年一遇。
从深海到远洋,核动力技术推动着海军装备的革命性进化,重塑着现代海战形态。当第四代核动力系统与人工智能、高能武器深度结合时,必将给海上主战舰艇带来更长时的续航、更澎湃的动力以及更具颠覆性的作战能力。